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都考些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1 19:3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1 21:06
一级考试内容: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计算机基础及WPS Office应用、计算机基础及Photoshop应用、网络安全素质教育,一共四个科目。
二级考试内容:语言程序设计类(C、C++、Java、Visual Basic、Web、Python)、数据库程序设计类(Access、MySQL)、办公软件高级应用(MS Office 高级应用)。
*考试内容: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测试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共五个科目。其中,“软件测试技术”科目自2018年3月起暂停考试。
四级考试内容: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与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师五个考核项目。其中,“软件测试工程师”科目自2018年3月起暂停考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1 22:24
1、介绍
(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简称NCRE)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承办,测试应试者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等级水平的证书考试。目前该考试设四个等级。它不以评价教学为目的,考核内容不是按照学校要求设定,而是根据社会不同部门应用计算机的不同程度和需要、国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计算机教育、教学和普及的现状而确定的;它以应用能力为主,划分等级,分别考核,为人员择业、人才流动提供其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水平的证明。考试具有中国特色,特别是, 四级考试与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ETS)技术合作,追踪世界先进水平,按国际规范设计考试。
一级:考核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办公软件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技能。
考试科目:一级永中Office、一级MS Office、一级WPS Office、一级B、一级共四个科目。
考试形式:完全采取上机考试形式,各科上机考试时间均为90分钟。
考核内容:四个科目的考核内容包括微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占全卷的20%(20分),操作技能部分占80%(80分)。各科目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同,以考查应知应会为主,题型为选择题。操作技能部分包括汉字录入、Windows使用、文字排版、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因特网的简单应用。一级B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对因特网知识的考核;与一级其他科目相比,一级B没有演示文稿部分。
系统环境:一级科目中操作系统为中文版Windows 2000,MS Office版本为中文专业版Office 2000,WPS Office版本由目前的“2003教育部考试专用版”升级为“2007教育部考试专用版”,永中Office使用“永中Office2007教育考试版”。
按照北京金山股份有限公司和永中科技有限公司的商务要求,WPS Office和永中Office两个教育考试版软件的销售由北京时代阳光商贸有限公司代理。
一级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初步应用能力,掌握文字、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办公自动化软件(MS Office、WPS Office)的使用及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和办公信息计算机化工作的能力。
二级:考核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
考试科目:语言程序设计(C、C++、Java、Visual Basic、Delphi)、数据库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Access)共七个科目。
考核内容:二级定位为程序员,考核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所有科目对基础知识作统一要求,使用统一的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和教程。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在各科笔试中的分值比重为30%(30分)。程序设计部分的比重为70%(70分),主要考查考生对程序设计语言使用和编程调试等基本能力。
考试形式:二级所有科目的考试仍包括笔试和上机考试两部分。二级C笔试时间由120分钟改为90分钟,上机时间由60分钟改为90分钟。所有二级科目的笔试时间统一为90分钟,上机时间统一为90分钟。
系统环境:二级各科目上机考试应用软件为:中文专业版Access 2000、中文专业版Visual Basic 6.0、中文专业版Visual FoxPro 6.0、Visual C++ 6.0,二级C上机应用软件Visual C++6.0,二级Java上机应用软件专用集成开发环境“NetBeans中国教育考试版2007”(有关网站将提供免费下载),二级Delphi使用Delphi7.0版本。
二级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可以从事计算机程序的编制工作、初级计算机教学培训工作以及计算机企业的业务和营销工作。
*:分为“PC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四个类别。“PC技术”考核PC机硬件组成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PC机使用、管理、维护和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信息管理技术”考核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基础知识及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维护的基本技能;“数据库技术”考核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技能;“网络技术”考核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PC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Pentium微处理器及PC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熟悉PC机常用外部设备的功能与结构,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能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PC机使用、管理、维护和应用开发的能力;*“信息管理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软件工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方法和技术,具备从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能力;*“数据库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熟悉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的方法,具备从事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能力;*“网络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熟悉局域网、广域网的原理以及安全维护方法,掌握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网、管理以及开展信息网络化的能力。
四级:考核计算机专业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项目的分析设计、组织实施的基本技能。四级证书表明持有人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软件工程、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具备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的能力。
2、报名资格
考生年龄、职业、学历不限,不论在职人员、行业人员,均可根据自己学习或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情况,选考不同等级的考试,考生每次报考1个等级,该等级中有不同类别的,选报其中1种。考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考不同的等级,但一次只能报考一个等级。
3、报名携带材料
报名时,报考者一律凭本人身份证按考点要求如实提供相关信息。身份证丢失者,必须持*门开具的“身份证号码”证明报考。没有身份证的未成年人凭户口本报名,军人(或*人员)凭军人(或*)身份证件报名。其他证件如护照、港澳台地区居民身份证等也可用于报考。报名时应按规定交近期蓝底正面免冠同一底板二寸照片2张或当场数码摄像。证件不全或照片不符合规定者,一律不得报考。
4、报名、考试时间
报名时间:上半年5月25日开始及之后的1个月之内;下半年12月1日开始及之后的1个月之内。
考试时间:上半年开考1级(B)-3级,下半年开考1级(B)-4级。
笔试时间是4月第一周的星期六和9月倒数第二周的星期六上午;
上机考试在笔试后紧接着的5天内完成。
5、考试形式
考试包括笔试和上机两个部分(一级只有上机,没有笔试),笔试和上机考试分别进行。笔试时间二级C为120分钟,二级其他科目均为90分钟,*为120分钟,四级为180分钟。上机考试时间一级为90分钟,二级C、*、四级均为60分钟,二级除C外各科均为90分钟。
第一次笔试合格但上机考试成绩不合格的,或者上机合格笔试不合格的,可以在紧接着的下一次考试中免试已经合格的部分。考生在下次考试报名时,可出具上次考试成绩单,其他手续不变。考试结束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将予以核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1 23:59
2015年起,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每年开考次数有两次增加为三次分别为3月、9月和12月,报名时间截止在考试前三个月,具体时间各省市都不一样,以下是各省市2015年第三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报名和考试时间。很多网站都有报名入口,你可以百度一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1:50
1、介绍 (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简称NCRE)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承办,测试应试者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等级水平的证书考试。目前该考试设四个等级。它不以评价教学为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4:15
公共课部分是*,英语一(二),数学一(二)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主要考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复习初级阶段可以先看课本,都有对应的课本可以去看一下,其次就是要多找真题练习,必要的话可以报个专业课一对一的辅导班。
《数据结构》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 高等教育出版社 或《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 科学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汤子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 版社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 电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