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1 23:29
共6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02 03:50
一、吃灶糖
灶糖又叫关东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吃灶糖是民间在每年的小年为喜庆的春节拉开了序幕的习俗之一,寓意“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
二、打扫家里
其实也就是扫尘,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三、吃饺子、吃年糕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南方小年吃年糕,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四、洗个干干净净的澡。
过年前洗澡也就是为了过年能穿上新衣服,串串亲戚。民间有句话“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五、放鞭炮,烧黄纸送灶神。
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祭灶果,祭祀完毕,然后将贴了一年的“九天东厨司命灶君”神像与纸扎的马一起烧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0:58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小年大约都在春节前一周,以祭灶节前后为小年夜来分,北方多属于农历腊月廿三,南方则多为廿四。不过,吴语区(上海、苏南及浙江)和台湾以大年夜(即除夕)的前一日为小年夜。“小”意指跟大年夜相比非正式,但本节日各地均非常看重,因为完成此节日就代表要正式过年了。包括年前的冬至及拜灶神(若不过小年)均是中华地区极重要的冬季与年度节日。
史例《后汉书》记载:“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后,暴至巨富。”[1]自是,祭灶风俗就流传下来。唐宋朝时改为腊月二十四祭灶,元、明两代沿袭,到了清代改为“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来北方逐渐演变为二十三祭灶,南方民间仍沿旧习,海上贸易蓬勃的浙江台湾等地延至除夕前一天。后祭灶节演变成今日“小年”。
具体时间中国幅员辽阔,今各地“小年”或“小年夜”时间多有差异。
北方大部农历腊月(十二月)廿三日过小年;南方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常是廿四日。吴语区(上海、苏南、浙江)及福建、台湾,以大年夜(农历除夕)前一日为小年夜。十二月廿四附近也恭送灶王爷,称为送神日,但不称“小年”。江淮地区也记元宵节为小年。川渝及西南官话部分地区,三十过小年,正月十五过大年。
习俗小年起源于祭灶神的传统。今祭灶王爷分两步,先者送,再者接。传说灶王爷平时在人间考察善恶好坏,每年廿四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过去一年所见。为教灶王爷多言好话,常供奉糖瓜、糖糕一类甜点心,时有以糖糊于画像嘴边,今也见巧克力、硬糖等现代甜食。除夕日灶王爷禀报完毕,重回人间、继续考察,是为接迎,多以一张新画像供在厨房,也有用红纸一张,上书“司命灶君”。画像两边时有对联,例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或“敬神如在”。
不过小年而过小年夜的地区,小年夜多与大年夜一样隆重。一者过年时家庭成员都会提前回家,因此小年夜时常已全员到齐,开始围炉团圆;二者女子出嫁,一般不再回娘家过大年夜,故娘家小年夜常加摆宴席,接迎女儿回家。小年夜廿三时多有祭拜玉皇大帝,向天公“辞岁”,此即除夕子时,为表尊敬,愈早愈好。有些地方则在大年夜廿三时祭天,即正月初一的子时,代表庆贺新年,是为“贺正”。今普通人家屋里狭小,无设神桌、祭台,也有直接到庙中祭祀玉皇上帝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2:16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年腊月廿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于是,小年这天人们会摆一些糖瓜、灶糖在灶王像前,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贴窗花过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就开始贴窗花了在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贴春联,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小年时,还要扫灰尘,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3:51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在小年这天,家家户户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还要将剪好的窗花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过年的喜气。在中国,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过小年还有放鞭炮的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5:42
小年的习俗有祭灶王,因为这是民间祭灶的日子;贴窗花,贴春联,扫尘土,婚嫁过了腊月二十三,汉族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选日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7:50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