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1: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3 11:09
不孝有三指的是:父母有错不劝说、不供养父母、不娶妻生子。
1、父母有错不劝说: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2、不供养父母: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3、不娶妻生子: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不孝有三”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孝道观的话语,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语段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不孝有三的立论:
后世多采用的赵岐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注释,与孟子“不孝者五”的内容相去甚远。“不孝者五”中的前三者是说儿女自私,有条件或有能力赡养父母而不对父母进行赡养;后两条是说儿女嫌父母丢脸面,或儿女给父母带来灾祸。这五条中只要有一条符合,那么儿女就是不孝;除此之外都算不得不孝,当然未必都算得上大孝。
由以上孟子自己总结的“不孝者五”与“不孝有三”对比来看,作为“三不孝”之最大不孝“无后”并没有出现在“不孝者五”之中,而孟子又是“智与言”之中的佼佼者,这显然不合逻辑。此外,“从结构来看,二者也不一致。‘三不孝’之中既有下对上,又有上对下的,而‘不孝者五’之中全为下对上的结构,即子女行为对父母的影响,这又符合孔、孟所尊崇的下对上的孝道结构。”
如果人们非要依文解义,从形式上解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无后为大”,是指没有后德,不能被后人所尊重、学习和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