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是哪个国家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2:2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16:22
英国诗人拜伦(1788-1824)生于1788年1月22日,在英国的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生于伦敦,长于苏格兰。10岁时承袭了拜伦爵士称号。在剑桥大学就读期间,他发表诗集《闲暇的时刻》(1807)。面对某些评论的围攻,他以长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作为反击。这首长诗讽刺了文坛的权威,批评了湖畔派诗人,同时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内容和诗人的社会责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年后,适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兴起的时代,他反对*压迫,支持人民*的民主思想。20岁,他出国游历,先后去许多国家。1811年回国。这次旅行大开他的眼界,使他看到西班牙人民抗击拿破仑侵略军的壮烈景象和希腊人民在土耳其奴役下的痛苦生活。在旅途中写下的长诗《哈罗尔德游记》,震动了欧洲的诗坛。
拜伦在欧洲游历期间,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一、二章(第三、四章分别完成于1816年和1818年)。第一章1809年在阿尔巴尼亚开始写作,第二章于次年3月在伊斯密尔完成。长诗在1812年3月出版后,轰动文坛,风靡全国。《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拜伦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哈洛尔德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记述了自己游历和旅居欧洲诸国后的见闻和观感。在前两章中,拜伦描绘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阿尔巴尼亚的社会风貌,谴责*统治,支持各国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后两章则歌颂欧洲山河的壮丽,缅怀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赞美欧洲的艺术。
诗歌中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是孤独失意、多愁善感的贵族青年,对上流社会的生活感到厌倦,性格忧郁,“心是冰冷的”,“眼是漠然的”。这一形象身上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某些思想情绪。抒情主人公是生活的积极观察者和评论者,他爱好自由,歌颂*,精力充沛,感情强烈,体现了拜伦思想的积极的一面。长诗内容丰富,以强烈的浪漫主义抒情见长。
此后,拜伦又写了《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和《海盗》(1814)等 6*篇叙事诗,总称为“东方叙事诗”。作品以东欧、西亚一带为背景,充满异国浪漫情调。诗歌中还塑造了一系列高标独举、孤行傲世、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他们是海盗、异教徒、造反者、无家可归者等,都具有出众的才华、坚强的意志、反叛的热情,敢于蔑视传统秩序和**,但是他们的反抗总是和孤独、忧郁结合在一起,乃至傲世独立,离群索居,并以悲剧而告终。最典型的形象是《海盗》中的康拉德。这一类形象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1816年夏天,拜伦的妻子提出分居的要求,上流社会借此毁谤和攻击,拜伦愤然移居瑞士。这一时期写的诗剧《曼弗雷德》(1817),其实反映了诗人心中的苦闷。诗歌中住在阿尔卑斯山深处一位神秘的人物,因为犯了道德上的大罪,导致最爱的人的死亡,现在只求速死。主人公对*后的现实失望,却又不愿意走向人民,表达了法国大*之后知识分子拒绝和现实妥协,却又孤独、绝望的情绪,究其实质,还是拜伦式的英雄。诗中除了少数人物以外,还有代表大自然各种力量的精灵,以及命运之神等,带有浪漫和神秘的色彩。长诗《锡隆的囚徒》叙述的是16世纪为捍卫瑞士独立而被囚禁在锡隆堡达6年之久的共和主义者和自由思想家博尼瓦尔。和“拜伦式英雄”不同,博尼瓦尔反对**,和人民共命运,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诗歌赞扬了英雄坚贞不屈的精神,抨击了**的残酷。
拜伦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而且努力创作,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和艺术价值,他未完成的长篇诗体小说《堂璜》,是一部气势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在英国以至欧洲的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第2部诗集《闲暇的时刻》(1807)出版后受到《爱丁堡评论》的攻击,诗人乃答之以《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一诗,初次显露了他卓越的才华和讽刺的锋芒。1812年发表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1、2章)是他的成名作。1816年,拜伦因私生活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斥,愤而移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他写了《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3、4两章(1816、1818年)。这部抒情叙事长诗和未完成的巨著《唐璜》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拜伦还写了一系列长篇叙事诗,如《异教徒》(1813)、《海盗》(1814)和7部诗剧,如《曼弗雷德》(1817)、《该隐》(1821),以及许多抒情诗和讽刺诗,如《审判的幻景》(1822)。
