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粒有紫色,蓝色,红色等多种颜色.为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8: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21:10
玉米粒有紫色、蓝色、红色等多种颜色。为什么呢?玉米粒是玉米的种子,最里面是胚,胚外面是胚乳,胚乳外面是糊粉层,最外面是种皮。玉米种皮是透明的,所以玉米粒是什么颜色,首先取决于糊粉层是什么颜色,也就是那里含有什么样的色素。糊粉层里的色素属于花青素,根据花青素的种类和含量,表现出紫色、蓝色、红色等颜色。但也有的玉米品种的糊粉层不生产花青素,糊粉层是透明的,这时候玉米粒的颜色就取决于下面的胚乳的颜色。有的玉米品种的胚乳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这种品种的玉米粒看上去就是*的。也有的玉米品种的胚乳粒胡萝卜素的含量很低,这时看上去就是白色的。我们平时吃的玉米,就是不含花青素的玉米,其玉米粒不是*就是白色的。
玉米是异花授粉的植物,雌雄同株,主要通过风将雄穗的花粉传播到雌穗的柱头上,完成授粉。如果旁边种的是不同品种的玉米,风把花粉吹来吹去,不同品种之间的玉米就容易出现杂交。如果不同品种的玉米粒的颜色是不同的,杂交的后果就有可能在同一个玉米棒的不同玉米粒出现不同的颜色(每个玉米粒各有自己一套基因)。所以在“天然”状态下,很容易出现杂色的玉米棒。要种清一色的玉米棒,反而需要精心挑选、培育。所以我们现在吃的*、白色玉米,其实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玉米富含胡萝卜素,营养价值较高,白色玉米则较不容易变质,各有优势。
也有的玉米棒子,在同一个玉米粒里就有不同的颜色。例如有的印第安玉米,玉米粒的*背景里散布着紫色的色块、色斑、色线,非常好看。之前人们认为,玉米粒的糊粉层是由一个细胞不停地*、增殖产生的。一个细胞在*成两个子细胞时,有时候基因会发生变化,例如发生了突变。但是麦克林托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假说。以紫色玉米为例,她认为在细胞*过程中,Ds基因有时会从C基因中跑出来,跳到染色体的别的位置上,这个过程由一个叫AC的基因控制。Ds基因跑掉后,C基因变完整了,又可以生产花青素了,那么这个细胞的后代就都含有花青素,出现紫色。这样产生的玉米粒,它的糊粉层既有不含花青素的透明细胞,又有含花青素的细胞,玉米粒看上去就是*中夹杂着紫色。Ds基因发生跳跃的细胞出现得越早,其后代细胞越多,紫色面积就越大。
在细胞*过程中有的基因居然会跳来跳去?这听上去很不可思议。麦克林托克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提出这个假说时,很少有人相信。当时的遗传学家虽然推崇麦克林托克的研究,但是对她提出的这个跳跃基因假说(叫转座现象)很是怀疑。直到分子生物学在七十年代有了大进展,Ds和AC基因都被克隆出来,基因会发生跳跃的机理也搞清楚了,麦克林托克的假说变成了事实,得到了公认。同时人们也发现,转座现象是一个较为常见、很重要的遗传现象,在其他生物体也可能发生,涉及很多功能。1983年,麦克林托克独享诺贝尔生理学奖。玉米的美丽颜色里竟蕴藏着一个重大的遗传秘密,被一个孤独的女遗传家揭示了出来。
(《新华每日电讯》2013. 9. 13. )
1. 下列关于“玉米颜色”产生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米粒的糊粉层的细胞在*时,有时候基因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多种颜色的玉米。
B. 不同颜色的玉米杂种在一起,通过风将花粉传播,完成授粉,结果有可能出现同一个玉米棒上的玉米粒颜色不同的现象。
C. 玉米粒的颜色首先取决于糊粉层里的花青素的种类和含量,不生产花青素的由胚乳里胡萝卜素的多少决定。
D. 细胞*过程中,在AC基因控制下,C基因中的Ds基因跑出来,导致这个细胞的C基因完整,就可以生产花青素,产生颜色。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米粒是玉米的种子,最里面是胚乳,胚乳外面是胚,胚外面是糊粉层,最外面是种皮。
B. *玉米富含胡萝卜素,较不容易变质,白色玉米则营养价值较高,各有优势。
C. 转座现象是一个较为常见、很重要的遗传现象,其他生物体都会发生,涉及很多功能。
D. “天然”状态下,如果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玉米杂种在一起,很容易出现杂色的玉米棒。
3. 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玉米胚乳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但是如果糊粉层里有紫色的花青素,那么玉米的颜色仍表现为紫色。
B. 玉米粒在*、增殖的过程中,Ds基因发生跳跃的细胞出现得越早,跳跃得越快,其后代细胞越多,紫色面积就越大。
C. 如果想要收获清一色的玉米棒,就需要精心挑选、培育,而且不能在旁边种上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玉米。
D. 一个玉米中,如果它的糊粉层是透明的,同时胚乳中的胡萝卜素含量很少,那么玉米看上去为白色。
答案
答案:
1.A 2.D 3.B
解析:
1.这是之前人们的错误认识。
2.A. 最里面是胚,胚外面是胚乳。B. *玉米富含胡萝卜素,营养价值较高,白色玉米则较不容易变质,各有优势。C. 原文是“在其他生物体也可能发生”。
3.“跳跃得越快”,原文无此信息,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