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变为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0:2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6 13:13
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的统治力量。
第二,使宰相的权力——分为三,三*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厂皇权。在秦汉,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每当皇帝*,丞相就可能专权。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分相权,有利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6 13:14
1、三公九卿:
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
西汉时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先秦文献中有三公九卿之说,但秦并没有这种制度,西汉初也不见九卿名称。仅武帝以后由于儒家复古思想的影响,人们就以秩为中二千石一类的*附会成古代九卿。
2、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是隋文帝创立的*体系,目的在于分割和*丞相权力的机构或*。(三省六部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最先汉武帝时期,让其身边机要秘书出任尚书令等职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相继掌握实权,直至隋朝文帝时期,开始整合旧制,唐太宗时期形成教科书意义上的三省六部)其中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包括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
3、对比可知:三省六部是一个明显的改进,对三公九卿制度的一个完善,朝廷的机制机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的统治力量。
第二,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在秦汉,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每当皇帝*,丞相就可能专权。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分相权,有利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