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有哪些民风民俗,详细介绍一个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0:2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01:08
展开3全部
1,开业庆典
开业时要举行仪式。一般都要张灯结彩、贴对联、鸣放鞭炮、挂匾受礼、宴请宾客。店内张贴“公平交易、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目下一言为定,早晚市价不同”等条幅。
2,行船禁忌
开船时由揽头的燃香、焚表、鸣放鞭炮,划破鸡冠,将其鲜血淋撒船头:太公带领众水手叩拜水神,祈求神灵庇护,一帆风顺。船离岸起航后,由揽头带领喊“号子”。航行期间,忌说“撞、打、沉、翻、搁、难、拖、捞”等不吉利词语。如遇船中老鼠上岸,当天便不开船,另择吉日起航。
3,行业习俗
竹山县手工艺人有铁、铜、金、银、锡、泥瓦、木、砌、石、蔑匠等,这些手工业者多数是上门做活。计工方式有两种,一是按天计工称“点工”;二是按件承包称“包活”。雇主对匠人多以茶、烟、酒、肉招待。其中木、砌工参加造屋时,在开工、立门、竖架时都由主人家设宴席招待。
扩展资料
竹山县饮食文化:
1,懒豆腐
懒豆腐,在河北北部地区和湖北省许多地区(尤其是宜昌、恩施)以及土家族山区,农家人做豆腐过程中,因不用过滤和卤水点制,十分方便,故得名“懒豆腐”。
2,喝茶
以县城、溢水、宝丰、擂鼓、官渡、上庸为甚。竹山县城居民和县西集镇有闲阶层人士早起第一件事便是烧水沏茶。解放前仅有少数地区产茶,茶叶鲜叶经手工炒制成绿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山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懒豆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01:08
我的家乡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我的家乡有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
女娲,是华夏民族传说中上古时代人文始祖,比西方的夏娃诞生得更早,充分反映了人类母系世族社会的文化现象。关于女娲的传说发源地,在全国有三十八处之多,这也说明女娲在中华大地上得到华夏子孙的广泛认同,爱戴与崇拜。
同在汉水流域的湖北省竹山县以及陕西省平利县关于女娲的神话与传说,不仅在民间保存着大量的人文故事,而且也留下了铭刻历史的物资遗存。下面将从“女娲的来历及其传说考古”、“民间的女娲传说与故事”、“女娲传说在庸巴山区的遗迹与风俗遗存”、“弘扬女娲文化的意义”几个方面介绍湖北竹山境内的女娲文化现象。
一、女娲的来历及其传说考古
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有女娲传说的地方很多——但神话和传说往往有其中心点发源地,要确定这个中心点和发源地,必须要有典籍记载、物质形态 (历史遗存)和精神形态 (文化形态)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佐证。
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南,有女娲山。据《山海经》等典籍记载,女娲曾在此炼石补天。宝丰镇尚存有“女娲炼石补天天真”石碑。《康熙字典》“娲”字条目诠释援引《史记•五帝本纪》载:“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又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
据专家考证女娲传说源于庸巴地区,女娲是母系氏族时代庸巴地区的一个部落首领。女娲补天实际上就是当时的部落首领女娲为了拯救苍生、造福子民,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率领民众以巨大的篝火冶炼五彩石,以“阳和之气”来冲散空中的积雨云团,从而止息了因淫雨绵绵而导致的重大水患。
许慎的 《说文解字》中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山海经》曰: “巴食象蛇,三岁而出其骨”。可见巴人是蛇图腾民族,蛇是巴人氏族部落的标志,是巴人当作祖先来崇拜和祭祀的神物,后来又出现了同样受到尊敬和崇拜的部落首领女娲。为了表示尊敬和不分厚薄,巴人将二者各取一段,合二为一,于是创造了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并广泛流传下来。
不仅仅是女娲,包括女娲的丈夫即传说中的伏羲也是人首龙形,而龙、蛇在古人的观念中本来就是一体。这和赋予很多英雄人物三头六臂、千变万化、有通天彻地的神通是一个道理。在古埃及、希腊等其他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有这种现象,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和古希腊半人半马的战神等。
