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字姓氏由来及命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2 18:4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0:16
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两大王姓望族。
王拼音:wáng 、wàng
释义:
王wáng(ㄨㄤˊ)
1、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
2、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姓。
王wàng(ㄨㄤˋ)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王牌[wáng pái]
桥牌等游戏中最强的牌,比喻最强有力的人物、手段等。
2、帝王[dì wáng]
泛指君主国的最高 统治者。
3、法王[fǎ wáng]
佛教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4、王蔧[wáng huì]
植物名。即地肤。蔧(huì)。
5、王族[wáng zú]
国王的同族。
6、王冠[wáng guān]
国王戴的帽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1:34
"王字姓氏由来及命名"这一命题我研究了多年,我看今人是难以得出确定性的答案。本来起源江北而江北人多无家谱记载,后迁江南,记载再多也难得出是出于哪一支“王”族。最大的疑难是难以与今天的“王”对接。
王姓的来源和演变
构成汉族王姓主要有四大来源:子姓、姬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的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一起被称为商末"三仁"。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是王子的后裔遂以王为氏,子姓王氏的历史有3100年。历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第二支系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定都镐,史称西周。传21世至周灵王(公元前571一前545年在位),国都成周,即今河南洛阳,已是东周时代。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或王子侨,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其为"王家",从此,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至第八代孙王错拜魏国将军,这支王姓重新贵显。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涉迁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天下最著名的琅琊和太原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群体。姬姓王氏至少有2600年的历史。
姬姓王还有三个分支。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为晋国司徒,功高位重而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后裔中最有威名的是战国时代"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秦灭魏后,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进京做官,封为兰陵君。当时因其是王家之后,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200年的历史。
另一分支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公元前770一前720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也有2700年的历史了。
再一分支为东周考王(公元前440一前426年在位)的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临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这支王姓也有2400年的历史了。
各姬姓王是王姓的最大的组成,据估计全国有家谱的王姓90%出自姬姓王。
第三支源自妫姓。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战国七雄之一齐国为秦所灭,秦末项羽封齐王田建的长孙田安为济北王,随后项羽为刘邦所灭,田安也随之失去了王位,子孙遂改田姓为王姓。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一直以山东原齐国的土地为活动领地,也有2300年的历史。
第四支源自外族。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最著名的外族用王姓的有:汉时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高丽拓王氏族,鲜卑族乌九人,隋唐时西域月支国胡人,唐朝回纥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时女真人完颜氏、耶律氏、夹谷氏,北宋西夏国党项人,元时蒙古人,清时满洲八旗完颜氏、伊喇氏等氏族。这些外族王姓随着时间的推延多数同化为中国北方的汉族王姓。
历史上王姓的分布和迁移
王姓在先秦、汉晋时期一直以华北地区为主要的活动地区,发展十分迅猛。隋唐时期王姓各支派向各地迁播之外,最重要的事件是河南固始人王审知南迁福建,建立闽国,成为五代十国之一,是福建王姓的总开山祖,史称开闽王氏。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王姓大约有5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7%,为宋朝第一大姓。王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王姓总人口的14.7%,占山东总人口的12.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四川、河南、山西,这五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陕西、浙江,这三省的王姓又集中了25.5%。全国形成了陕晋冀豫鲁、赣浙以及四川三大块王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王姓大约有6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7%,仍为第一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王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缓慢得多,600年中王姓人口总增加率仅仅为5%,净增加了30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13.7%)、江苏(13.1%)、山东(13.1%),这三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江西和山西,这两省又集中了17%。浙江一跃成为王姓第一大省。南方王姓在这600年中有了发展,两广和福建的王姓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宋朝。而宋朝的王姓大省河北、河南和四川,其时比率已经降了一半。宋、元、明期间,王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王姓人口主要向湖广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皖、鲁豫晋冀陕两大块王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王姓的人口已达到8 892万,为全国第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王姓人口由620万激增到约8900万,近14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王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000年中王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辽宁、安徽、江苏、黑龙江、浙江、陕西和湖北,这七省的王姓又集中了33%。河南居住了王姓总人口的11.5%,为王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0%。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区;而北方区又以太行山为分水岭,东部为高密度的王姓地区,西部为低密度的王姓区。在近600年期间,王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是主流。
当代王姓的分布频率
王姓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河北东部、山东、江苏北部、安徽东北,每平方公里的王姓人口达到21人以上,中心地区达30人以上,21人以上/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2.3%,王姓人口大约3007万;12.6-2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9.9%,王姓人口大约2904万;4.2一12.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3.8%,王姓人口大约2660万;不足4.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4%,王姓人口大约321万。
王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东北、内蒙古东部和中部、河北东部、山东、河南北部、新疆喀什地区,是王姓最常见地区,其覆盖面积仅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8%,王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9.2%以上,有的达到16.2%;长江以北和青海西宁以东的其他地区,也是王姓常见的区域,王姓在人群中的频率在6.9%一9.2%,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长江以南以及新疆东北和西部,是王姓相对较少的地区,王姓在人群中的频率在2.3%一6.9%,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4.6%;青海湖以西的其他地区、广东西部、广西东部、海南,是王姓分布稀少的地区,王姓在人群中的频率不足2.3%,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6.6%。
血型分布特征
王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2 784万,占31.3%;A型2 530万,占28.5%;B型2716万,占30.5%;AB型862万,占9.7%。王姓总人口8 892万。
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河北东部、山东大部、江苏北部、安徽东北是王姓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2.3%,王姓3007万,约占全国王姓的33.8%。O型897万,A型831万,B型970万,AB型309万。
河南、河北西部、山西大部、陕甘宁大部、四川大部、湖北北部、山东西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是王姓常见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9.9%,王姓2904万,约占全国王姓的32.6%。O型923万,A型832万,B型874万,AB型275万。
内蒙古中部和西部、陕西北部、山西西北、甘肃西部、青海东部、四川西部、云贵、湘赣闽、湖北南部、浙江南部、广东西部、新疆西北是王姓分布一般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3.8%,王姓2660万,约占全国王姓的29.9%。O型857万,A型774万,B型780万,AB型249万。
青海湖以西其他地区、广西、海南、广东西部是王姓分布较少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4%,王姓321万,约占全国王姓的3.6%。O型107万,A型93万,B型92万,AB型29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3:08
这个问题很简单到百度百科里查一下就明白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1:00
“王”字原是一把斧头的轮廓.那时的大斧是两面双刃的,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则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横.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王”就成为古代隶书和今天楷书时的样子.“王”字的原义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谁掌握大斧.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王”,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的原因.王字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管的”王”的不二学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3:08
王氏为姓,系由爵位而来,意指“帝王之裔”或“王族之后”。
在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集中写到:“惟王氏之先,远自三代,下迄战国。商、周、齐、魏,其后之人,皆以王为氏。故其为姓,尤多于后世...”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称:“王氏皆王者之后”,此处指三代时期的王者。三代王者也多有用王字命名的,如:殷公王亥、王恒,宋成公王臣等。可见王字用于人名很早,据《礼记·王制》载,早在商、周时期爵氏分为九级,王在九爵之中,有爵者皆可获氏,这也是氏的重要来源之一。
汉代姓氏合一,后来人们皆以姓相称,而不再称氏。如今天我们称“王姓”就也是这样而来。汉代的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王符在他著作《潜夫论·志氏姓》中写到:氏于爵者王氏、王孙氏等。唐代时著名氏族专家柳芳等论著里均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