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4: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1:21
也许是连续上涨的市值(已经突破1500亿美金)让特斯拉的掌门人马斯克最近有点飘。最近在社交媒体上,马斯克又开炮了,这次对象是比尔盖茨。
因为微软的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最近在一次访谈中,谈到自己买了一台保时捷电动车Taycan,并对电动车发表了一些看法。马斯克随后在Twitter上称,“老实说,我跟盖茨有过交流,但是感觉索然无味!”
此举也被媒体视为,马斯克在影射已经64岁的比尔盖茨根本不懂电动车,也不怎么识货(买了Taycan而不是特斯拉)。
马斯克为何硬怼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在接受一位知名Youtube博主采访时说,该博主谈到了特斯拉,他向比尔盖茨提了一个问题:谈谈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产品(譬如电动车)之间的关系。
这位IT界的亿万富翁的回答说,从可续航里程看,电动车比燃油车还落后很多,同时,续航和充电时间都是困扰电动车主的大问题。但是他还也说,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最有希望能够帮助改善环境的因素之一。
“如果你不得不提到一个公司,能够帮助改善我们的环境,那就是特斯拉“。比尔盖茨说。但是随后他话锋一转,称自己还没买过一辆特斯拉的车,“我刚刚买了一台保时捷的Taycan“。
比尔盖茨对这台Taycan显然很满意:“老实说,这台车的价格真不便宜。但是这是我的第一台电动车,我很享受它。它非常非常酷(very very cool)”。
保时捷Taycan是旗下首款纯电动跑车,价格不菲,在美国市场Turbo版本零售价也要卖到150900美金,Turbo S版本售价185000美金。这个价格比Model S贵多了。
其实比尔盖茨的话也没什么大问题,甚至还夸了几句特斯拉。但随后特斯拉的Twiiter发了一段话:我很失望,很多人都会看到这段采访,甚至连那些从来没考虑电动车的人,他们都会相信比尔的观点。为啥呢?因为比尔盖茨是个聪明的人啊(smart guy)。
马斯克随后转发了这段话并评论说:“我跟盖茨的交流,老实说,其实很索然无味的”。仔细想想,这段话非常不客气,潜台词是,“虽然你说他是聪明人,但我认为是他是个无趣的人”。当然,让马斯克不爽的原因更在于,盖茨公开称自己买了一台保时捷电动车,而非特斯拉。
老实说,在公开社交媒体上怼科技界的友商,这事儿马斯克不是第一次干。他还曾在2017年批评过过扎克伯格,称这位*的老板“对人工智能所知有限”。
可见掌门人善于打嘴炮这种事,也是新能源车企一个传统特色啊!
网友开扒:比尔盖茨原来是保时捷铁粉
国*友的反应一边倒,都是支持比尔盖茨的。“人家比尔盖茨是保时捷铁粉,凭啥买你特斯拉啊!”
比尔盖茨买一台保时捷Taycan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他本人就是保时捷粉丝,他曾经买过一台1988年款的保时捷959。其价值估计在100-125万美元之间。
据说这台保时捷959的废气排放已经超过美国法规标准,另外也一直没有经过碰撞测试,因此不能在美国上路。但是不知道是否是比尔盖茨在背后的运作,美国最终通过了一条法案,允许用于“展览用途”的车偶尔在路上行驶,这台959因而可以合法上路。美国人甚至戏称:保时捷959能在美国合法上路,要感谢比尔盖茨。
还有网友扒出了在比尔盖茨年轻时,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刚刚创办微软时,因为驾驶一辆保时捷911在沙漠公路上超速而被捕入狱的照片。这么说比尔盖茨从青年时候起,就已经是保时捷的铁粉了。
此外,也有不少网友直接怼马斯克的——
“说实话,每次我听马斯克演讲,都觉得很无聊”。
“埃隆,现在是时候闭嘴了。“……
笔者翻了一些网友的评论,发现其实国*友跟国内差不多,对电动车普遍也没有太多好感。质疑的点也相似:续航、充电、环保、安全等等。所以说,电动车要想大面积普及,还得有段长路要走。不如让心态平和些,不要总是充满了好胜、偏执的“受害者心态”。马斯克这种一言不合就开怼,委实缺少一些风度和修养。
而且,特斯拉确实是目前全球电动车的领头羊,但又如何呢?和保时捷这样的传统豪门相比,最多只能算一个科技新贵。买豪华车的人,多少还是要讲点品牌历史和底蕴吧。
最后说说
最近特斯拉的股票狂飙,显然让马斯克也有些飘了。而股票狂飙的背后,最大支持来自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高歌猛进。根据特斯拉在2月13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显示,2019年特斯拉在中国区营收29.79亿美金,同比增长69.55%。中国已成为特斯拉第二大市场。美国2019年营收245.78亿美元,仍是最大单一市场,和中国市场有近10倍差距。不过2019年开始,特斯拉在美国的收入已经开始出现同比下降。
未来特斯拉的成长,最大的变量还是要*。显然,不少人把特斯拉在中国的前景,看成了下一个美国的翻版。但1月份国内新能源市场同比巨跌近60%,市占率回到了三年前的水准。显然,电动车在中国的前景还并不十分明朗。未来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如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