在神话传说中,女娲是早于一切神的神,早于一切人的人,《史记三皇本纪》载: “炎帝黄帝皆少典之子,其母又皆女娲氏之女……”在汉代的 《运斗枢》和 《元命苞》中,她同伏羲、神农并列,被尊为中华民族最初始的 “三皇”,但女娲的功绩最大,《淮南子•览冥篇》云:“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熏万物”。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娲所以七十化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博雅》引《世本》云:"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帝王世纪》:"女娲氏,风姓,承疱羲制度,始作笙簧"。
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风俗通》中有一则短文是:“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这一段用文言文记载的民间传说,用今天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忙不过来。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 风俗通》里第二则短文是:“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媒人,以便她安排男女婚配。
关于女娲造人的传说《太平御览》记载得更为详细:“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五创造牛,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还有不同的一种传说是《独异志》中的说法:女娲氏与伏羲为兄妹。当宇宙初开时,天地之间只有他们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而天下未有其他人民。相议想为夫妻,又自觉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请您将天上的云都合起来一团,要不就把云散了吧。”于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来,他们俩就成了夫妻,中华民族都是他兄妹俩的子孙后代。
二、民间的女娲传说与故事
相比典籍记载的关于伏羲女娲兄妹婚配的传说,在竹山县女娲传说中心地带宝丰镇则别具一格,该县文体局创作干部陈新民先生所编著的《炼石补天话竹山》一书做了全面收录。一说是:女娲用黄土造出的人类遭遇了毁灭性的洪水灾难以后,天地之间除了女娲兄妹再没有其他人。于是天上的太白金星来到人间传授天意,要伏羲女娲兄妹婚配,繁衍经得起风霜雪雨磨难的人类。可是伏羲女娲都不同意。于是,太白金星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让小石磨来为他们的婚配与否做决定——太白金星从(竹山宝丰)女娲山顶上拆开两扇小石磨同时朝山下滚动-_____小石磨能够重新自然复合,就证明伏羲女娲兄妹的婚配是上合天意下应地灵。结果石磨果然复合,女娲伏羲只好同意成婚。女娲害羞,用红云搭盖脸面——由此形成了新娘搭盖头入洞房的民俗至今。
促成伏羲女娲兄妹婚配的决定性因素还有另外一说,据湖北竹山宝丰女娲山下居住的八旬叟、民间皮影老艺人梁仕位讲,在他所演出的皮影小戏中有一折演绎伏羲兄妹如何成婚的故事:太白金星要让伏羲兄妹成婚,伏羲兄妹不愿意;太白金星说这样吧,你俩分别各自对天烧一炷香,如果香烟升空后两缕合成为一缕,就说明天意要让你兄妹成婚。伏羲、女娲勉强照办,结果是两缕香烟很神奇地合成为一缕香烟。于是伏羲女娲才默认成婚。
女娲山下镇街一位老村支书把女娲造人的故事说得更为完整。他说,女娲抟土做人的时候,因为害羞,并没有当下分出泥人男女性别;而是另外做出男女生殖器官,堆放在一个山洞仓库里。泥人成活以后,女娲让泥人自己到山洞仓库去取。走得快的就抢先得到男性生殖器官,走得慢的就得到了女性生殖器官。
有历史文化专家认为,陕西安康市平利县也应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而当地的女娲山就是传说中的“女娲治所”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在平利县民间也有大量的“女娲造人”“补天”、“斗猛兽”、“治洪水”、“女娲伏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的神话故事和民歌流传。
三、女娲传说遗迹在庸巴山区的遗存
女娲传说遗迹在庸巴山区的遗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关遗迹遗存,二是相关风俗遗存与女娲的关系。
许多神话与传说重视神话与传说,没有什么具体可查的地点可以佐证,更没有与之相关的遗迹做佐证,而汉水流域的女娲传说,却有大量的遗迹可供游览。在竹山县西部中心地带宝丰镇镇东305国道上与麻家渡镇交界的横跨公路的引水渡槽下面,有《竹山县志》明确记载的竹山古八景之一的“女娲青锁”——类似古代妇女用的铜锁形状地貌,附近村院里有还遗存有“女娲天真”石碑。在宝丰的女娲山上,更有关于女娲传说的遗存群:诸如供人求子的形肖男女生殖器官的“打儿窝”(石碓窝)、晾晒泥人的大席场、一片石林顶部都朝着县西圣母山的追圣石、当然也有竹山县西部与陕西省白河县交界的“圣母山”。据《竹山县志》记载:“圣母山,城西百三十里,上有圣母庙,世传圣母在此,见恶蛇举而掷之,迄今纵横四十里无蛇。”又据《竹山县地名志》记载,“今庙已毁,仅存遗址。”圣母山下的河流叫圣水,古代建有圣水寺,圣水寺方圆百里盛产茶叶,今成为湖北省著名的圣水茶。还有促成女娲兄妹婚姻——让石磨重合的石头干老,以及成婚的洞房、抟土为人的主要泥源九里岗等。尤其是竹山占世界总储量70%以上的绿松石,即是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的五彩石。这笔遗存遗产不能说不丰厚!
