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9 06:17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19 10:38
什么叫丁克?
能生但选择不生育,并且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丁克的夫妇或者个体,称之为丁克。
成为丁克的首要标准是: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
总结
丁克指的是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的人群 。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9 07:46
是英文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音译,意思是双收入却不要孩子。丁克家庭的夫妇主张摆脱传统婚姻生活中传宗接代的观念,更倾向于过有质量的、自由自在的“两人世界”生活。DINK家庭在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领夫妇中的比例有逐渐增加之势。丁克族不要孩子的主要理由是不愿意一辈子为子女操劳,奉献一切,想尽情地享受二人世界。 丁克家庭的成员一般都夫妻双方都有收入(应该是较高的收入)有关,双收入(较高的双收入)成为了做丁克的主观理由与客观原因。 消费水平也很高,他们是社会上的中产阶层,这似乎跟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那些青年颇有些相似。他们中有很多人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会妨碍他们夫妻的生活。 对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妇自愿不要孩子,就是我们所说的“丁克家庭”。 丁克做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方式,已从另类转为普遍,尤其是城市里生活的人,由于生活压力过大,生活成本N高,以至*进入丁克一族;还有些人从小生活安逸,心理年龄过小,不能承受传统的生活方式,主动加入丁克一族;另有一种高收入人群,他们追求高品质或另类的生活,成为了丁克一族。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9 09:37
丁克是英文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音译,意思是双收入却不要孩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9 11:45
丁克族:双职业,能生育但选择不生育。并且主观认为自己是丁克的夫妇或者个体、这样的一类人称为丁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9 14:10
[编辑本段]丁克简介 丁克的名称来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个单词首字母D、I、N、K的组合——DINK的谐音, Double Income No Kids有时也写成Double Income and No Kid(Kids)。 仅从单词字面意*释,意思是:双收入,没有孩子。 那么被动选择不要孩子的就不叫丁克了吗?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因为被动的原因可能是生理上的,也可能是经济,个人发展或者家庭等等非生理因素。 因此,最合理的定义是:双职业,能生但选择不生育,并且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丁克的夫妇或者个体,称之为丁克。成为丁克的首要标准是: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其次,主观上对自己丁克身份接纳和认可——他们认为丁克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现实生活中,也正是这些认可自己是丁克角色的群体,能够较好坚持自己的选择,并经营与享受自己的丁克生活。 [编辑本段]选择丁克家庭八大理由 1.觉得世界太乱,社会竞争太残酷,不希望孩子也来受苦、重蹈覆辙。 2.职场竞争激烈而又必须把握,不希望放弃长期努力的事业成果。 3.希望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两人世界快乐足矣。 4.对于婚姻稳定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暂时不想要孩子。 5.受经济条件制约,现在还不足以给孩子安稳健康的生活条件。 6.觉得人生的快乐多种多样,没有儿女承欢的天伦之乐一样也有别的幸福。 7.当代养育孩子非常艰巨,而且不一定有回报,孩子本身也未必感到快乐,所以宁可不养。 8.不认为人生的价值仅仅是养育后代。 [编辑本段]“丁克”出现原因 曾经数千年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丁克家庭”很难成为全社会的生活潮流,但在夫妻文化程度都比较高的家庭里,这一观念却大有市场。证据之一是,从90年代初到90代末,在中国的各大城市里,“丁克家庭”的数量正稳步上升,其成为某个特定阶层的婚姻时尚,也就在所难免。 90年代中期一份对“丁克家庭”的调查问卷显示,选择不生育这一生活方式的主要原因中占第一位的是对中国人口问题的忧虑;第二位是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轻松;第三位是为了自我实现。中国的人口问题是自愿不育者最感痛心疾首的问题。他们说:“人口使我们的国家拖着沉重的步伐去追赶发达国家,太难了,我们对此感到万分忧虑!” 