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09: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07:52
微相(microfacies)是由Brocon(1943)提出并由Cuvillier(1951~1969)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引入文献的一个重要概念。Cuvillier认为微相就是沉积岩在薄片中的古生物学和岩石学的总特征。近几十年来,微相研究被广泛应用于碳酸盐岩环境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Flügel(1972)给微相下的定义是:微相是在薄片、摘片和光片中能够被分类的所有古生物学和沉积学标志的总和。因此,在研究微相时,岩性标志和生物标志是同等重要的。
现在人们通常认为,相是“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综合”,而微相则是微观特征和微环境的综合。因此微相研究主要应是微相类型的划分确定和对微环境的进一步分析。在这方面,前人已经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Folk(1962)提出的碳酸盐结构用语;Dunham(1962)的沉积结构分类法;Plumley(1953)按八种岩石微观标志确定的能量指数,把石灰岩分为五个类型。
Wilson(1975)在详细划分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以及归纳识辨这些所谓相带标志方面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陆棚碳酸盐台地和边缘的浅水环境中碳酸盐沉积类型的地理分布规律,把碳酸盐沉积分为三大沉积区九个相带以及24个标准微相(SMF)。他提出的标准微相是以岩石中的生物类型、完整程度、岩石组分、颗粒大小以及其他的结构构造等特征来划分的。
本书通过野外工作及微相研究收集的资料,特别是按收集的岩石微观特征标志及室内镜下微相鉴定,参考Wilson(1975)所划分的24个标准微相及其相模式,对研究区几个剖面的化石碳酸盐岩微相组合尤其是生物相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该区早古近纪晚期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演化做一初步探讨。
藏南古近纪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南带,即岗巴-定日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北带古近系只偶夹碳酸盐岩。本区古近系化石碳酸盐岩微相依据Wilson(1975)和Flügel(1972)的分类方案可划分为如下八种微相类型:
(1)MF1
相当于Wilson(1975)的SMF3。其岩性为远海灰泥灰岩和粒泥灰岩,特征为微晶杂基中含有分散的远海微体化石如浮游有孔虫(抱球虫等)。其所含生物以小浮游有孔虫(Morozovel la、Globigerina、Globorotalia、Planorotalites)等属种为特征,这些浮游有孔虫有时与少量的底栖小有孔虫一起产出。岩性组合特征表现为泥晶灰岩夹钙质页岩(或泥岩)或反之。指示一种盆地沉积作用缓慢的深水盆地或深海陆棚边缘斜坡相沉积环境。
(2)MF2
相当于Wilson(1975)的SMF8。岩性为粒泥灰岩,其所含生物及结构特征表现为:仅含少量生物碎屑,生物碎屑悬浮在灰泥中,壳体保存完好。指示一种浪底下的静水环境:靠近斜坡下部的广海陆棚环境。
(3)MF3
相当于Wilson(1975)的SMF10。岩性为粒泥灰岩-泥粒灰岩,含有包壳或磨损的生物碎屑,生物碎屑以有孔虫、介形虫、藻类等为主。多数碎屑来自浅滩上的高能环境,并沿局部斜坡往下移而沉积于静水中(盆内准同生再沉积作用)。这种微相在本区始新世时期较为常见。
(4)MF4
相当于Wilson(1975)的SMF11。岩性为颗粒灰岩,在亮晶胶结物中含包壳的生物碎屑。生物碎屑主要为有孔虫及粗枝藻类等。其所指示的环境条件为:簸选的台地边缘砂,经常有波浪作用的地区,位于浪底或在浪底之上。
(5)MF5
相当于Wilson(1975)的SMF12。岩性为介壳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颗粒灰岩或砾屑灰岩,含丰富的生物碎屑,而以某些生物(如粗枝藻、介壳类等)为主。代表一种斜坡及陆棚边缘环境。区内遮普惹组内的介壳灰岩、藻灰岩等为这种微相的典型代表。
(6)MF6
相当于Wilson(1975)的SMF14。岩性为滞留沉积物,包壳和磨损的颗粒,在原地与团粒相混合变成暗色并被铁质浸染,含异地岩屑,常呈薄层,为粗粒物质在簸选带缓慢堆积的产物。本区曲摩岭剖面第4层即表现出这种沉积相的特征。
(7)MF7
相当于Wilson(1975)的SMF18。岩性为有孔虫或粗枝藻灰岩,富含这些生物的骨粒。指示一种潟湖的潮汐砂坝和潮汐水道环境。区内遮普惹组内砂页岩段中的有孔虫灰岩或粗枝藻灰岩为该种微相的典型岩性。
(8)MF8
相当于Wilson(1975)的SMF24。岩性为砾屑灰岩或漂浮砾屑灰岩,含粗粒岩屑和生物碎屑。碎屑常由不含化石的微晶灰岩或粉屑灰岩组成;有时见叠层状构造和交错层理;基质甚少。指示一种潮汐水道内的滞留沉积(“层内角砾灰岩”)。区内的生屑灰岩为这种微相的典型岩性。
(9)MF9
此外,研究区始新统中上部还存在着一种岩性表现为砂页岩互层的岩相类型:总体上砂岩与页岩之比不超过1/2~1/4,砂岩基本上为含生物碎屑的岩屑砂岩,砂岩中的碎屑颗粒不仅有大量石英、岩屑,而且还有较多的长石碎屑。岩屑成分复杂,火山岩岩屑最多时可达9%。所含生物以浮游有孔虫的单相产出为特征。细砂岩厚度较薄。薄层砂岩底可见虫迹、底冲刷和砂纹层理构造。砂岩与页岩常呈“层偶”韵律产出,其韵律性表现为海底扇叶状体的沉积组合特征。总体上显示一种残留海浊流相特征(李祥辉等,2000),指示一种斜坡—深水盆地沉积环境。为叙述方便,本书将此一微相类型称为“MF9”。
(10)MF10
岩性为杂色调(黄绿、紫红、棕红)细碎屑岩(钙质页岩、粉砂岩、细砂岩),所含生物属种相对较为单调。岩中见暴露沉积构造。反映一种水体相对较浅的蒸发型潟湖相沉积环境。定日、岗巴残余海盆在晚始新世Priabonian期总体上处于此种环境。李祥辉等(2000)将其解释为一种残余海入海前三角洲相沉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