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2 09:44
共1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02 14:05
吕不韦是饮鸩自尽的。
秦王想杀掉相国吕不韦,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劳,还有很多宾客辩士为他说情,所以秦王不忍心处罚吕不韦。又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
秦王恐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一想到自己已经逐渐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杀,就喝下鸩酒自杀而死。
总结:
吕不韦是饮鸩自尽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1:13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的,它或许有多个答案。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答案。
1.如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而且是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呢?
吕不韦是个商人,一个投机商人,一个成功的投机商人。他的成功之处是把资本投到了未来秦国王子楚的身上。几乎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和精力投资运作这只潜力股,最后获得超高的回报。可以说这是这个商人最成功的一笔投资。如果说秦始皇统一中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大贡献,那么吕不韦这几十年的努力铺垫,也算是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了。没有他,就没有子楚的后来,没有子楚的后来,当然就没有秦始皇了。嬴政的母亲赵姬也是吕不韦为其父子楚找来的嘛。
这是从历史发展贡献的角度看吕不韦。
2.从道德角度看,吕不韦与这个赵姬赵太后一度关系暧昧,不清不楚,虽然后来秦始皇长大了,他用嫪毐进宫侍奉赵太后,与其保持距离,断了关系,但在秦始皇眼里,这个被称为“仲父的”吕不韦不是什么好东西。而即便用当时的道德标准,嫪毐秽乱后宫也是不光彩的丑事,那么始作俑者吕不韦自然不是什么好人。而这一切与权力之争却也算不得什么,真正让秦始皇对吕不韦、嫪毐动杀心的是吕党与嫪毐的后党两个集团对秦始皇构成了重大威胁,所以最终被铲除。
如果说前面吕不韦帮助了秦国发展壮大,那么后面吕不韦的所为就是对秦始皇最终统一中国形成了阻碍,又走向了反面,吕不韦有违*道德,从某个角度看,又成了阻碍历史前进的坏人了。
当然这都是事后才可以这么说说了。
万一吕不韦掌握了政权,历史发展的更快一些呢?也未可知。
历史是无法假设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2:31
吕不韦是饮鸩自尽的。
秦王想杀掉相国吕不韦,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劳,还有很多宾客辩士为他说情,所以秦王不忍心处罚吕不韦。又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
秦王恐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一想到自己已经逐渐被*迫,害怕日后被杀,就喝下酖酒自杀而死。
拓展资料: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著《吕氏春秋》。这是吕不韦执政期所做的一件大事。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4:06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历史上吕不韦是饮鸩自尽的。秦王想杀掉相国吕不韦,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劳,还有很多宾客辩士为他说情,所以秦王不忍心处罚吕不韦。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等到齐人茅焦劝说秦王,秦王这才到雍地迎接赵太后,使她又回归咸阳,但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又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恐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一想到自己已经逐渐被*迫,害怕日后被杀,就喝下鸩酒自杀而死。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5:57
吕不韦在历史上的名声一直是好坏参半,有人说他是一代名相,有人说他是借着乱世为自己谋私,可不管如何,起初身为一个商人的吕不韦,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局里确实藏了不小的野心。乱世出枭雄,破局出奇人。吕不韦无疑是那个时代*格局的一个人。吕不韦身为一个商人,他的目标不是赚钱,而是一个国家,这就厉害了啊。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8:05