第二位原因是为了生活得更轻松些。不少人认为周围的人和父辈生活得太累了。虽然有人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的选择是享乐主义的,但许多人将追求享乐同追求轻松作了区分。一位被调查者说,追求享乐是追求刺激,追求瞬间的快感,但追求轻松却是逃避罪恶,追求一种适意、淡泊、优雅的生活,二者是有区别的。尽管有这些差异,自愿不育者给人总的印象是摒弃了传统中国人的忍辱负重、无条件地为后代牺牲的生活模式,更看重自身的快乐,不愿以牺牲个人的幸福、快乐和轻松为代价去换取被他们称为“身外之物”的传宗接代。 第三个主要原因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这一目标与寻求轻松的生活相比有较多的积极意味。有些调查对象提到生孩子会毁了自己的事业和成功的机会,尤其是一些中年夫妇,他们痛惜在“文化大*”中被白白耗去的青春,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愿意为生养后代浪费自己的宝贵精力与年华。 [编辑本段]丁克现象的发展 现在随着国家对大学的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不看好,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在踏入社会时间不太长的毕业生经济水平不高,有了孩子负担会更重,而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丁克一族的后备军,这类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现的大学生大多是80后人,更具有发展成为丁克一族的可能,因此,丁克现象在最近二十年之内必将发展非常迅速。 [编辑本段]“丁克”现象的心理根源一、怀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面对中国人口过剩的红色警报,面对白色浪潮的呼啸而至,为国分忧的民族责任感使一些人放弃自身生育。这种情况,一般是夫妇双方受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夫妇。如一对来自农村的本科毕业生夫妇说:“如今社会知识竞争激烈,我们希望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希望在事业上有成就。正是我们的父母一代在‘人多力量大’,的年代里生育了那么多孩子,才造成如今中国人口大爆炸的状况。我们不但不希望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庸庸碌碌一生,而且打算让我们的父母能过上高层次的生活。我们认为,有了孩子,将是我们努力和奋斗的休止符”。当有朋友劝他们说:“一辈子没有孩子,将来会有遗憾……”他们说“没有小孩,我们可能有一个遗憾,但有了小孩,我们会有更多的遗憾!”二、自我价值实现愿望较强 一些文化素质较高、事业心强的夫妇,他们有他们的人生观、生育观。觉得人生苦短、精力有限,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为了让自己的才华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得到最大、最有效地发挥,为实现自我价值,婚前双方就订立了一辈子相知相守而不生育的协议。如一对双方均为博士研究生且婚前即订了自愿不育协议的夫妇,当有人劝他们说“一辈子不当父母的人不算完整的人……”时,当丈夫的回答:“当了父母无法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更是不完整的人!”他的妻子更是直截了当:“把没有当过母亲的女人视为不完整的女人的论调是完全错误的,是对南丁格尔等以及全世界1/7女性的侮辱!”三、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享受而坚守两人世界 在现代社会中,在富贵场的*、影视文化的裹挟、商业信息的纠缠下,一些夫妇追求现代化的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他们吃要生猛新鲜,穿要名牌服装,行要有私人轿车,身材要保持少女身材,玩要进歌厅、舞厅、酒吧、网吧……看到现代人为抚养、教育子女所付出的昂贵费用,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剧烈,也使这些城市新潮人物望而生畏。而丁克家庭由于可以省却养育子女的大笔开销,生活质量肯定高于普通家庭。 四、看到分娩、养育子女的艰辛而放弃生育 有的妇女特别是从事妇幼工作的妇女,看到妇女分晚的痛苦、妇科疾病的折磨以及养育儿女的艰辛而在婚前就向男方提出不唱“摇篮曲”。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在妇产科中的医护人员中丁克家庭往往占较高比例。 五、住房面积小生活空间狭窄生活环境不好 也是自愿不育的原因之一 有的家庭婚后住房问题不能解决,蜗居斗屋,为此不愿承受添丁加口所带来的烦恼。这在上海、北京等人口较密集的城市较为突出。A女士夫妇与公婆同居一屋,她的婆婆是个口啰嗦得叫人难以忍受的老太太,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事,她可以唠叨几个钟头。而她的公公又非常粗暴鲁蛮,对老伴的污言秽语、拳脚相对,老两口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虽然老头老婆抱孙心切,但A女士苦恼地对别人说“把孩子带到世界上来,就应该给予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一个充分的亲情,否则宁可不要孩子,保持丁克状况。”六、夫妻感情不和谐、婚姻不稳定 C女士婚后3年一直没有孩子,当她的知己好友问及缘由时,她说:“我们婚后性格不合,生活目标不同,吵架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常常打冷战,各自为政……孩子一出生,就得尊重他的*、生存权。