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窑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09:5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9 00:53
南宋官窑是官方的烧造瓷器的窑场,南宋时期劳动人民的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时,建立修内司、郊坛下窑,生产宫廷专用御品,故称“南宋官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9 00:53
特点
总述
南宋官窑凤尾尊(乾隆题词)
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在描述官窑瓷器说:"官窑瓷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 紫口铁足"。明人高濂在《遵生安笺》里进一步说明杭州官窑青瓷的特征是"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之下也。" 在已发掘的杭州乌龟山郊坛官窑窑址中发现很多瓷片与窑具,胎质呈黑灰或灰褐色,胎质轻薄、釉层较厚、釉色有粉青、蜜腊黄等色,器型常有盘、碗、碟等,还有仿古器皿是受北宋徽宗提倡仿古复古的影响,作为宫迁陈设用品;郊坛官窑遗址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其特征与历代文献记述相符合。
色泽
南宋官窑瓷的釉色,主要是粉青色、依色谱的颜色分,是极浅的蓝绿色,但也有以灰色绿色、黄绿色色调为主的。具有良好的乳浊性和釉层丰厚的多次釉,在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 南宋官窑瓷的胎土有黑褐色、灰褐色、灰色及红褐色等,但以黑褐色占大多数,所谓"紫口铁足"是由于黑胎上釉后,口部及凸棱部位釉向下流,因而造成口棱部釉薄,而显现了胎色,这就是"紫口"。至于"铁足"则是指圈足部份的黑铁色了,南宋官窑的釉极厚,故便有"原釉薄胎"之说法。
纹层
南宋官窑瓷多有纹片,有大小开片,亦称文武片。纹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浅,以冰裂纹等大纹层为主,所谓"冰裂纹"者,如同冰糖、云母一般,层层而下,多角形的开片,显白色的纹路,由于机会不多,较为特殊。釉面出现的纹片原是一种缺陷,它由于制作过程中工艺处理不当,胎釉膨胀系数相差过大,使釉面发生裂纹,但我们的祖先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美,作为装饰瓷釉的特殊手段,使这种釉面纹路通过工艺的调整,控制裂纹的大小和疏密,形成纹片碎路,纵横交错,极不规则又在规则之中。经过人工染色,从而达到所谓"金丝铁线"的艺术效果。 南宋官窑瓷的造型,品种包括很广,以陈设用瓷为主,有文房用具,也有日用器皿及装饰瓷,如尊、壶、琮、炉、瓶、碗、碟、洗样样都有。器型多仿自周、汉古制。造型严谨肃穆,古风朴朴,又配以"紫口铁足"更显得风韵别致、古色古香。官窑瓷器以小型器为多见,体积不大。但是它所表现的气度,却仍然不可漠视。
风格
南宋官窑青瓷,主要表现的不是在它的装饰,而在它本身如玉泉般的、庄重的、典雅的、神秘的自然美。在艺术风格上以釉色取胜,以造型见长,以纹片著称,这些制品反映出东方民族谆厚朴实,崇高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 官窑所烧的都是宫廷御用器,因此,要求制作都尽量完美,早期作品为
南宋官窑图片集(20张)了使器身全部敷釉,盘洗等器一般都以支钉装烧,唯支钉较汝州官窑为大且粗,数目甚至有多达二十枚者。晚期,则多以垫托垫烧,虽然是底留下一道无釉的痕迹,但涂上一层铁质护胎浆成"铁足",使制品更富特色。 南宋官窑瓷既继承了北宋汴京官窑瓷、河南汝官窑瓷等北方名窑的造型端庄简朴,釉质浑厚的特点,又吸收了南方越窑、龙泉窑等名窑的薄胎厚釉,釉面莹沏,造型精巧之精华。北艺南技的结合,创造了我国青瓷史上的顶峰。而且对世界文化艺术方面也是一个伟大的卓越的贡献。 南宋王朝覆灭之后,官窑被毁,工匠失散,技艺失传,故传世珍品较少。一九*年,在香港以2500万港币拍买的一件南宋官窑青瓷,创造了中国古陶拍卖史上的最高纪录。
编辑本段恢复和发展
1950年,周总理在日理万机中对恢复南宋官窑瓷作了批示:希望有关科研生产部门尽快弄清碎纹釉青瓷的原料、配方、烧制工艺,恢复古名窑。 直到1976年,南宋官窑的恢复试制工作才全面开始。杭州瓷厂承担了研试任务,1978年,仿官窑灰青釉和月白釉二类试制品研制成功。1986年,杭州南宋官窑研究所成立。同年,研制成功南宋官窑粉青金丝纹片瓷。 近年来,杭州瓷厂杭州南宋官窑研究所仿制的南宋官窑,不但继承了原有的以釉色取胜,以纹片著称,以造型见长之三大优点,而且又发展了刻、画、浮雕、堆塑与釉色结合等多种装饰工艺,丰富了造型,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在一九八七年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评比中,仿南宋官窑菊瓣碗,双弘贯耳瓶、果盘、葵口碗等十九件(套),新研制的十二锦瓶现代造型在全国同行产品质量评比中夺魁。荣获一九八七年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一九八八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中荣获银牌奖。
编辑本段鉴定方法
首先,窑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前者是窑器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有的不一定显金黄,大纹小纹合称为“面圾破”,它应当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后者是哥窑显露的较为特殊的胎色,但两者往往如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瓷胎满釉器有“紫品”而无铁足。铁足应当是胎质本身的无釉颜色。铁足如是人为施加的一种黑色釉,其真伪值得怀疑,与《七修类稿续编》中记载的“其足皆铁色”相悖。 南宋官窑红斑
其次,窑器属青瓷系列,釉色为青釉,浓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色,因窑变作用,釉色多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泽,非人为主观意志所为。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少花纹,无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黄、浅灰等。釉面不光洁,但有一层如酥油之光,釉质较深浊不清透,釉层厚薄不匀,蘸釉立烧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可达4毫米。其烧造方法为裹足支钉烧或圈足垫饼烧,后者可明显见到所垫圆饼烧造的痕迹。 再次,窑器的底足也颇为特别,其圈足底边狭窄平整,非宽厚凹凸,足之内墙深长,足之外墙浅短,难以用手指提拿起来。 最后,就是窑器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称道、又最被人忽视的特征,即所谓“攒珠聚球”。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早已说过,“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 显然,“攒珠”指的是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但孙老说得比较笼统,实际上真正哥窑的釉内气泡不仅仅只是“攒珠”,还显现出一种比“攒珠”稍大一点的“聚球”。球比珠大,也就是说哥窑有大小不同的两种气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间杂错落,而是较为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聚球式的气泡比攒珠的气泡数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像一个很厚的环。“攒珠聚球”它是当之无愧的划分真假哥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窑器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釉色宝光内蕴,润泽如酥。纹片多种多样,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以纹形而称之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总名为百极碎。哥窑器物传世的以各式瓶、炉、洗、盘、碗、罐为常见。但窑器窑址仍未确认,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悬案之一。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9 00:54
宋五大官窑钧,汝,官,哥,定 特点各不相同 有机会多来www.sfsy-china.com浏览,专业介绍宋五大官窑的艺术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