1823年初,希腊抗土斗争高涨,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1824年4月19日死于希腊军中。他的诗歌在欧洲和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16:23
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人物生平】
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哈罗公学毕业后,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剑桥大学毕业。曾任上议院议员。学生时代即深受启蒙思想影响。1809-1811年游历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Child Harold's Pilgrimage, 1809-1818)。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Don Juan, 1818-1823)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从1809-1811,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在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在旅途中,他开始写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其他诗篇,并在心中酝酿未来的东方故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问世,轰动了文坛,使拜伦一跃成为伦敦社交界的明星。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妥协。他自早年就知道这个社会及其统治阶级的顽固、虚伪、*及偏见,他的诗一直是对这一切的*。
1811-1816年,拜伦一直在生活在不断的感情旋涡中。在他到处受欢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场作戏的爱情俯拾即是,一个年青的贵族诗人的风流韵事自然更为人津津乐道。拜伦在1813年向一位安娜·密尔班克小姐求婚,于1815年1月和她结了婚。这是拜伦一生中所铸的最大的错误。拜伦夫人是一个见解褊狭的、深为其阶级的伪善所宥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观点。婚后一年,便带着初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居,从而使流言纷起。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毁灭这个胆敢在*上与它为敌的诗人。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写出像《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
【拜伦式英雄】
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是个人与社会对立的产物,也是作者思想的特点和弱点的艺术反映。这类人物形象相继出现于拜伦笔下,这对于当时英国的封建秩序和资产阶级市侩社会进行的猛烈冲击,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们的个人主义,无*主义和悲观厌世情绪,又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消极的作用。*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和诗人普希金都曾指出"拜伦式英雄"的思想弱点及其危害性。
【最后的光辉】
拜伦在1816年4月永远离开了英国,一个传记作者说他“被赶出了国土,钱袋和心灵都破了产 ,他离去了,永不再回;但他离去后,却在若恩河的激流之旁找到新的灵感,在意大利的天空下写出了使他的名字永垂不朽的作品。”
1816年,拜伦居住在瑞士,在日内瓦结识了另一个*的诗人雪莱,对英国发动统治的憎恨和对诗歌的同好使他们结成了密友。
拜伦在旅居国外期间,陆续写成《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1816-1817)、故事诗《锡隆的囚徒》(The Prisner of Chillon1816)、悲剧《曼弗雷德》(1817)、长诗《青铜世纪》(1823)等。巨著《唐璜》是拜伦最重要的一组诗,半庄半谐、夹叙夹议,有现实主义的内容,又有奇突、轻松而讽刺的笔凋。第一、二章匿名发表后,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英国维护资产阶级体面的报刊群起而攻之,指责它对宗教和道德进攻,是“对体面、善良感情和维护社会所必须的行为准则的讥讽”,“令每个正常的头脑厌恶”,等等。但同时,它也受到高度的赞扬。
这是诗人一生最后的、也是最光辉的一页。他既憎恨发动的“神圣同盟”对欧洲各民族的压迫,也憎恨土尔其对希腊的统治。1824年,拜伦忙于战备工作,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19日逝世。他的死使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全国志哀二十一天。
回顾他的一生,他的诗,他的精神,就足以使任何能感应的人相信:拜伦不但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世界上总会需要的一种诗人,以嘲笑其较卑劣的,并鼓舞其较崇高的行动。
【人物作品】
《唐璜》《闲暇的时刻》《爱丁堡评论》《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异教徒》《阿比多斯的新娘》《曼弗雷德》《该隐》《齐伦的囚犯》
【作品节选】
一、我看过你哭 我看过你哭-一滴明亮的泪 涌上你蓝色的眼珠; 那时候,我心想,这岂不就是 一朵紫罗兰上垂着露; 我看过你笑-蓝宝石的火焰 在你之前也不再发闪; 阿,宝石的闪烁怎么比得上 你那灵活一瞥的光线。 二、 仿佛是乌云从远方的太阳 得到浓厚而柔和的色彩, 就是冉冉的黄昏的暗影 也不能将它从天空逐开; 你那微笑给我阴沉的脑中 也灌注了纯洁的欢乐; 你的容光留下了光明一闪, 恰似太阳在我心里放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16:23
英国诗人拜伦(1788-1824)生于1788年1月22日,在英国的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生于伦敦,长于苏格兰。10岁时承袭了拜伦爵士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