让孩子出生于一个争吵不休的家庭,是对孩子的*和社会义务的不负责任!” [编辑本段]丁克家庭中的女性心理 (一)觉得世界太乱,社会竞争非常残酷,不希望孩子也来受苦。孩子过得不开心,父母看著也心疼,所以宁可不生。 (二)成功养育一个孩子是非常艰苦的过程,而且往往影响工作事业。 (三)两人世界的浪漫没过够。 (四)学习或者生存压力大,年轻时没有时间生孩子:等到年长些,事业算有小成,比以前更忙:或者是考虑到高龄产妇对於胎儿健康和产妇本身都不利,索性就不生孩子了。 (五) 当代成功养育孩子是需要非常多的精力财力人力时间的。孩子本身压力很大,父母也十分焦急,这在发达地区尤其突出。 (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某些女性本身并不是很喜欢孩子,生了孩子又不是很愿意全心全意照料,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所以宁可不生。 (七)安稳的家庭环境对於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众所周知,离异的破碎家庭往往导致孩子内心消沉、恐惧婚姻。然而更实际的情况就是现代婚姻的不稳定性越来越高了,婚外情越来越司空见惯。所以,对婚姻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宁可不生孩子。 [编辑本段]丁克家庭男性心理 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大约有10%的育龄夫妇不准备要孩子。这些丁克家庭夫妇两人平均教育水平一般都在大专以上。而在这些家庭中,由男性提出不要孩子的比率占到60%,比女性要高,那么,这些不想做爸爸的男人们到底在想什么? 没有能力负担孩子 在被采访的7位丁克家庭的男性成员中,有4个人的答案是:“我没有能力负担孩子。“而几位放弃做父亲权利的男性平均年薪为3.5万元,其中最高的年薪为7万元。但这些男性异口同声地声明理由是:“如果生孩子,就要让孩子过最好的生活,受最好的教育,不然就不生。“ 不想让孩子受罪 这类人认为,所谓的“受罪“并不单指经济上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从小到大为学业、为工作、为社会地位奋力拼搏,在将来的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只有更奋力地拼搏,才能挣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吃的苦够多了,不想再让孩子吃这个苦。看看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没有星期六、星期天,背着书本去上这个班、那个班,这是没办法的事,如果现在不学习“十八般武艺“,将来就会被有“十八般武艺“的人挤垮! 不想被孩子打扰 这类人多为前卫青年,不想做爸爸的理由似乎很简单:“我不想被孩子打扰。我和妻子都觉得二人世界很好,我们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也有各自的自由空间。如果有了孩子,我们就不能去旅游,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说白了,我觉得孩子是个负担。”当记者问这类人觉不觉得这种想法有些逃避责任的时候,而他们说:“我倒觉得我这是负责任的表现。如果我有了孩子,可我没有耐心和时间去照顾他,那叫负责任吗?” [编辑本段]丁克家庭利弊 家庭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丁克家庭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家庭功能观念有所转变。不过,人们在接受的同时还是有一些疑问。有人认为不生育有悖于人类正常繁衍的自然规律,“不育文化”的无限扩展,对人类正常的繁殖生息是不利的。也有医学界人士提出,女性在其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生育过程,就能提高免疫力,不生育不利于身体健康。 家庭具有生产、生育、教育、宗教、娱乐等功能,生育不再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这的确是一种进步,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价值观念和理想憧憬来选择自己的家庭结构,这也是需要全社会理解和接受的。不过,生育后代,维持人类的繁衍也确实是家庭的责任,孕育儿女可以使夫妻双方心理更加健康,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可以体会更深刻的人生哲理,从养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父母的恩情。所以,不要盲目地,甚至是冲动性地选择不生育。 嫌麻烦、怕身材走样,不少青年夫妇婚后不要孩子,做新潮的“丁克一族”。然而,不少医生发现,近年来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年轻时立志不生育,到了中年随着夫妻情感变化而“反悔”的人。 [编辑本段]派生词汇 丁克 :亦即DINK,是英语Double Incomes No Kids的缩写,直译过来就是有双份的收入而没有孩子的家庭,说白了就是两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的一种组合。据说一些汉语词典已经吸纳了这个外来的名词。 白丁 :曾经立志要做丁克;但过了一定年龄之後后反悔了,於是生孩子了。这种人通常被称为伪丁克,或者是“白丁”,意思就是“白白地丁克了一回”。 丁克ing :丁克进行时,也就是那些仍然在坚持丁克的人。 丁克ed:" * " 丁克----这样的丁克,实际上很希望生孩子,但是由於不孕不育、经济困难等原因*没生孩子,苦於膝下无儿。