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不像德国反省二战,向中国谢罪???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4:2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07:30
太宗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纵观历史长河,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但却有国家逆史而行,一如日本;也有正视历史,一如德国。同为世界大国,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为什么不像德国一样反思自己的罪恶呢?经过讨论及多方对比,得出如下观点:
分析内因,我们先将两国的地理文化进行对比:日本文化有着“服膺强者、欺凌弱者”的特点,日本民族既缺乏理性的思辨和反思,又缺乏自己独特灿烂的历史文化,使其没有自信否定自己唯一一段比较“辉煌”的历史。加上日本所处的亚洲地区,国家之间在历史、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一种多元性的特点,但其同一和融合的程度远不能够与欧洲国家相比。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原因,日本在这其中就显得更加孤立。这种状态又进一步使得日本更加不愿意否定自我。有关人士在日本访问时看到,日本的右翼集团在街头公然集会宣扬“军国主义”,只要不扰乱社会秩序,可以不受惩罚。这就是根源所在啊。
反观德国虽然也是一个性格多元化的民族,服从中不缺少浪漫,残酷中又带温柔。但由德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看出,德国文化注定无法相对独立地发展其文化,而是处在各种文化相互冲击、相互交流的漩涡中。而且某些时代,始17世纪的巴洛克时代,外来文化在德国大行其道,甚至支配着德国的文化,所以使得德国要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必须认识到本国所犯下的错误。
其次,将两国*历史对比,*的姿态是日本与德国态度不同的很重要的一方面。虽然两国都有军国主义的传统,但是日本的军国主义并没有清除完全,日本在战后其产业、经济主体,文化教育体系,*体系都是从以前的*中沿革下来的,在美国的干预下虽然有所变化但也只是压制而不是质的改变。再加上日本人认为国家与*难以分割,国家是永恒不变的,尤其是日本作为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天皇一家所谓“万世一系”地流传下来,如果否定了历史,也就否定了整个日本,这样日本就永远难以在国际社会站立起来。直到今天,日本的一些日本右翼领导下的日本*还不断地“失言”,否认日本的侵略战争历史,实际上就反映了整个日本对历史认识缺乏应有的正确态度。
正因为德国从勃兰特*开始,就积极承认历史,反思历史,对德国民众产生了很大的引导作用,德国全社会才能真正地直面历史,走出阴霾,迎来光明,“*如果不阐明态度,普通民众也不会觉醒。在德国,当阿登纳*号召人们“克服历史”时,民众也都对过去闭口不谈;而前总统魏茨泽克在纪念二战结束40周年时的讲话中表示:“一定要记住过去”、“从过去解脱的唯一方法就是回忆”。这对德国民众起到特别关键的引导作用。而德国在二战后,将本国的纳粹法西斯势力完全清除干净,使得新上台的*很快地认识到了德国的错误,于是便有了犹太人纪念碑前的一跪。
再从经济角度分析,美国人占领日本后不久,冷战就爆发了,日本很快成为美国在亚洲最依赖的盟友,而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对战败的日本几无发言权。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猛,很快崛起为第二大经济体,一时风头无二,反观被他侵略过的那些“战胜国”,一个一个都被它远远甩在了后面。在这种情况下,要日本真心反思它的侵略罪行,它还真不太服气。再看战后赔偿,战后,日本只向韩国、南越、西贡政权、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缅甸、印度等国家赔款,合计支付战争赔款6565亿日元。(按当时360日元兑换1美元换算为18亿美元)
但是不同于日本,战后50年间,德国认真支付了对欧洲各国的巨额战争赔偿。德国众多的企业还直接向民间战时受害者个人,即被抓的各国劳役及遗属们给予了大量的金钱赔偿。据德国财政部战后处理司公布,截止到1993年1月,德国对欧洲各国的战争赔款支付总额已达904亿9300万马克。
而且,就思想熏陶上看,日本作为亚洲国家之一,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强烈的阶级观念,其武士阶层就是最好的体现。再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养成了蔑视他人他国生命的观念,面对自己在战争中造成的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其*阶层可以不以为意。但是德国不同,德国的所在地欧洲,可以说是民主*思想的发源地,长期浸染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人们的思想绝对是有影响的。正是因为如此,在战后回复理智的德国才会意识到自己对世界上的人们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正因为有意识,才会有悔改之心。
从外部原因分析。第一,日本是在盟军还未进入日本本土时就宣布了无条件投降,其国家机器并未被彻底摧毁。美国进入日本后,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实施间接统治,即通过日本*来统治日本。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造,取消了日本进行战争的国家机构,整肃了一部分战争罪犯,铲除了一部分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但是,不久之后的冷战却使这一进程遭到了破坏。美国为遏制苏联和中国,对日*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扶植和复兴日本,反而停止了对日本战争罪行进行清算。最终的结果,不但保留了日本天皇制,而且过去旧政权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重新进入*,甚至有些人还担任了首相和外相等重要职务。不但如此,战后长期以来,日本在对国民的教育中也缺乏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总是试图淡化这段历史,有时甚至歪曲历史。不断发生的历史教科书问题就反映了这一事实。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后,美苏关系进入“冷战”阶段。作为冷战的必然产物,1949年,德国被一分为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两个国家。波茨坦协定肯定了苏、美、英、法对德国的分区占领状态,确定了对德管制的*与经济原则:在*上,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非纳粹化,实现民主化;在经济上,有步骤地消灭德国的军事潜力,改组德国经济,使之纳入和平轨道,控制其战后的生产水平。根据这些原则,战后的德国应该建成一个爱好和平的民主国家。正是德国积极的认错态度,使得冷战后的德国很快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促进了法德和解,进一步建立了以德法主导的欧盟,促进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