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4: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2:08
在喀斯特发育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具有不同的形式。
(1)季节性转换:洪水季节地下管道当过水断面不能承载整个洪水而通过天窗等溢出,又以地表河形式排泄和径流,或注入临近河道,枯水时,相邻地下河又补给地表河,这种转换属循环转换(程俊贤,1983)。
(2)伏流型转化:地表河由河床渗漏潜入地下,或集中注入落水洞、溶洞,伏流一段距离后,再出流重新变为地表河,这种形式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一种转化类型,所谓地下河时明时暗特点即属之。
(3)隔阻转化:在喀斯特水流过程中,由于地下河流经隔水层或断层受阻而重新出露地表转为地表河,在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的褶皱山区,由于隔水层多次出露,使地表水与地下水多次交互转化。
(4)袭夺型转化:受不同基面控制的两相邻河流,因地下河发育,导致一河被另一河所袭夺,由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由于这是一种单向的转换,常构成较稳定的水文动态,如惠水东部的摆郎河上游在摆金因河床发育落水洞使河水渗漏,形成不仅使摆金以下河段成为干河床,而且形成穿过分水岭流向西南低基面的惠水涟江,其平均流量达4.21m3/s,构成小龙电站稳定的发电水源。实际上,这是涟江水系通过地下河袭夺摆郎河转化的一个典型(杨明德,1985)。
在欧洲多瑙河与莱茵河也有类似的情况。在德国南部提特林根市上、下游各约10km地段,多瑙河一年仅几个星期有水,90%的河水都通过落水洞漏失,向南穿过分水岭补给属于莱茵河流域上游的阿赫泉,地下排水网带宽15~22km,经示踪证明,地下水流速为24~450m/h,阿赫泉平均流量达8m3/s,最大达22m3/s(Zotl,1982)。
实际上,一个喀斯特流域,往往会有上述几种转化形式共存,其空间分布及其结构形式,则决定于边界条件(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出露,排泄基面的高低,水头梯度差等)和喀斯特地貌发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