现在再说湖北竹山宝丰一些民俗现象与女娲之关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滋养出一方别样风情。例如,在竹山民间婚嫁的仪程中,新娘子的脸面在早年都要搭上红盖头。而盖头的起源,在竹山是有与女娲相关的来历,也即女娲在与哥哥成婚之际,非常害羞,临时由太白金星想了个遮羞的办法,伸手在天上拽下一片红云搭盖在女娲的头上,遂称之为盖头。而后世所有新娘子在成婚时都有害羞的感觉,也都自然而然用上了盖头,形成了一项固定的民俗。新婚新人的新房,称作洞房,这是因为女娲成婚的时候,还没有现成的房屋,只能够在山洞里成婚,于是就形成了“洞房”这一专用名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演进,在竹山虽然不用盖头了,但是把新人新房叫做洞房的称谓至尽没变。再如,某一个家庭中做丈夫的去世了,在竹山做妻子的哭诉有专门的腔调,开腔哭诉的第一句话类似于戏曲中的叫板:“我的姊妹呀,我的哥呀,我的人呢、、、、、”这个叫板以后,各自再哭诉他们各自不同的境况。从这一风情中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的,一是女娲伏羲是兄妹成婚,而女娲作为妹子和妻子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情分,与既是哥哥又是丈夫去世的悲痛时候,在大庭广众之中,确实不好称呼对方,而最妥帖的就是姊妹称呼。所以,竹山民间哭丈夫亡灵也就沿用了女娲的哭诉称呼方式。从竹山这一民间风俗来看,一是证明了女娲为繁衍人类,确是兄妹成婚;二是证明了女娲兄妹是在竹山成婚后对本地人的深刻影响,以至形成妻子哭亡夫为姊妹的习俗,至今没有变更,也无从变更。
竹山人为纪念女娲,年节时候演奏专门祭祀女娲的民间吹奏打击乐《竹山排子锣》,还辅以一大四小一组花灯相伴,大灯是莲花座灯,小灯是四条鱼灯,而这鱼灯则是固定下来的鲢鱼、鲶鱼、鲫鱼、青鱼,象征着和和美美,连年吉庆。这种对乐队的装饰实属罕见,它充分证明了竹山人对女娲的特殊情感,同时也折射出女娲民本思想的光环,为民祈福、造福正是女娲的意愿。
从以上有关女娲的遗迹和民间风俗的例证来看,竹山这块土地和人民与女娲的关系是密切的,与女娲的感情是独特的。 所以,女娲传在湖北竹山宝丰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
一是女娲形象的世俗化。
宝丰人尤其是女人,于各路神仙中最信奉的是两位女神,也即观音和女娲两位娘娘。两相比较,后者胜于前者。原因是,一是宝丰人认为观音位居南海,地理位置很远;有路程上的距离;不如舍远求近,尊崇信奉尊位就在镇南女娲山上的女娲,才显得更为灵验。因此宝丰人对小儿做周岁所敬奉的“娘娘”不是观音娘娘,而是女娲娘娘。
宝丰镇东坡梁子天桥下面,是一马鞍形地貌,远看近看都象一把硕大的铜锁;宝丰人说那是女娲留下的曾经锁了衣服箱子的铜锁。“铜锁”上面后来林茂草盛,宝丰人遂把那里的地名叫做“女娲青锁”。木版竖排《竹山县志》将其地名列为古八景之一。由此也证明在竹山把女娲看做世俗女子。女娲不仅有衣裳穿,还有锁衣服箱子的铜锁。
与宝丰镇一梁之隔的罗家坡村8旬村民俞少珍——民间剪纸老艺人,常年为结婚的青年男女剪制一套四副“春夏秋冬”条屏,每副条屏的主人公都是女娲,但都辅之以梅兰竹菊外带石榴花的外绕图案。那图案在民间都是四季美好且生命力旺盛的象征,石榴与竹还有多子多孙的寓意,这样的条屏是美好吉祥的祝福。女娲真是大到天能补,小到锁也用,尤其是要把多子的石榴送给新人——把女娲形象已经“世俗”成竹山宝丰人的一员了。
二是女娲传说的风俗化
女娲山下的宝丰民间,除有秦楚巴蜀杂烩遗风外,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拥有与女娲传说相关的风俗。
