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4: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1 11:43
人民法庭是人民*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大量的民商案件的审判工作,是人民*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窗口"。因此,加强人民法庭基础建设已成为人民*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为此最高人民*制定了《关于人民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并召开了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笔者曾在基层法庭从事审判工作,在法庭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心得,在此与大家一同探讨,以促进当前的人民法庭工作。我认为,在当前的法庭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领导重视、指导协调到位是搞好法庭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人民法庭的审判工作处在最基层,是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形象和司法的权威。因此,基层*领导要重视法庭工作。首先,"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党组成员集体抓,在法庭建设上形成合力,把法庭工作纳入基层人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下去调查研究,指导协调。在确保上级*拨给法庭的建设资金、交通办公设备和法律书籍的到位。其次,基层*党组要在*上关心法庭干警的进步,真正做到"从优待警"。这包括:在提拔、晋级方面给予从优待遇并形成制度。凡是法庭干警入党申请符合条件的,要重点培养和发展。在干部提拔任用、晋职、评先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法庭干警,以激励他们争先创优;在工作和生活上关心照顾法庭干警。人民法庭不仅担负着繁重的审判工作,而且干警大都远离家庭,工作、生活环境非常艰苦,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交通工具 、生活补贴和居住就餐方面向法庭倾斜,加强法庭的基础建设,改善法庭的办公条件,为干警配备好车辆,办好小食堂,方便干警工作和生活,解决干警远离家庭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不仅安心法庭,而且乐于到法庭工作。二、健全制度、抓好队伍建设是搞好人民法庭工作的关键搞好人民法庭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法庭审判队伍做保障。而提*警*素质,以制度建庭是抓好队伍建设的根本。这其中,一是建立*学习制度,落实"一岗双责"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全庭干警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服务。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要求干警自觉遵守法官职业道德、审判纪律,建立干警廉政档案,实行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制。对案件进行检查和回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消除后患,增强干警廉洁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三是制定法庭干警驻庭和考勤奖罚制度。坚持从严治警,强化纪律观念,要求干警中达成"庭荣我荣,庭衰我耻"的共同理念,使工作更具有凝聚力。同时建立与各项制度相关配套的工作台帐,认真造册记录,达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法庭的目的,使法庭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对法庭的登记、统计工作,主管院长应不定期下去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加强对法庭的审判人员进行培训,积极发动和选派干警参加研究生的高层次文化学习,让干警掌握更多的法律专业知识,以适应入世后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三、深化改革,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力求公正与效率,实现审判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人民法庭进行审判方式改革,应当从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两便"原则,充分发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简单民事案件的作用,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一)实行案件繁简分流,简化案件的审理环节。(二)推行巡回办案,就地审理,以案*,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根据案情不同采用不同的办案方法,快审、快结,走一路审一线,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打官司讨说法,方便群众诉讼。人民法庭的审判工作是直接面向农村、面向农民,与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审判方式的改革强化了庭审功能和当事人的举证能力,而有些当事人流动性大且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因此,法庭的同志要一改过去坐堂办案、等案上门的衙门作风,积极主动地为当事人释明法律法规,讲清权利与义务,巡回开庭。另一方面是对一些因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身的人,采取上门办案的办法,坚持"两便"原则,在田间、地关、果园等地方开庭审理,或进行调解。能够达成协议的,马上制作并送达调解书给双方当事人,尽力方便群众,简化办案程序。同时,通过巡回办案的方法也可以密切群众与*的联系。(三)大胆适用督促程序,办理支付令案件实现快简结案,缩短办案周期。(四)尝试部分裁决文书实行格式化的作法,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五)放权给合议庭、审判员,由他们自己签发法律文书,减少定案层次,提高审判效率。对一般的案件,审判长或审判员直接签发裁判文书,作为院长只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监督,如检查案件是否超审限、是否需要回避,或是否有可能存在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等情形。正确处理好放权和监督的关系,以增强法官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六)增强审判透明度,提高当庭审判率,增强审判人员的责任心,体现审判的公正与效率,把审判方式改革推向深层次。由于法庭大胆适用简易程序,加上裁判权独立行使,为保证案件裁判的公开、公正,就必须强调在法庭办案的透明度上大做文章,主要表现在案件的当庭宣判率上。当庭宣判率既是检验一个法官庭审中对证据的判断能力,同时也是检验法官对法律熟练程度的标准。如果未能当庭宣判的,在宣判后,也须将有影响的裁判文书以适当形式进行公示,让社会各界进行监督指导。法庭全方位推进审判方式改革,及时裁判,可以避免因久拖不决给当事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或导致矛盾激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四、注重贯彻调解,妥善调处纠纷,积极参与农牧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调解原则是我国民法适用上的特殊原则,调解工作又是法庭工作的重心,除了要指导调解委员会外,本身也要进行诉讼调解和非诉讼调解。调解率的高低也是检验一个法官或一个法庭工作好坏的关键。几年来城北区*两个法庭非常注重调解工作,采取了法制教育、情理感化、借助外力、把握时机、选择场合、情况跟踪、缓冲矛盾等方法,促使当事人消除矛盾,达成合解。调解率的提高,大大的减少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消除了当事人之间的隔阂。(二)参与综治,确保一方平安。综合治理是确保农村牧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人民法庭工作在基层第一线,面对的是广大的农村群众,在综合治理这项社会工程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为党的农村工作大局服务,就必须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利用法律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其具体做法是:1、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妥善调处简易纠纷、诉讼外纠纷,及时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2、建立乡镇、村"二级调解网络",加强同农村牧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联系和业务指导。3、继续开展普法进万家活动,主动到学校、农场、金融部门进行法制宣传。通过巡回办案,公开审判,以案说法,对群众进行法治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4、深入专业户、经济实体和企业,主动为经济组织和个人排忧解难。走访、回访案件当事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不安定隐患,延伸法律服务触角。通过依法为案来为农村、农业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总之,做好法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上级*必须加强监督指导,基层*领导要重点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法庭全体干警要齐心协力,对法庭的工作,法庭全体干警要人员到位,思想到位,工作到位,才能把法庭工作推上新的台阶。(西宁市城北区人民*立案庭 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