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6 21: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21:29
王巽之,这位浙江杭州的才子,原名王其昌,又名王昌,别号逊之。他的家族背景颇为特殊,父亲曾是清朝秀才,精通书画艺术。然而,命运多舛,王巽之幼年丧父,家境并不宽裕,他依靠做家庭教师和卖画维持生计。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自小便跟随父亲学习,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14岁时,王巽之开始进入两浙鹾务小学就读,开始了他的正式教育生涯。17岁毕业后,他进一步选择进甲种工业学校深造两年,这为他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9岁时,他进入杭州国立艺术院雕塑系,进行了半年的专业学习,这无疑丰富了他的艺术视野。
从19岁起,经亲友的引荐,王巽之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先后在严州官产事务处桐庐分处、杭州德奥侨民事务处、芜湖关监督公署和丹徒县政府等处担任文书或书记。24岁以后,他的工作范围扩展到杭州和上海,担任家庭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1928年11月,王巽之正式加入国民党财政部,从基层的书记官做起,逐步晋升至国库署副署长。1942年3月,他在重庆加入了国民党。1943年5月,他被派往浙江丽水苏浙皖区烟类专卖局任局长,同时兼任浙江花纱布办事处主任。然而,这段任职期间因“公车私运”案,他不得不于1945年5、6月间闲居浙江永嘉。
抗战胜利后,王巽之返回上海,继续他的职业生涯,先后在长江企业公司和国华银行任职,展现了他在商业领域的才华和能力。这段丰富多样的经历,无疑塑造了王巽之独特的人生轨迹。
王巽之(1899年1月一1972年11月),浙江杭州市人。原名王其昌,又名王昌,别号逊之。1921年开始向杭州丝竹乐能手蒋荫椿学习古筝,由于他勤奋好学,谦虚刻苦,又是蒋荫椿一生中唯一的古筝学生,所以便毫无保留地传授,使王巽之不论在古筝独奏或在江南丝竹、弦索十三套等合奏中都相当突出,成为杭州国乐界的姣姣者。 1925年,王巽之活跃于上海国乐界,组织宵兆国乐团、光华国乐会等,1956年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古筝专业开办后,王巽之即被聘为专职教师。从此,他潜心从事古筝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