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什么时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2-27 11:12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12:58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1][2]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1]
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中文名
立秋
外文名
Beginning of Autumn
Beginning of Fall
代表寓意
秋季开始,收获的季节
气候特点
降雨、风暴、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
季节
秋季
快速
导航
天象变化气候特点节气风俗农事相关三候解释节气文化饮食养生
季节划分
天文法
精选片单 关于立秋,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
关注01:22
一分钟带你了解立秋节气。
4.7万次播放 | 4个视频
依据天体运行划分: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根据天象变化来划分,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秋季是以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135°)为始点,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与人为无涉。《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后,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季节转换,反映了气候、物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1]
气温法
依据气温变化划分:现在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按候平均气温法,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算入秋。近代学者张宝堃提出新的分季标准,以候平均温度(连续5天气温的平均)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的开始,稳定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据此,候平均温度从10℃以下稳定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从22℃以上稳定降到22℃以下作为秋季开始。气温法划分的秋季,意味着天气凉爽了。近代这种以气温变化划分的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于四季气温变化分明的中纬温带地区(北方地区)。[3]
天象变化
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确定季节交替,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当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方位时为立秋节气。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太阳黄经度数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该方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起点(但排序仍习惯上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二十四个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太阳黄经达135°时为立秋节气,于公历8月7-9日交节。在立秋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黄经135°)。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地支“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天,是干支历的“申月”。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2]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14:32
公历8月07-09日交节时立秋。2019年立秋的日期:2019年08月08日 星期四。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扩展资料
立秋饮食注意:
1、宜祛暑滋阴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2、立秋后要少吃西瓜
谨记“秋瓜坏肚”。不论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
立秋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不是8月7日就是8月8日,至于具体的小时、分钟就不固定了。按照1995年—2011年的天文月历,王思潮表示,立秋时间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每4年会出现一次8月8日立秋,其他一般在8月7日,如1995年、1999年、2003年、2007年、2011年的立秋时间都是在8月8日,而它们之间的年份的立秋时间则是在8月7日。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劳动人民在总结了天文、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后创造出来的一种历法。它反映了寒暑变化和农时季节,在全国特别是在农村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16:24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18:32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20:56
立秋(英文名:Beginning of Autumn)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它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日期在每年公历的8月7日-9日之间。 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三候解释
立秋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诗《立秋》:“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左河水)
天象变化
立秋
在本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黄经135°)。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区的白昼也因此缩短到了14小时04分(夏至日是15小时)。天气依然很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但是,大自然还是有了变化。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而且“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
气候特点
立秋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农业事情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
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欠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当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立秋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
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于“立秋”时:
【可种植下列蔬果】
1.北部:高丽菜、花椰菜、茄子、芹菜、乌豆、白豆、葱、苹果、梨、葡萄。
2.中部:番茄、茄子、芹菜、芥蓝菜。
3.南部:高丽菜、长年菜、番薯。
【可捕获下列鱼类】
目吼、卓鲲、鲟鱼、龙尖、沙鱼、刀鱼等。
日期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5,20世纪=8.35。
举例说明:2088年立秋日期=[88×0.2422+7.5]-[88/4]=28-22=6,8月6日是立秋。
例外:200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8 00:11
2020年8月7日 农历六月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