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2 15:11
共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6:41
“生”:是男主角,一般小生穿蓝色衣服,老生穿黑色衣服。老生一般都以唱工为主,也有一种做工老生,专以念白和表情见长,代表人物有周信芳。“旦”:是女主角,一般花旦穿红色或者粉红色服饰,青衣穿蓝黑色,老旦穿灰*,武旦穿蓝色。老旦指一般老年妇女,唱与念用真嗓,近似老生,动作比生角带有女性色彩。 花旦代表性格活泼,天真和泼辣的青年女子,服装以袄裤为主,表演上着重京白与各种动作。武旦是指会武艺的女性角色。还有一种是打破青衣与花旦的界限,具有二者的特点并且吸收刀马旦特点的新行当“花衫”,其创作者是梅兰芳和王瑶卿。“净”:是花脸,颜色比较多,关公是红脸蓝袍,张飞是黑脸黑袍,正直的一般是画脸以黑色为主,奸诈的以白色为主。其代表人物是袁世海。净的表演形式很夸张,脸面的化妆根据不同的人物,脸会有不同的规定图案。“丑”:是丑角,一般画白鼻子。丑主要分为“武丑”、“文丑”、“一般丑”三种。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7:59
生旦净末丑,其实行内早就把‘末’归类于‘生’行列里了,‘末’行当说的是老生,归在‘生’行,合情合理。这样‘生’行里,就增加了老生称呼。但戏曲行业里说起来还是习惯于说生旦净末丑。‘生’角行当原来就是小生,扮演青年男子角色的行当,分为文小生和武小生。加上老生当然也分为文老生和武老生。京剧“凤还巢”里‘穆居易’角色,就属小生行当;‘旦’角行当很丰富,除了‘彩旦’可以归在‘丑’行外,其它女性角色几乎都可以归类于‘旦’角行。旦角行细化起来有很多的名称,分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花衫、(花衫是集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于一身的角色行当。)彩旦等等;‘净’角行当就是花脸行,各种刚直不阿、粗犷、狂野的性格角色;‘末’角行当,就是男性中老年人;‘丑’角行当,分文丑和武丑两大系列。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9:33
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杂剧的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叫作脚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末又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与副净。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唯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当和元杂剧一样,还是末,而不是生。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1:25
在最早的时候,京剧行当分的是很细的,每一种人物都会有专职的行当去表演。除了“生旦净末丑”外,其实还有“外”行,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末”“外”两个行当,都与“生”行有关系。大家都知道,生行也细分很多,有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红生,最早的时候,老生是专指带“黑三”髯口的演员,而其他的带“黪三”(花白的三撇式胡须)、“黪满”(花白的满满的胡须)、“白三”(白满胡子的角色)的角色都是由“末”行或“外”行来扮演。“末”、“外”两个行当,一般都不是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主要负责“引戏”,也就是在开场时表演,引出正戏,所以戏份上也不多。其饰演的,也多是中年以上的男子形象。在后来,随着京剧行当的改良,由于“末”行和“外”行的作用不大,而且扮相和“生”行很接近,所以就并入了“生”行里。而且,中国人对“四”这个说法很有执念,“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四大名著”等等统称都习惯是“四”,所以慢慢的,京剧行当就变成了四个,一直如此沿用“生旦净丑”的说法。而后,老生行当的人物,也不再只是“黑三”,根据人物的不同,所带的髯口也不一样了,比如《定军山》里的黄忠。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3:33
末与外最早是元杂剧、明清传记中的叫法(梨园十二行),属于次要行当,地位次于生行。外大都饰演老年男性角色。京剧形成初期的行当也包括末与外,但均为次要行当,用以扮演配角。后来,末、外都并入生行,不再独立存在。老生又称须生或胡子生(因都挂胡子而名)。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包括稳重的青壮年),过去只将戴黑色三绺须的角色称做老生,其余不论戴什么样的胡须,都属于“末”或“外”行,现在末、外已归入生行,就没有这些区别了。按老的这种叫法,以《搜孤救孤》为例,程婴戴黑三,就是老生,公孙杵臼戴白三且是配角,就是末。《四进士》中宋士杰戴白三,虽然是主角,但是还是归末,毛朋戴黑三归老生,田伦是小生行,以前叫正生。杨青这种虽然也是青壮年,但是属于粗笨一点的莽汉,又是三路角色,以前归外。《碰碑》的杨继业戴白三,归末。《打渔杀家》的肖恩戴灰三,也是归末。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1:57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色。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4:39
京剧的行当划分,是从昆曲和徽汉等古老剧种衍变而来。起初分生、旦、末、外、净、丑、杂、上手、下手、流行等十门角色。后来由于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剧目的丰富,严格的行当界线被打破了,综合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中又包容了几个不同的角色类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7:37
我的看法,京剧将生、旦、净、沬、丑五行归纳为四行,将“沫”剔除,“沬”当属俗称的“二花脸”,介于净丑之间的一个行当,如曹操、魏虎、司马懿等角色,此文行还有别于架子花也就是摔打花,如焦猛二将等角色,如细分就太乱了,索性剔除。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0:51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本的“末”行已经逐渐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4:23
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有时舞台上什么也没有。后来在台前增加了大幕,演戏之前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有时在演出过程中又拉上一道幕,称为“二道幕”,用它把摆设桌椅、演员换装等准备工作挡在幕后,幕前可同时有演员表演,使京剧的演出更加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