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春节民俗风情的调查报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4 00:1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24 04:38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4 01:46
岁时节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人们极为重视,清规戒律亦多。
出天行 旧时雄鸡初唱,将大门打开,秉香烛、鸣鞭炮,拜天地,谓之“出天行”。现时新年钟声一响,许多家户在门首放鞭炮迎新岁。
供祭 旧时早饭后,备香烛神纸,向祖宗牌位拜年。然后出行敬菩萨。
饮食 初一早餐吃面条、猪头猪尾,取有头有尾,寿长之意。
拜年 旧时初一只向神灵和本家和辈本家人辈拜年,初二开始外出给亲朋拜年,有“初一崽,初二郎(婿)、初三初四拜地方”之说。晚上不拜年。旧时拜年对长辈要叩头、平辈拱手或鞠躬。今一般口头说拜年,不打拱,不作揖。机关团体大都在春节(初一日)举行团拜会。
娱乐 从正月初一开始至十五为春节娱乐期间,内容有耍狮、舞龙、演地花鼓(耍花灯)、展览花灯等,并走家串户投拜年帖,主家经以红包,并放鞭炮接送。解放以后,增加了文艺会演、体育表演、电视播放等内容。
邀春饭 从初二开始至十五,设酒宴招待亲戚朋友。
立春 俗称“新春大似年”,在立春之日用红纸书写“迎春接福、春至福生”张贴在门额,备三牲,焚香烛、放鞭炮接春。今迎春之习犹存。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称上元节、灯节。俗谓:“三十夜(除夕)的火,月半夜(元宵)的灯”。元宵之夜,家家尸尸灯火通明。城镇举先元宵灯会,龙灯、鱼灯、花灯一齐出动,热闹非常。元宵夜吃元宵它。用生糯米粉滚成,砂糖、芝麻为馅。
三月三 常有“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之说。城乡都于此日挖荠菜煮鸡蛋吃,俗传吃了可以明目。
清明节 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清明节前后,人们前往亲人墓地扫墓,在坟头插纸钱一吊,今学校师生和机关干部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称端节、蒲节,东北乡称菖节,是民间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岑川、浯口一带以这天为小端阳,以五月十五为大端阳,但仍以小端阳为重。端午节赛龙舟、吃包子、粽子、盐鸭蛋、雄黄酒;门首挂菖蒲、艾叶,小儿身上挂香荷包。
鄱官节 农历六月初六日称鄱官节。农家尝新米,叫吃新。并用新米磨粉做成饼送人,谓之送新。近城农户用红纸包裹新稻穗一把,新米少许挨店送去,以求赏钱。今吃新之俗犹存。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民间又称鬼节。从七月初一开始挂祖宗榜,封包钱,装香灯。至十五日晚焚化包钱,谓之“烧包”。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民间第三大传统节日。是日家人聚餐,夜晚全家人围坐院中,饮酒、吃月饼,赏月。孩童们节前在院中或野外用碎瓦垒起圆形塔一座,塔门贴对联“年年祭宝塔,岁岁闹中秋”,塔身装饰松柏、纸花,晚上敲锣打鼓闹塔,夜深用柴草塞入塔中烧塔,烧得越红越好,然后打塔。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此日民间多登远眺,今定为老年节。因“九九”与“久久”谐音,寓人健康长寿之意。
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谓小孩子过年,略备菜肴小庆。该日开始打扫卫生,做年糕、炒果子、杀年猪,办年货,送年礼;旧习从当晚起各家各户开始装壮灯(锅内点七星灯,上盖筲箕或筛)至除夕夜,谓照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府君上天。
大年 农历腊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为除日(晚上为除夕),俗称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团年饭 多为午餐,亦有早餐、晚餐,全家人团聚会餐。其菜肴最为丰盛。吃团年饭时,如遇来客,必须挽留共同进餐,预兆来年添丁。团年饭有不可缺少之食物:如吃青菜谓之来年清吉平安;吃北瓜,寓百事称意;吃鱼,寓年年有余。
守岁 除夕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说说笑笑,通宵不眠,谓之“守岁”。
压岁钱 除夕大人给小孩赏钱,称“压岁钱”。有的地方给老人也赠“压岁钱”。
辞年 除夕夜就近走亲访友为“辞年”,也称“辞岁”。还有小孩们打着灯笼去“辞年”,主人赏以糖果、鞭炮、蜡烛或零钱。 迷信习俗
旧时流行“算八字”、“看相”、“占卦”、“求神抽签”,问“前程”、“婚姻”、“寿元”、“财道”、“吉凶”等事。久旱不雨,求神降雨;疾病流行,则延僧道念经、上锁、打醮、点太平烛、藏年命、送盘、出神、收亡魂;死了人做道场“超度亡魂”等迷信活动盛行。解放后,迷信活动一度敛迹,近年又有把抬头。 禁忌
解放前民间禁忌甚多:正月初一忌说“死”、“埋”、“病”、“冒”、“背时”,不准借钱物,不准哭泣吵嘴,不讨债还钱,不吃药,不干针钱活。正月份,亲戚之间的往来,忌初五、初七、初八、十四、二十三等日。流传有“七不去,八不归”,“初五、十四、二十三,娘家有也莫去担”的说法。有事外出,刚出门时,忌碰女人。借别人的药罐用后忌送怀。借别人的坐篮、摇窝用后也忌送还,要让别人自己来拿。孕妇不能跨牛陶、羊陶,不得在孕妇家的门槛砍什物。红轿抬新娘必须走原路回;途中遇丧事宜避路走;途中两位新娘相遇,要相互换礼物。红轿抬新娘必须走原路回;途中遇丧事宜避路走;途中两位新娘相遇,要相互换礼物。抬灵柩归山,忌走别人的屋后经过,亲人死亡在外,其遗体运回祖籍时,忌入堂屋。灶上忌烤衣服,平常忌泼油,洗衣服时忌男女衣服混洗。大年将近,忌别人借火、拿走柴火,忌说不吉之话。
解放以后,禁忌大大减少。但仍保留一些陈旧观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4 03:04
一、春 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人们极为重视,清规戒律亦多。
出天行 旧时雄鸡初唱,将大门打开,秉香烛、鸣鞭炮,拜天地,谓之“出天行”。现时新年钟声一响,许多家户在门首放鞭炮迎新岁。
供祭 旧时早饭后,备香烛神纸,向祖宗牌位拜天地。然后出行敬菩萨。
饮食 初一早餐吃面条、猪头猪尾,取有头有尾,寿长之意。
拜年 旧时初一只向神灵和本家长辈拜年,初二开始外出给亲朋拜年,有“初一崽,初二郎(婿)、初三初四拜地方”之说。晚上不拜年。旧时拜年对长辈要叩头、平辈拱手或鞠躬。今一般口头说拜年,不打拱,不作揖。机关团体大都在春节(初一日)举行团拜会。
娱乐从正月初一开始至十五为春节娱乐期间,内容有耍狮、舞龙、演地花鼓(耍花灯)、展览花灯等,并走家串户投拜年贴,主家给以红包,并放鞭炮接送。解放以后,增加了文艺会演、体育表演、电视播放等内容。
邀春饭 从初二开始至十五,设酒宴招待亲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