一是居家供奉的神灵虽然有观音塑像,但更多的则是女娲。 第二届中国•竹山女娲文化研讨会期间,县电视台和县文化馆有关同志在宝丰北大街很巧就碰上了一家居民为自己的小孩过生日,便拍摄下一组镜头: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小孩的父母杀整鸡供奉在女娲圣像前,插香的容器里不是装沙对神灵的随意怠慢,而是盛着绿豆和大米的慎重。小孩子父母抱着孩子,跪在女娲娘娘面前认真虔诚祷告,吉祥话语喃喃.....全国向观音求告保佑小孩子的话,宝丰人则转换在女娲面前倾诉。
二是婚俗一直仿效女娲传说中女娲兄妹成婚的套路、格式和程序。早年有指婚(解放后废),更有媒灼撮合,且有太白金星式的男媒——当地不称其为月老,却称其为“红爷”。新郎服饰仿照传说中伏羲头插雉鸡翎毛腰挽红云演变的红凌;新娘子头搭遮羞红云演变而来的红(绸段布)盖头。进新房仍叫入洞房:街镇与周围农村新婚闹房、听房的习俗至今未改变。
三是年节喜庆用窗花、枕头花,帐帘花、装饰画,女娲图案并非鲜见。不仅在宝丰有善剪女娲图案的民间剪纸艺人,在麻家渡镇、潘口乡、田家坝镇都有善剪女娲传说图案的民间艺人。在县南部深山,还出了在全国很有名气的善剪系列女娲传说图案的剪纸大师余曼伯。
四是求子嗣的心理安慰。女娲山南面一块巨石上面有天生的“碓窝”,当地人称其为“打儿窝”。 根据传说,那个窝是女娲补天以后*之时,伏羲呼唤飘然上天的女娲之际咕咚跪下——下跪的劲太大,由其男根捣成的窝。所以婚而不孕者,可来该处抄起各自的碓锤去捣腾那碓窝,以求得子嗣。此模式其实是古人对生殖器官崇拜的模拟,看来这风俗起源很早了。与女娲传说一联系,与女娲丈夫伏羲一结合就显得更神更灵。
五是祭祀石头干老(宝丰人对两种人叫干老,一是相认的父母,二是兄弟姐妹姻亲的父母亲)。女娲山北半坡(宝丰小学后山)果园中,有一突兀而起的巨石,传说是女娲兄妹滚磨订婚时候,由太白金星一分为二的那两扇滚动的小石磨,就是碰巧同时撞在这块大石头上才合二为一,促成了女娲兄妹的婚姻。因此宝丰人把那石头叫亲切地叫做“石头干老”,世世代代在春节时候都要为石头干老燃鞭炮,贴对联;每月农历的初一、十五也都要去烧纸、敬香。想结成美好姻缘的男女,也自然选择吉日去叩拜、禀告。
六是唱丧鼓歌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入夜时分歌师们“开歌路”(起歌头)时,从混沌初分开唱(专家说是唱《黑暗传》),都得从女娲抟土造人唱起——有了人,才又细数历代君王的功过是非(我认为是中华民族的韵文编年史)进入主体唱本。不是从女娲造人唱起的,听歌的人不认账,说那是水货唱家。
三是女娲传说的生活化
人的一生的生活过程,可以简单归纳为“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八个字。而这个生活过程很多是在风俗化中完成的。前面所讲过的风俗化表现,也是生活化的重要内容。除此,在宝丰我们还可以从日常现象看出女娲传说在宝丰生活化的体现。一是日常用语的体现。例如:批评那些不干好事不干正经事的人是“不*形儿”!长辈指教、批评晚辈最狠的话是“坏了人胚子!”再如,互相没有亲属关系的人开骂也有最狠毒的用语:“让你妈把你毁了重新做一道(次)!”这些独特语言,从辞书里面找不到诠释。因为它来自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女娲在造人过程中,曾经遇到了暴风雨,女娲收检泥人的时候,慌了手脚,被雨水淋坏了的泥人就不成个好人完人形状了,所以叫做“不成个人形”;同样,被雨水淋坏了整个身体的泥人,就是“坏了人胚子”,更不是个好人完人了。对于已经不成个人形状的人坏了胚子的人,还是由女娲给毁了,重新和泥,不管男女参合一起再捏——这反倒又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男人女人谁也离不开谁了。在宝丰,说谁洗澡洗干净了也是骂人话。根据女娲传说,人是泥作的,所以人身体上怎么洗,还是能搓出泥垢捻子来,所以说人是洗不净的,洗净了是相对而言,洗不净是绝对的,谁绝对洗净了就是死了。
