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2 15:10
共1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6:40
在中国的典故中,清明节来历众多。 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介子推的传说。春秋时晋文公重耳*,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
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扩展资料:
港澳的清明习俗与广东大体相同。清明时节,香港民众一般会到先人墓前拜祭,焚烧香烛、冥镪,清除杂草及供奉水果、香酒、鲜花、烧猪或白切鸡等。
尽管香港大部分坟地墓园都有公共交通连接,但清明节当天交通依然拥堵,民众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错峰祭拜,而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7:58
相传在春秋时代晋献公死后,晋国内乱诸子争夺王位,公子重耳被赶出了晋国,在国外*长达19年先锋营首领介子推等大臣跟随重耳忠心耿耿。
在最困苦的情况下,重耳*到卫国,饥不能行,介子推把的肉割下一块,同野菜煮成汤送给重耳。重耳问从哪儿来的肉菜汤,旁边的大臣告诉是介子推从大腿割下来的;重耳听了感动得泪如雨下。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但是当时介子推已死。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这一天全国不准生火,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召告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9:32
晋文公将介子推死去的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扩展资料:
介子推(约?——公元前636年)晋国贤臣,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周朝晋国(今山西介休)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忠心耿耿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流芳百世,感人至深。介子推死后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1:24
晋文公将介子推死去的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最开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因与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寒食”日期接近,两者渐渐合一,所以清明节又叫寒食节。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之时,春光明媚草木吐绿,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清明节也叫踏青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清明节的习俗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3:32
晋文公将割肉救己的介子推死去的日子定为寒食节,第二年登山祭奠时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扩展资料:
一、清明节来历及发展历程:
1、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吸收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寒食起源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即《周礼》所谓“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据《后汉书》载,最初的寒食节时间很长,最长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个月。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只能生食,对人的健康不利。
2、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祭祀。汉代的寒食节,很多地方要禁火一个月,到了唐代,寒食节变成三天,分别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宋元时期,清明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表示上坟扫墓、禁火、冷食、蹴鞠等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二、清明节的意义:
1、怀念祖先:清明节缅怀祖先,激发现有生命,纪念自己亲近的已逝亲人,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缅怀的意义应该成为一种民族风俗,一个种族的繁衍仪式。
2、亲近大自然: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大自然生机勃发。古人以植树扩大自然的生机,古有“插柳留春”的习俗;踏青则是珍惜自然的生机,到自然中去,拥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1:56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而*国外,*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4:38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就放火烧山*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在烧焦的柳树上大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7:36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0:50
春秋时期,重耳*在外,途中饿晕,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知道后就放火烧山*他出来,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在烧焦的柳树上有血诗的衣襟,上面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4:22
清明之时,春光明媚草木吐绿,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清明节也叫踏青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清明节的习俗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8:10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晋文公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后山。晋文公就放火烧山*他出山,但大火烧了三日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在烧焦的柳树下发现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22:14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就放火烧山*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在烧焦的柳树上大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