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里健康的表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8:4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22:27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可以归纳为七条: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情感稳定乐观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为重要的是情绪稳定,具备自制和自控能力,能够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
(3)意志坚定能够自制
心理健康者的意志水平常表现为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能正确认识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遇事有一定的决断能力,凡事持之以恒,对冲动有克制能力,对紧急事件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4)人际关系协调
心理健康者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有自知之明,能宽以待人。
(5)具有适度的反应力
(6)较好的自我悦纳力
心理健康者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掩饰、不自卑,能够以愉快的心态接纳自己。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大多数心理健康者的心理、社会、生理及实际年龄基本一致。
2、中学生常见的不健康心理的表现有:
(1)抑郁
它常常表现为悲观绝望,唉声叹气、沉默孤独,对人冷漠无情,缺乏生活热情,有自卑感,思维行动迟缓,言语减少,不思饮食,一般在遭受精神打击或重大事件的冲击后发生。
(2)多疑
有多疑心理障碍的人,往往人际关系紧张,过分敏感他人言行。这种学生往往生性较软弱,女生多于男生。
(3)情绪波动
这是中学生情绪特征之一,似是有的学生波动起伏特别厉害,时而热情开朗,时而郁郁寡欢,令旁人不可理解,自己也常感到英名其妙,这种无端的高兴或抑郁会历时数天。乃至数周。有时自己也能意识到,但似乎控制不住
(4)自卑
中学生由于辨证思维发展相对滞后,且生活经验不足,遇到挫折易产生自卑感。
(5)孤独
青春期的闭锁性特点使有的中学生容易在自我封闭中感到孤独,甚至有的青年自我封闭严密,缺乏对他人的兴趣,长期处于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
(6)依赖
中学生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但又缺乏完全独立的能力,仍需一定的依赖,但有的青年依赖性过强,在学校生活中表现为过多依赖同学、组织、老师,凡事缺乏主见和判断力。
(7)焦虑
面对升学压力,有的学生产生强烈的焦虑体验。
(8)自我为中心
有的中学生过分关心自己,过分强调自己的感情,爱每张好炫耀,喜欢引人注意,从而继续表现出浓厚的自我中心色彩。
(9)忌妒
学生群体充满天然的竞争意识,相互比较,相互追逐的气氛较浓,但好胜心强,心胸狭隘的学生易在竞争气氛中滋生忌妒心理。他们过高估计自己,对人好责备,猜疑,不甘心自己的失利,更容不下别人的成功与胜利。
教师只有熟谙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不良表现,方可站在制高点引领经营学生的心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22:2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及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中小学生应学习一些心理健康小常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对将来的学习生活都有好处,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如果你问一位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现在不少中小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01
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02
满意的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对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
03
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04
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
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05
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
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会让中小学生理解心理健康,会让中小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心理问题,相信中小学生的心理一定会更加健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22:28
最近有家长发来消息希望我可以给各位粑粑麻麻们提供一些关于孩子心理健康知识的文章,因为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对孩子的关注不够,也不知道怎么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今天我就准备了一篇关于怎么判断孩子心理是否健康的文章,希望对粑粑麻麻们有所帮助哦!
人的心理是大脑内部的活动,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确实给人们了解人的心理状况带来很大的困难。然而,困难很大,并不等于没有办法。心理学家指出,对人的心理的了解甚至测量,可以通过观察人的行为来进行。因为,人的行为都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各种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滑动与之相对应。透过人的行为这个窗口,就可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情况。
因此,可以从观察孩子的行为是否偏离正常情况,偏离程度的大小,来判断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以及健康的程度。在心理学上,把偏离正常行为的行为称做问题行为。心理学家往往以问题行为的多少和严重程度,来衡量和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情况。当然,这要求有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才行。但是,在家庭条件下,家长们也可以根据下面一些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做出简单的判断。
1、看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该年龄阶段大多数儿童的一般的、典型的行为特征
一般来说,在某一年龄阶段常见的、而且属于正常的行为,如果到了另一年龄阶段依旧存在,孩子的心理可能就有问题了。例如,2岁左右的孩子爱发脾气,这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如果到了6、7岁,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经常发脾气,那就是问题行为了,反映出心理健康欠佳。又如,大部分学前儿童都比较怕动物和陌生人,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还害怕动物(包括一些惹人喜爱的小白兔、小猫等)和陌生人,则是情绪障碍的表现。
2、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
孩子偶尔出现一些问题行为,不能算是心理有问题。如果孩子的某种问题行为经常出现,家长就要重视,并考虑孩子的心理是否存在问题,及时向专业人员咨询。例如,大部分儿童都有一两种害怕的东西,如黑暗、巨大声响等,这种惧怕不需要特殊帮助,随着孩子的长大就会自行消失。但是,一个儿童若是有多种惧怕,十分胆怯,甚至不能独自接触社会,这种表现就不正常了。又如,小学阶段的儿童每月可能发一次或几次脾气,这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孩子每天都发脾气,那就应该查查原因,并及时给以帮助和教育。
3、问题行为表现的严重性
每个孩子几乎都有一些偏离正常行为的现象,问题轻微的,不能说明孩子的心理有问题,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很可能心理健康状况有问题。比如,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受到家长的百般爱护,对于上幼儿园,一般的孩子在心理上都会有一些困难。多数孩子经过父母或老师的诱导和帮助,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的环境。但是,也有少数儿童害怕上幼儿园达到了恐怖的程度,一说起上幼儿园,他们的脸部表情呆板或惊恐,出现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出汗、面色苍白、呕吐、腹泻等各种躯体症状。这种行为就属于异常,达到了心理障碍的程度,即患有“恐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