二是夫妻相互称呼的体现。宝丰街镇和周围农村,男女青年谈恋爱,不仅见面时候以哥妹相称,在书信来往中更是以哥妹相称。哥妹称呼的淡化,是在结婚多年以后。而在做丈夫死亡时候,做了最集中的回归——作为妻子哭丈夫的开门调——类似于戏剧中要开唱的叫板:“我的姊妹啊,我的哥哎,我的人哎.......”然后才哭诉各自不同的内容。这,是来自于女娲兄妹成婚的传说,成婚后的女娲兄妹不便称呼丈夫妻子,仍以哥妹称呼而自然而习惯,所以宝丰人一直沿用至今没有改变,而且谁也改变不了。三是小地名的体现。宝丰镇以及周围农村,特别是女娲山周围,很多地名都与女娲传说相关。例如,女娲山东北边的“九里岗”,是因女娲做的泥人在那里摆放了九里长而得名;山南的“大席场”,是因为女娲把她特别喜欢的泥人另行摆放在一张大席子上面而得名;“双龙洞”是因为女娲兄妹居住并且做了成婚洞房而得名;“仙狐洞”是因为出了给纣王当妃子的九尾狐狸而得名;连一片都向县西圣母山倾斜的石头,也与女娲联系了起来;那是因为女娲补天以后,要去圣母山享受人间香火,那片石头舍不得女娲,腾飞起来要追赶女娲,被女娲手一挥指定在那里了。石头们不能动弹了,可是它们都面朝圣母山……还有摇钱树、转运桥、女娲青锁等地名不一而足。四是关于男女性别来历的解释与崇拜。据女娲传说传人花甲老人、古稀老人张租亮等讲述:女娲捏出来的泥人,起初都是看不出来男女性别的;那是因为女娲要晾晒人坯子时候,摆放着的你人有男女生殖器官很不雅观,于是女娲把泥人身体先做出来,然后把生殖器官做出来,另行堆放在一个生殖器官的仓库里。她对泥人人吹了仙气,泥人们成活以后,就让泥人各自去领取,自行安装生殖器官。跑得快的泥人就抢先拿了男根,跑不快的就没有拿到男根,而成了女性。宝丰人对男女生殖器官有自己独特的称呼,把男根叫做“本钱”,把女阴叫“门面”——有了本钱和门面,就不愁做不*生的大生意了。民间对男“本钱”和女“门面”都很看重很尊崇。比方不论是夫妻打架还是与外人斗讴,谁都不轻易下手动别人的本钱与门面,如果有那种行为的人,大家对他、她都嗤之以鼻!从此那人也就走不上人前。五是群众文化活动歌唱的体现。前面说过在丧鼓歌的开歌路中有歌唱女娲的内容,在山歌、薅草锣鼓、民间小调和采莲船花鼓歌中也都有关于女娲传说的内容。而且在宝丰小堰村,80多岁的民间皮影艺人梁仕位保存的皮影折子戏剧目中,也有关于女娲订婚传说的唱本,且别具特色。全国的统一传说是女娲兄妹滚磨订婚,梁老先生的皮影戏唱本中却是女娲兄妹燃香——在山两侧分别烧两根香(其实是蒿草杆),看到两缕香烟合成了一缕而定的婚——比太白金星作伐成亲更真实(因为没有人哪里有神)。
四是女娲传说的社会化
由于女娲传说在宝丰的影响深远、悠久,*竹山县委、县*在加强建设全国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县的同时,把女娲文化的发掘、弘扬纳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世纪以来,形成了以女娲传说为代表的女娲文化热潮,并使女娲文化日趋社会化。其主要标志是:(一)首先文化主管部门和专业文艺工作者把女娲传说内容纳入了专业艺术与群众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女娲文化品牌。一是撰写发表了《女娲山》、《奇景复苏的女娲山》等文章和《女娲当惊世界殊》、《试论竹山女娲遗迹和民俗与女娲之关系》等论文,为弘扬女娲文化喧声造势;二是编著出版了《炼石补天》、《彩船歌飘女娲山》等图书,丰富了女娲传说的内容;三是创作了大型地方歌舞剧《炼石补天》,全剧发表于省《艺术》杂志,成为接待外商、外宾必备的剧节目,扩大了女娲传说在海内外的影响。
