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0:1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12:27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最新发现一颗近地小行星:2020 VA1。该小行星目前正在向地球靠近,预计在11月20日飞掠地球。本次飞掠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这颗小行星最早由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于11月6日发现。此后,位于克罗地亚、捷克、意大利、英国等地的十多个天文台站跟踪观测,印证了该小行星的存在并初步定轨。8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了这颗小行星,并给予临时编号2020 VA1。
轨道计算表明,2020 VA1半长径为1.87天文单位(约2.80亿公里),偏心率0.48,近日距为0.97天文单位(约1.45亿公里)。目前,这颗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预计于北京时间11月20日8时8分与地球交会。
“此次飞掠过程中,2020 VA1与地球的交会距离约为448万公里,相当于地月距离的11.7倍,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说。
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是我国加入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的主力观测设备,长期开展近地小行星的监测预警工作。
地球或其他行星和小行星、彗星等其他天体互相碰撞,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根据历史记载,有数百个在特定地区造成死伤以及财物损失的小型撞击事件(包含火流星爆炸)被记录下来。在海洋发生的撞击事件可能造成海啸对海洋和海岸造成损害。
最近的一次重大撞击事件发生在公元前700年爱沙尼亚的卡里,形成卡里陨石坑。地球曾经历过周期性的突发灾难性事件,部分是因为大型小行星和彗星撞击造成。数个撞击事件可能是造成剧烈气候变化的原因,并造成大量生物灭绝。
月球的形成原因现在一般认为是因为地球形成早期受到巨大天体撞击形成。在早期地球历史中,撞击事件既是创造性,也是毁灭性的。已有学说认为撞击事件为地球带来了水;也有部分科学家认为生命的起源所需要的有机化学物质是随着撞击地球的物体带到地球表面,甚至有说法指某些种类的生命也是这样进入地球,也就是所谓的外源论。
过去5.4亿年间已经有五次大型灭绝事件被广泛接受,而且每次平均灭绝地球至少一半物种。规模最大的灭绝事件则是发生在2亿5千万年前,二叠纪结束时的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造成地球上90%的生物灭绝;灭绝事件发生后三千万年地球上的生物数量才恢复至灭绝发生前的多样性。可能造成该次灭绝事件的撞击坑其年龄仍有争议,该撞击坑即为贝德奥高地,但该撞击坑是否与灭绝事件有关仍有争议。最近一次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则是巨型陨石于6500万年前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灭绝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最有名的有纪录撞击事件是1908年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该次爆炸事件可能是因为一个小行星或彗星在上空5到10公里高处爆炸,造成2150平方公里之内约8000万棵树倒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12:28
不会的。因为这颗近地小行星只是飞掠过地球,在飞掠过程中,2020 VA1与地球的交会距离约为448万公里,相当于地月距离的11.7倍 不会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12:28
不会有很大影响,这颗小行星的虽然正在向地球靠近,但是根据其运行轨迹并不会和地球出现碰撞,而且我们有能力在其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用导弹将其摧毁。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12:29
如果小行星进入大气层能被燃烧殆尽的话就没有什么影响。如果不能完全燃烧就需要人工干预,改变行星轨道,或者完全摧毁,避免造成威胁。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12:30
对地球不会产生影响。因为这颗近地小行星距离地球也非常遥远,就算与地球擦肩而过,两者之间的距离也会很远。所以不会对地球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