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9:5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18:54
在山东这块土地上,为什么温文尔雅、慷慨大方的孔孟儒生出了抢劫家族、大无畏的梁山好汉,还有大名鼎鼎的山东相马?为什么山东不仅是历史上农民起义高发区,还是文化名*量涌现的地方?为什么山东人的血液里一直流淌着两种不同的传统?
张天霖在《论山东人的性格》一书中说:“有两个人物主宰着山东人的心、言行,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水浒英雄。”如果说孔子的道德是山东人内心的信仰,那么“水浒英雄”就是山东人外在的言行。
要解开这个谜,必须追溯山东的历史。山东最早的居民是东夷人,他们在山东创造了高度文明、体系和风格独立的东夷文化。甲骨文的“衣”字是指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腰间系着一把弓。《说文解字》中,许慎解释:“夷,平也,由大至弓,东人也”。可以推断,东夷人是擅长猎弓的高大部落。后汉《东夷列传》说东夷人“喜饮酒”,“善歌舞”,豪放不羁。东夷人民俗性很强。夏商经常征服东夷。牧野之战时,商军主力是征伐东夷,“伊克东夷失身”(《左传》)。召公十一年”),而周公的东征主要是征东夷人。同时,东夷人善仁善礼,这一点从古代“夷”与“仁”的同音异义可以证明。东夷文化为山东文化性格的形成注入了最早的文化基因。
西周建立后,英雄姜尚被封为山东齐侯,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为鲁侯。继齐、之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齐文化和鲁文化,东夷人的性格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分析了齐、鲁文化的差异,指出:“智者乐水,仁者乐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乐者,仁者生。”(《论语》。永夜》)这里的知者,是指齐文化属于智者型;仁,即鲁文化属于忍者类型。齐文化是沿海文化的一种类型,达到真理而不停滞,如水,类似梁启超所说的希腊;鲁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它以正义为满足,不为所动。它像山,像梁启超说的罗马。对此,朱的解释是:“孔子读书时,急功近利,爱说大话,这是他独霸*的习惯。鲁重德信,尚有先王遗风。”(《论语笔记》。和谐”)
由于地理位置相近,齐鲁文化有很多接触的机会。虽然摩擦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们也相互影响和融合。孔子有一次去见,带着改造齐学的愿望,希望会变,鲁会变,会变,陶会变(《论语》。永业”),却遭到了当时齐派代表人物晏子的坚决抵制,并以失败告终。后世的孟子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来到齐国,并且长期逗留。按照钱穆先生的计算,孟子第一次一起旅行至少花了18年。孟子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齐学的影响。他的“民为道”的思想是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如果你没有毅力,放下铺张,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论孟子和滕文公)与齐学之代表人物管子的思想惊人地一致。荀子是齐学与鲁学融合的典型产物。
秦始皇一统天下,齐、鲁为郡,齐、鲁文化的融合是必然的。融合的最终结果是齐文化逐渐与鲁文化契合,古人称之为“一清齐是走鲁”。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最终完成了齐鲁文化的融合。董仲舒所说的儒家,并不是以孔子为代表的鲁文化中的儒家,而是吸收了诸多齐文化因素而重新融化的儒家。它是以鲁文化为主体、齐文化为辅翼的文化体系,即当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所说的“仁智合一”的文化体系。至此,齐文化和鲁文化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异域文化从同一个母根孕育出来,最终融合形成了齐鲁文化。因此,齐鲁文化既包含“王政”又包含“霸权”,是“王政”与“霸权”的对立统一。因此,山东的文化性格是以“诚、信、忠、俭、慎”为特征的,也是以“豪放、豪放、豪放、好客”为特征的。
文化性格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与文化趋同。齐鲁文化融合后,齐鲁文化性格在汉代、魏晋南北朝经历了800多年,直到隋末初唐才基本完成。
所以山东人有着从古代传承下来的“齐文化基因”。学者李新泰在《齐文化大观》一书中指出:“齐国崇吴、,堪称诸侯国之最”。“荀子。《议兵》记载:“齐用兵。”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也指出,齐人“有执刺之勇”。据历史学家安考证,“山东农民起义古往今来都有,次数最多,规模较大”(《历史上的山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18:54
因为山东自古人口数量就非常的多,而且山东人都非常的随性,追求自由,性格也非常的豪爽,很直接,喜欢交朋友。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18:55
好汉主要聚集地是在梁山,梁山就在山东境内,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很多人都来自山东。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18:56
因为当初的梁山是位于山东境内,他们都近水楼台,所以有很多人都来自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