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2 18:48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02 23:09
赛龙舟起源于战国时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还有渔夫们划起船只,争先恐后的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真身,并在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现在的赛龙舟已经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在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还被列入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总结:
赛龙舟源于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后,百姓们纷纷前往汨罗江边凭吊屈原,还有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真身,并在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0:17
“赛龙舟”,又叫“龙舟竞渡”,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关于赛龙舟的由来,过去传说与纪念屈原(前343一前278)有关。相传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遭秦国侵略,心如刀割,于周郝王三十七年(前278)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死。屈原的义举感动了汨罗江两岸人民,他们顺江打捞,一直到洞庭湖雨便争相摇桨归来,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船夫听说岸边的百姓是为了打捞国家的贤臣而来,便争先恐后帮忙寻找。五月五日赛龙舟的风俗从此开始了。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有类似的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揖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泪罗江,伤其命,故命舟楫以拯之。”唐代的《望月楼随笔》说,竞渡是为屈原招魂。人们还在湖南湘阴县汨罗江北岸的玉笋山上修建了招屈亭。据说招屈亭就是当年赛龙舟的终点。 其实,龙舟在西周穆王时就已经有了,稍晚一些的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画面中心就是一个男子站在龙舟之上。而赛龙舟这种水上竞技活动,据《纪纂渊海》记载,起源于越王勾践。《事物原始·端阳》亦云:“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据西汉成书的《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与吴王打仗,战败被俘。他在吴国忍辱负重三年,用计骗取吴王夫差的。信任,放回越国。勾践为了收复失地,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于五月五日成立水师,操演水兵,终于消灭吴国。后人于五月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1935年在河南汲县山彪镇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铜釜、1965在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时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都有赛龙舟的图案。不过,当把龙舟竞渡的活动与屈原之死结合之后,龙舟竞渡活动就更加普遍,关于龙舟竞渡的起源也就转为纪念屈原的传说了。 古时龙舟竞渡的场面十分壮观,每逢端午,往往倾家出动,争相观看。唐人张建封的《竞渡歌》,对一千多年前的竞渡情景作了生动的描绘:“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掉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此外,还有在夜晚张灯竞渡的,《江南志书·武进县》载:“近日又有夜龙舟之戏,四面各垂小灯,竞渡如白日。”明清时,长江一带的龙舟,最大的长十一丈五尺,有桡桨八十支;最小的也七丈五尺,挠桨四十余支;中等的长九丈五尺,桡桨六、七十支。明朝镇江金山下的龙舟,刻画有目怒爪张的龙的形状,龙头后面排列刀*,两侧挠柄很长,以显其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