(二)竹山县委、县*举全县之力已经连续举办四届女娲文化节,打造绿松石珠宝名牌,拉动以女娲传说系列为主的绿松石制品在海内外的俏销。在此基础上成立女娲文化研究会,并且已经连续举行几届女娲文化研讨会,邀请了北京、武汉等地对女娲文化研究资深专家学者与会进行高层次研讨,以期在女娲文化学术研究上达成共识,并力求有新的突破。
(三)女娲山所在地宝丰*、*不遗余力,着力恢复建设女娲山风景区;县旅游局则把女娲山风景区纳入了长远建设目标与规划,与省市及相邻市县接轨,形成黄金旅游圈,拉动旅游文化经济。
(四)*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全面彰显女娲文化。除文化部门出版关于女娲传说的图书和创作演出关于女娲文化的剧节目以外,县新闻办公室在竹山论坛网站上开辟了女娲文化专栏;《今日竹山》小报与县电视台《堵河视线》栏目时刻关注打造女娲文化品牌和弘扬女娲文化的动态,及时予以报道。已经形成了舞台上有女娲传说节目,报刊上有关于女娲传说的文章,电视屏幕有关于女娲的影象,田边地头有关于女娲传说的歌唱,民间日常有女娲传说的言讲……而且不少学校已经实施了女娲文化进校园课堂的良好举措。
四、弘扬女娲文化的重大意义
女娲,中国民间称之为女娲娘娘——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比观音娘娘还要高。因为,人们把观音娘娘是当做神看待的,而把女娲娘娘则是当作(特殊的或者有特异功能的)“人”看待的。在神话传说中,观音娘娘的籍贯是在天上,女娲娘娘的籍贯却一直是在人间。并且是位列开天辟地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之中!
女娲在众多汉水女神中脱颖而出的先决前提简言之是女娲在天地之间有四大功劳:抟土为人——创造了人类;兄妹成婚——繁衍了人类;始制笙簧礼乐——教化了人类;炼石补天——拯救了人类!还具有四种精神:创新精神,民本精神,和谐精神,献身精神。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
女娲补天等民间传说和遗迹,长期以来形成了 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女娲文化。在整个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发展史和民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一是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传承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史料;二是具有实现民族大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三是对增强创业精神、充实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四是体现了奇特的民间、民俗文化现象,对人生礼仪、人类生存、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01:09
你想了解哪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