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4:1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6 19:50
2、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技能要求有哪些: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仅从知识传授者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一)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不仅是学习掌握知识,还有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二)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同的两粒砂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差异。
(三)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
最终结果,使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学生的潜能发展和身心发展。
(四)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所为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思维过程。
所为重过程就是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揭示知识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感知——概括——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由“感知到概括”,也就是说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知识的结论。
第二次飞跃由“概括到应用”,这是把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过程。显然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这两次飞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五)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存在以下四种主要信息交流方式:
1、以讲授法为主的单向信息交流方式,教师施,学生受。
2、以谈话法为主的双向交流方式,教师问,学生答。
3、以讨论法为主的三项交流方式,师生之间相互问答。
4、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探讨,做实验。
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信息量流过的最佳过程。
很显然,后两种教学方法所形成的交流方式最好。尤其是第四种方式最佳,这种方法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信息交流风格。
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协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6 19:50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新理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自省,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断适应新的变革,新的时代要求。
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研究所)学习的人也自称学生,以前与学生的性质相似的还有徒弟、弟子等等。
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幼儿园学生、小学生、中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高等院校学生(大学生(专科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
新课程教学:
《新课程教学》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主办的连续型电子出版物(CD-ROM),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1-9320/G4,国际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2095-5081,中文,月刊,出版范围为:解读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展示教师教育教学成果,探索课程与教学改革热点问题,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与发展。
《新课程教学》自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期刊现已被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龙源期刊网、方正期刊网、中邮阅读网、超星数据库等期刊数据网站全文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