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2-27 13:2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14:58
古诗中的七夕节指的是乞巧节,七月初七,风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专初七的晚上举行的属各种乞巧活动。七夕节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其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所以故名“七夕”。习俗有吃七巧果,祭拜织女,穿针乞巧等。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16:16
乞巧,是七姐诞(七夕)的一项较为流行习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七月初七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在很早的古代,我国便有牛郎织女的传说,它是农业社会男耕女织形态的反映。到汉代,这传说强调织女是玉皇的第七个女儿,她爱上了牵牛绳的农夫。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和凝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中国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17:51
古诗中的七夕节指的是乞巧节,七月初七,风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晚上举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七夕节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其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所以故名“七夕”。习俗有吃七巧果,祭拜织女,穿针乞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