这并不是真正的丁克。 丁宠 :亦即Dinkwad,他们是一群发誓要把丁克发挥到极致状态(或者说把丁克进行到底)的人,结婚双方改养小孩为养宠物。他们是丁克的最高级别,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骨灰级丁克。 铁丁:斩钉截铁的丁克,始终如一的铁了心的丁克。 [编辑本段]“丁克”家庭面对的现实问题 作为传统观念的叛逆者,“丁克”夫妇必然会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首先是来自双方家庭的压力。作为长辈,希望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而抱孙心切。儿女一结婚,全家人的目光全聚焦于女方的肚子上。一年半载没有动静便千猜测万担心千嘱咐万叮咛的。一旦得知是自愿放弃生育,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众口矢之有之,大骂不肖有之,寻死寻活有之……有些自愿不育者屈服于此压力而放弃初衷。对此,B女士自有她的见解:“如今,中国社会已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我们女人再也不是传宗接代的生育机器。个人自主自愿是生育的必要前提,公婆的心愿并不能代替一切。” *的压力。他们往往被人议论为“没有生育能力”,或者被指为“个人享乐主义者”、“绝代佳人”、“行为怪异者”…… 还有人认为,孩子是连结夫妻关系的纽带,是决定婚姻是否牢固的因素,一对配偶如果没有血缘亲情作为补充后备力量的爱情,则难以战胜婚姻常有的疲软与倦怠。如一对事业型夫妻,感情甚笃,协议不育。但男方在一次酒后失态使小保姆怀孕,他后悔不已,哀求小保姆打胎,但精明的小保姆坚持把孩子生下来,并鸠占鹊巢地当上女主人。男人流着眼泪对震怒不已的前妻说:“我与她毫无感情,也深知无论哪一方面她都比不上您,但孩子可以击垮一切!” 不过,在现实中,也有与上述说法有悖的情况。如一对婚后嗑嗑碰碰的夫妇也认为生了孩子后家庭气氛会温馨一些,丈夫的野性也会收敛一些。但事与愿违,刚有孩子时家庭气氛才好没有多久,丈夫野性又故萌复发,两人又开始不休止的争吵。当别人的孩子在充分享受父母的娇宠时,他们的孩子在两岁多时却学会了跪在地上流着眼泪哀求道:“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吵架好不好!”他们的婚姻最后以劳燕分飞而告终。 住房的压力。一些单位,在福利分房时,往往把“丁克”家庭与独生子女家庭区别对待,即按人头做为分房的基数。为了获得合理的分房资格,在些夫妇只好取消不育计划。 [编辑本段]丁克族的常见特点 -常见於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城市 -夫妻双方的文化程度较高 -收入水平较高 -热衷旅游 [编辑本段]丁克家庭利弊众说不一 家庭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丁克家庭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家庭功能观念有所转变。而且丁克的一个贡献是有利于缓解人口负担过重所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比如资源、生存空间、就业机会等。 不过,人们在接受的同时还是有一些疑问。有人认为不生育有悖于人类正常繁衍的自然规律,“不育文化”的无限扩展,对人类正常的繁殖生息是不利的。也有医学界人士提出,女性在其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生育过程,就能提高免疫力,不生育不利于身体健康。 家庭具有生产、生育、教育、宗教、娱乐等功能,生育不再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这的确是一种进步,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价值观念和理想憧憬来选择自己的家庭结构,这也是需要全社会理解和接受的。不过,生育后代,维持人类的繁衍也确实是家庭的责任,孕育儿女可以使夫妻双方心理更加健康,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可以体会更深刻的人生哲理,从养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父母的恩情。所以,不要盲目地,甚至是冲动性地选择不生育。 嫌麻烦、怕身材走样,不少青年夫妇婚后不要孩子,做新潮的“丁克一族”。然而,不少医生发现,近年来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年轻时立志不生育,到了中年随着夫妻情感变化而“反悔”的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孔圣人如是说有些强人所难,要是人家生理缺陷、天生不育,即便具有孝心,也难兑现孝行。千百年来,正是这个“无后大不孝”演绎了无数休妻纳妾的悲喜剧。近年出现的无缺陷、有能力,而又选择不生育的“丁克家庭”,将圣人圣言抛至脑后,对传统婚姻发起冲击。 丁克家庭,只是家庭形式的变化,而不是家庭性质的变异。繁衍生息,一直是动物的本能,在进化的过程中,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已经完成了以感情为基础进行*的进步,那么,再把繁殖抛在脑后,尽情地享受纯粹的两人世界,在无忧无虑之中度过人生,不是更有意义吗?丁克家庭的出现,向传统的家庭提出了挑战,并暗示着建立一种新的家庭关系与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使社会这个有机体充满活力,完成新陈代谢,应该积极探索一种以传统家庭为主体、以丁克家庭为辅助的新型家庭模式和社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