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指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2 03:0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22 07:29
中元节,又叫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是中国一大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俗称“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总结:
中元节,又叫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是中国一大传统节日。民间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04:37
中元节在我国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所以又叫做七月半,“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
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
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文化内涵
一,上、中、下三元一词,本与七月半无关,它起源于《奇门遁甲》一书,而这本书在历史上是用于祈求福禄,避凶化吉的典籍。后来由于文人墨客的清高所趋,对七月半之"鬼节“称呼太俗气,又吓人,故套上了"中元"节称号,既趋吉避凶,又文雅,这雅号始传于宋元时期,盛传于明清时期。
二,七月半,原本是农闲时的一小贺节日。这时,春夏农忙已基本结束,就等秋收了,闲来无事的人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拿出家中上好食材,大家喝上几盅,过的人多了,久而久之便成了节日。
人们酒足饭饱后,总觉得缺少什么,又好像亏欠什么,人们不由想起了祖宗,毕竟没有祖宗,就没有今天的生活基础,于是七月半祭祖感恩便逐年流传开了。祭祖感恩,代代传承,承前启后,这是中华民族既对逝者负责,又对晚辈负责的民族文明特点之一,所以,五千年文明经久不衰,且将繁荣昌盛下去。
三,中华民族又是包容雅量的民族,七月半光祭自己的祖宗,显得狭隘自私,于是连孤魂野鬼一起供祀,祈祷阳间阴间尽显太平,祈求年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祈愿世间无厉鬼恶邪。事实上,七月半(中元节)就是祈盼丰收节日,演变成祭祀逝者之节,与其说是"鬼节“,不如说是海纳百川的同福节更确切些。
还有, 南方好多地方在七月中元节中,不准下河游玩,说是那两天七仙女下凡净身,凡人不准打扰。又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不准人们到处乱走。其实是让人们静下心来缅怀先祖,敬重离世之人,避开凶险,平安便是福,这大智若愚又是民族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