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娘、福晋、阿玛的叫法的来历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2:1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4 13:09
额娘
满族人管母亲叫额娘,据说是始祖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留下来的。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那是天上住着三位美丽的同胞姐妹,一天,她们变成三只白天鹅来到了果勒珊延阿林山。她们一路飞得太累了,便落到了天池里洗澡。这时一只金色的小鸟飞了过来,这小鸟嘴里叼着一枚闪闪发光的小红果。三仙女好奇地看着小鸟,叭哒一声,那枚小红果掉进了她的嘴里。三仙女猝不及防,一下子咽了下去。三仙女吃了小红果,身子又沉又重,两条胳膊也举不起来了。两个姐姐知道她误食红果怀了孕,就劝她生下孩子,到时再来接她。三仙女就这样留了下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三仙女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孩子一落地就会说话,三仙女告诉儿子:生你的地方是果勒敏珊延阿林山,你的姓名是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三仙女花了三天三夜做成了一只小桦皮船,把儿子放进小船里,然后把小船放进了天池里。三仙女流着眼泪说:孩子愿上天保佑你平安地长大吧!说完用头上的簪子把天池划了一个豁口,天池水哗哗地顺着豁口淌下去,小船也箭一样顺着瀑布冲了下去。这时,三仙女又变成了一只白天鹅,她在天上盘旋着不走,孩子看着妈妈变成了白天鹅,就挥着小手不停地喊:鹅娘!鹅娘!白天鹅又跟着小船飞,一直看着小船让树林遮住了才飞走。
从这以后,凡是满族人,就都称母亲为鹅娘,一辈传一辈,渐渐变成了额娘。
福晋,音译词,意为夫人,清代贵族妇女封号。满语妻子之意,也含有贵妇之意。
清朝后妃制度在初期并不完善,当时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妻妾没有名号,称“福晋”或“格格”。努尔哈赤的16个妻妾都叫“福晋”(大福晋依后来的制度称为皇后,其他称妃子)。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有了后妃之别,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同时后妃中“福晋”、“格格”的称谓仍然存在。在河北清东陵孝陵东侧的孝东陵内就葬有清世祖福临的孝惠章皇后以及二十八名妃、格格、福晋。顺治十七年(1660)规定,亲王、亲王世子及郡王妻封福晋,侧室则称侧福晋。亦用以封蒙古贵族妇女。
到了康熙帝时期,康熙后典制完善了,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
定制后,福晋一词专称亲王、郡王及亲王世子的正室,侧室称侧福晋。为了强调福晋的嫡妻地位,又称其为嫡福晋。
福晋一词来源说法不一,略举二例。
来源其一:蒙古语将汉语“夫人”音译为“fujin”,称其妻房为“fujin”;满语承蒙古语,也称其妻房为“fujin”;旗人入关后,行汉语,又将“fujin”译为汉语“福晋”,因有此词。
来源其二:《清史稿.后妃传序》:“太祖初起,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但循国俗称‘福晋’。福晋盖‘可敦’之转音,史述后妃,后人缘饰名之,非当时本称也。”
阿玛,满语,汉译为父亲 。
如果父亲为皇帝,则称呼为皇阿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4 13:10
额娘 满族人管母亲叫额娘,据说是始祖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留下来的。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那是天上住着三位美丽的同胞姐妹,一天,她们变成三只白天鹅来到了果勒珊延阿林山。她们一路飞得太累了,便落到了天池里洗澡。这时一只金色的小鸟飞了过来,这小鸟嘴里叼着一枚闪闪发光的小红果。三仙女好奇地看着小鸟,叭哒一声,那枚小红果掉进了她的嘴里。三仙女猝不及防,一下子咽了下去。三仙女吃了小红果,身子又沉又重,两条胳膊也举不起来了。两个姐姐知道她误食红果怀了孕,就劝她生下孩子,到时再来接她。三仙女就这样留了下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三仙女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孩子一落地就会说话,三仙女告诉儿子:生你的地方是果勒敏珊延阿林山,你的姓名是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三仙女花了三天三夜做成了一只小桦皮船,把儿子放进小船里,然后把小船放进了天池里。三仙女流着眼泪说:孩子愿上天保佑你平安地长大吧!说完用头上的簪子把天池划了一个豁口,天池水哗哗地顺着豁口淌下去,小船也箭一样顺着瀑布冲了下去。这时,三仙女又变成了一只白天鹅,她在天上盘旋着不走,孩子看着妈妈变成了白天鹅,就挥着小手不停地喊:鹅娘!鹅娘!白天鹅又跟着小船飞,一直看着小船让树林遮住了才飞走。
从这以后,凡是满族人,就都称母亲为鹅娘,一辈传一辈,渐渐变成了额娘。
福晋
定义
福晋,音译词,意为夫人,清代贵族妇女封号。满语妻子之意,也含有贵妇之意。
历史沿革
清朝后妃制度在初期并不完善,当时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妻妾没有名号,称“福晋”或“格格”。努尔哈赤的16个妻妾都叫“福晋”(大福晋依后来的制度称为皇后,其他称妃子)。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有了后妃之别,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同时后妃中“福晋”、“格格”的称谓仍然存在。在河北清东陵孝陵东侧的孝东陵内就葬有清世祖福临的孝惠章皇后以及二十八名妃、格格、福晋。顺治十七年(1660)规定,亲王、亲王世子及郡王妻封福晋,侧室则称侧福晋。亦用以封蒙古贵族妇女。
到了康熙帝时期,康熙后典制完善了,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
定制后,福晋一词专称亲王、郡王及亲王世子的正室,侧室称侧福晋。为了强调福晋的嫡妻地位,又称其为嫡福晋。
来源
福晋一词来源说法不一,略举二例。
来源其一:蒙古语将汉语“夫人”音译为“fujin”,称其妻房为“fujin”;满语承蒙古语,也称其妻房为“fujin”;旗人入关后,行汉语,又将“fujin”译为汉语“福晋”,因有此词。
来源其二:《清史稿.后妃传序》:“太祖初起,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但循国俗称‘福晋’。福晋盖‘可敦’之转音,史述后妃,后人缘饰名之,非当时本称也。”
[编辑本段]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
皇子的妻妾称谓有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之分。凡正房为“福晋”,偏房为侧福晋或庶福晋。
将正房称为嫡福晋,又有强调“第一夫人”之意。嫡福晋与侧福晋都是由礼部册封,有朝延定制的冠服,见于《大清会典》。庶福晋地位比较低了,相当于婢妾,不入册,也没有冠服。庶福晋则只是别人对她们的客气称呼,是没经过朝廷册封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4 13:10
满族人管母亲叫额娘,据说是始祖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留下来的
福晋,古蒙古语,意为夫人
阿玛,满语,汉译为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