吕不韦喝下酖酒自杀而死。
秦王想杀掉相国吕不韦,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劳,还有很多宾客辩士为他说情,所以秦王不忍心处罚吕不韦。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等到齐人茅焦劝说秦王,秦王这才到雍地迎接赵太后,使她又回归咸阳,但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又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恐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一想到自己已经逐渐被*迫,害怕日后被杀,就喝下酖酒自杀而死。秦王所痛恨的吕不韦、嫪毐都已死去,就让迁徙到蜀地的嫪毐门客都回到京城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0:30
01 饮鸩自尽而死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3:11
吕不韦晚年没有给自己的人生画上*的句号。 鉴于他和嬴政的特殊关系,在平定嫪毐叛乱后,吕不韦仅被免去了丞相的职务。但是,嬴政自幼年起所经历的畸形的家庭生活,给他身心留下了太多的伤痛。他亲眼目睹了母亲放荡、不检点的生活,甚至自己都是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吕不韦还明目张胆地入后宫和母亲厮混,尤其那个嫪毐,简直是一头牲口。嫪毐已被*,嬴政不担心了,可吕不韦还在咸阳,他如果哪天再入后宫,和太后旧情重燃,岂不又惹麻烦? 嬴政毕竟是*家,他从秦国稳定、秦国发展的高度考虑问题,再次做出决定,让吕不韦离开咸阳,到封地洛阳,就国河南。应该说,嬴政做出这样的决定,依旧给足了吕不韦的面子。到洛阳,你食十万户租税,你还是文信侯,依旧享受荣华富贵,而且远离了*中心,还落得个安全、清净。从这点看,嬴政用心良苦,为吕不韦安排了安度晚年的去处,也算是解决他们特殊关系的最佳方案吧。 但是,吕不韦没有这样做,他自以为在洛阳可以积攒力量,发展势力,也许还会有些作为,甚至东山再起! 来洛阳后,吕不韦果然又活跃起来了,他广泛交结,家中整日酒席不断,高朋满座,前来拜访、探望的各国使者宾客络绎不绝。《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 吕不韦在洛阳的活动,很快传到*嗅觉很敏感的嬴政那里。嬴政刚亲政,需要稳定,没想到吕不韦不接受教训,耐不住寂寞,这真不能容忍!嬴政终于感到必须对吕不韦采取最后的一招了。 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他派人给吕不韦送了一封信,吕不韦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与其家属徙蜀!这封信是嬴政对吕不韦*地位和亲情关系的彻底否定: 第一,你吕不韦对于秦国无功,不应该享受租税食邑; 第二,你吕不韦与我无亲,不该称仲父。一个既无功又与我不沾亲的人,跟我有何关系,赶快远远的离开这里! 按说,君主处死一个失势下野的大臣,用不着说这么多的话,可是嬴政却非要对吕不韦给个说法。可是这个说法却泄漏了天机,所谓无功、无亲纯属正话反说,恰恰是有功、有亲。面对这样一封绝情信,吕不韦无言可辩,他后悔自己的失误,感叹自己的命运不济,但一切都晚了。不久他喝下毒酒自杀。 关于吕不韦之死,还有一种说法,他是在迁蜀路上服毒自杀的。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学术界不少人认为,吕不韦得知迁蜀而自杀,未曾至蜀。 从吕不韦弃商从政,建立显赫功绩,到一再失误,落得悲惨结局,可以看出,他始终以商人投机的心态和赢利的价值观处理事务。他的谋略和活动能量都是超一流的,任丞相一职也名副其实,但他在处理个人问题上就不那么聪明了,他私心太重,有利就钻,见便宜就占,终于使嬴政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关系取代了情感关系,吕不韦晚节不保,身败名裂,为后人留下深深的思索。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2:09
有专家称,吕不韦即吕后之父吕公,吕不韦饮鸩只不过是做给秦王政看的,他门客五千,有能者不在少数,联系一下史记中说的“窃葬”,因此也可能是假死。高祖本纪中说,吕公带吕后避难到沛县,并没有说躲避什么灾难,而且翻遍整个史记也找不到他们到沛县之前的历史,这仿佛是在刻意回避什么。从吕氏春秋和汉初统治思想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可能会得到一些启发。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5:24
他是没有的。早年经商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8:55
我认为是没有的。吕不韦自始至终不过是一个高位大臣,他并没有兵权,众多门客,也不过是能人异士罢了,并没有能为他夺权提供很大助力的人。可见他志不在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