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2-28 20:4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8 22:16
西北地区纬度高,立秋前后西瓜刚进入采摘期,立秋吃西瓜就是一种尝鲜。而中部一些地区,立秋时西瓜已经进入末市,吃西瓜可以消除初秋之邪、润养五脏。
吃西瓜啃秋的习俗在古时就有了。传说明代时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长了癞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癞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结果瘌痢疮果真好了。因此人们就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8 23:34
立秋吃西瓜的习俗要从两个典故说起。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1 01:08
1、西瓜,立秋,按照传统习俗都要吃西瓜,不但能消除夏天的暑热,而且还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1 03:00
明天就是立秋了,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是要吃西瓜的。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不喜欢吃水果,西瓜也不例外。盛夏之际,每逢家人劈开一个大西瓜,分给我吃时,我最多象征性地吃两小块。但是到了立秋这一天,母亲就要多*我吃几块。我曾问她为什么一定要多吃?她只说是高秋(立秋)的缘故。 查陈勤建主编的《中国风俗小辞典》是这样解释的,该习俗主要流传于上海一带,“每年农历立秋这一天,农家要向亲友邻居相互馈赠西瓜。平日吃的都是自种的瓜,这天须吃送来的瓜,除调换口味外,主要是通过互相品尝,发现良种,交流引进栽种技术。” 这一解释,我认为很有可能是形成该习俗的最初原因。立秋之后,天气转凉,西瓜开始停产,故瓜农要通过品尝他家西瓜以为来年的种植选择优良的品种,我姑且把这一解释称为“改进品种”说。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上海只能是该习俗的流行地,而绝非始源地。因为开埠前的上海是个渔村,开埠后成为工商业城市,该地并无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也不是西瓜的盛产地。考虑到上海是个移民城市,其人口主要由本地人、苏州人、宁波人、苏北人构成,故笔者大胆猜测,上海的这一习俗应该是从宁波一带通过上海的宁波人传去的。因为宁波至今为止还是长三角一带西瓜的盛产地,拥有慈溪、洞桥等著名产地,而宁波人习惯上在立秋这天吃西瓜。当然,宁波是否是该习俗的始源地则无从考证。 另外,笔者还想说明的是,作为一项原始的农事习俗,它目前有较为广泛的流行范围,而且流行民众远超过了最初的瓜农,而是扩大到整个西瓜的消费群体,其传承和流行肯定还有其他的原因,笔者综合各种资料,结合自己的猜测,提出另外两个说法: 第一,“快吃不到了”说。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暑气一时难消,并且会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这个时候西瓜停止生长,瓜农为防止剩下的西瓜烂在瓜田里,趁此时“一网打尽”,然后在市场兜售。这时候每户人家若还想再吃到点“盛夏的果实”,必须去多买几个来在家贮藏,由此形成了该习俗。但如今反季节瓜果蔬菜的大量出现,虽说对老百姓而言是个的口福,但对传统习俗而言却是个致命打击——可以预见,立秋吃西瓜的习俗会逐渐在我们这一代淡忘。 第二,“不宜吃了”说。如今人们的饮食越来越注重养生之道。西瓜性寒,适合暑期食用,到了天气转凉之际就要少吃甚至不吃。所以,立秋最后饱餐一顿西瓜,留住夏天的记忆,这一习俗还是符合养生之道的。故上文所说的反季节的那些东西,笔者认为还是少吃为妙。万物生长皆有其规律,人为对其进行干涉,破坏的不仅是万物本身,还包括我们人类。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顺带搜集到了很多各地的立秋习俗,尤其是吃的方面。最后,我将它们综合取舍了一下,作为本文链接,以飨读者。 链接:古今各地立秋食俗 古代服赤豆 从唐宋时起,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东北吃饺子 在东北,立秋这天家里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这大概与东北人豪爽的性格有关,当地人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有意思的是,随着减肥的热潮,女孩子都很珍惜“苦夏”带来的成果,也希望在立秋吃饺子的时候被别人多抢走几个饺子,这预示着减肥成果会一直保持到冬天,不再发福。 北京吃肉 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 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江南啃西瓜、吃桃子 江南一带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立秋吃水果叫“咬秋”。南京城里的人在立秋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四川喝秋水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山东吃豆腐渣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1 05:08
西瓜原本在宋代从西域传入中原,立秋前后正是西域进入西瓜的采摘期,所以立秋吃瓜本身就是一种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