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4:3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23:36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北省*县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
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扩展资料:
袁宏道认为民间的通俗文学正是"无闻无识"的"真声",而加以推崇。他在《叙小修诗》《陶孝若枕中呓引》等文章里都有这方面的论述。“要以情真而语直,故劳人思妇有时愈于学士大夫,而*之所得,往往快于平时。"
总的看来,宏道的文艺思想颇为复杂,他的"性灵说",比其兄宗道的"学问说"影响更大;在打破封建思想束缚,扫除前、后七子拟古文风,变粉饰为本色,变公式为率真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更大。
但他提倡的"性灵",无视社会实践和思想理论对创作的决定意义,对他自己的创作,特别是晚期文风,产生了消极后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23:36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明末*派的核心理论主张。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赞扬其弟袁中道诗云:“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后成为一种文学主张,意在纠正明前后七子拟古的流弊,倡导性灵,表达“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的真情,打破含蓄蕴藉的传统。
*派在游记、尺牍、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但在现实生活中消极避世,多描写身边琐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创作题材愈来愈狭窄。
其仿效者则“冲口而出,不复检点”,“为俚语,为纤巧,为莽荡”,以至“狂瞽交扇,鄙俚大行”(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独抒性灵,不拘格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