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4: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08:31
第十二回 熊通杀奔随国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从历史记载来看:“创新”意识非凡的楚国国君熊通,绝对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 尽管周边的“束缚”太多,他还是竭尽所能,努力进行扩张。 灭掉权国改为县邑之后,熊通又“克州、蓼、服随、唐,大启群蛮。”(《左传·哀公十七年》)。州国,位于今湖北监利;蓼国,位于今河南唐河南部一带。熊通攻占、*这些方国后,又大力开辟南蛮之地,使国力大大得到增强。 中原老牌诸侯国对此极其惊恐:再不出面采取强力措施抑制这个“狂妄”的家伙,世界恐怕都要姓“楚”啦?! 公元前710年,当时的“大哥大”郑庄公与蔡桓侯在邓这个地方举行“峰会”,讨论对付楚国的计策(《左传·桓公二年》。) 邓属于蔡国的地盘,在今河南漯河市东南一带。这次“紧急磋商”,恐怕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周天子的授意吧,起码对外的“新闻发布会”也是透露出这类意思。“咱们是有影响的大国,理应承担起这个责任。” 可以肯定的说,就*军事实力及影响力来说,他们绝对不是当今的“美国”——部分操控“联合国”,后面还有英国和日本跟着,想制裁谁,全凭自己“利益”驱使。看着萨达姆不顺眼,老布什一挥手,美军就把伊拉克“干掉了”。 郑庄公与蔡桓侯可没有“老布什”这么“潇洒”,他们底气不足呀。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原诸侯国对楚国日益强盛的心态,惴惴不安却又苦无良策。 周边国家呢?对于楚国的“不安分”,更是如临大敌。汉水以东的诸侯国,出于自保的需要,结成了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共同防御楚国的进攻。 熊通以前的几代国君,都曾绞尽脑汁,想分化“防楚同盟”,可效果甚微。 熊通通过武力安定了后方,站稳了脚跟。他在寻找时机,待时机成熟,就义无返顾地扑向汉东,强行撕裂“防楚同盟”,以解除“汉阳诸姬”对楚国的威胁。 他这样做,是经过了郑重考虑的。他首先把进攻目标“锁定”随国。随国可是“防楚同盟”中的“大哥大”呀!常言道:“吃柿子赶软的捏”。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呢?这就是熊通的过人之处。 随国是典籍中的称谓,在铜器铭文上则写作曾国,与周天子同姓,封侯爵,都城在今湖北随州市。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就出土于随国国君曾侯乙的墓。关于编钟的故事,我们在后面还会专门讲述。 随国是离长江中游的有色金属产地最近的一个姬姓国,铜器铸造水平相当高。“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左传·桓公六年》。)在汉水以东的诸侯国中,随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最为强大。如果采取措施,使随国变得妄乎所以,他就必然会不把周边的小国不当回事,最终必然会变成为“孤家寡人”。如果那些小国与随国的战略关系走到尽头了,这个“防楚同盟”自然不攻自破。对楚国来说,利莫大焉! 公元前706年,随国的粮食欠收。熊通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发动了侵犯随国的战争。 旌旗招展的楚国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奔随国。大军行进到离随国都城不远的瑕地时,熊通命令部队安营扎寨。 熊通此番伐随,并非想用武力对之进行剿灭。其真实目的就是“消除”那个多年来折磨着他及其先君的“内心隐痛”:希望周王室“尊其号”。 为什么要选择随国呢?理由有二: 一则,为炫耀武力。随国是“防楚同盟”中的“大哥大”,咱要是征服了随国,“杀鸡吓猴”的效果自不待言; 二则,随国国君说话有分量。随君与周王室同姓,封侯爵,在周天子面前说得上话。 随国当然不明白楚国的“真实目的”,以为“强盗来抢劫”啦。 可以说,楚国长期以来一直过得很“憋气”:咱在经济、军事上,绝对的“巨人”;在*上,却是被人慢待的“矮子”。多么地不和谐,多么地不公平! 看来,这种痛切的“呐喊”从古到今,一刻也未曾停息。 这让人想到了现实中的日本。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为了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位置,不择手段。仗着自己“有钱”,从不把那些“曾经受到自己残暴伤害的邻国”放在眼里,从不反思自己的“宿罪”。其结果呢?一再碰壁。可怜,又可嫌! 不过话说回来,楚国与日本的情况却大不一样。顶多只是“境遇”相类似而已。 楚国属于一直受到“不公正待遇”,应该早日实现“价值回归”! 此番进军随国,熊通并没有铁着心想真打。 兵临城下后,他就派出特使与随国“求成”,即建议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在春秋战国时代,“求成”这种方式很盛行。即,采取高压手段,迫使对方无条件接受自己的要求,许多要求甚至是苛刻得让人难以忍受。这就是“强权*”、“霸王条款”!古今俱有之。 随国当时毫无思想准备,况且确实受了一场天灾。现在又遇“人祸”,举国当然是上下一片惊慌。 没想到楚国竟提出“求成”。随国君臣一头雾水。 双方特使在不平等的状态下开始“谈判”。 随国并不知道楚军来犯的真实目的。 大兵压境,肩负重任的随国特使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只要不动刀动*,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临行前,随侯授意特使“特事特办”!有了这个底,事情可能要好办得多。好在社会流行的潜规则是:“蚀财可以免灾!” 谈判却出奇地顺利。 面对“攻随无礼”的指责,楚国的回答是:“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这当然是“先扯理由、再炫耀武力”的一番话,底气十足。其实,你的实力,人家早都看到了。随后,把话峰一转,直奔主题:“请王室尊吾号。” 原来是这样呀!随国特使悬了许久的心“砰“然落地,忙不迭地连连点头,激动得恨不能流出热泪。 随侯得知,当然兴奋异常,爽快地“答白”为之周旋。怕楚国不相信,随侯拍得胸脯“啪啪”响:只要您快点退兵,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熊通果真退兵了吗? 请看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