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的特点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4:1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9 02:53
隆冬时节,地处云贵高原边缘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独峒村天寒地冻,而村里有一栋木楼却暖意融融。在这栋挂有“三江侗族农民画传承基地”的木楼里,一群农民画作者正趁农闲用色彩缤纷的画笔,描绘着侗乡春的希望、夏的忙碌、秋的收获……
从这栋木楼里绘出的作品,早已走出了深山侗寨,走进城市的博物馆、宾馆,还吸引了德国、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前来参观并购画收藏。
“三江农民画原来一般画在侗族鼓楼、风雨桥里,一代代传承下来形成了现在的农民画。”三江农民画传承人吴述更说,这些农民画作者大都是忙时耕作闲时绘画的农民,他们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对侗族生产、生活习俗和民间故事非常熟悉和了解。
一对男女踢毽子、两只公鸡在斗戏、鼓楼坪里唱情歌、风雨桥上观斗牛、吊脚楼中醉酒人、打谷场上歌声欢……侗乡民风民俗、田园山水,在农民画作者的手中栩栩如生。很难想象这些构思独特、色彩斑斓、形象逼真、新颖别致的画作是出自农民之手。
更难想象很多农民画作出自1元钱一支的画笔、几角钱一张的画纸,烂碗碟充任调色板。村民在煤油灯下搞创作,用锅墨、蓝靛等作为颜料,树枝、杉树皮做画笔,以近似“涂鸦”的夸张手法、浓烈的色彩描绘侗乡群众的生产生活。
专家评价说,民族风情浓郁的三江侗族农民画,不仅艺术技巧精湛,而且在民族人类学、民族审美学等方面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三江农民画作者集中的独峒乡,已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0:01
农民画是中国特有的画种之一, 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间乡土艺术。 它源于乡村,源于生活,以民间阶层的审美追求为价值取向。农民画将原始观念与现代意识融汇,既有平民风格的绘画样式,又有现代绘画的某些元素。这使得它风格鲜明,技法多样,手法丰富,主题生动,展示着中国农村最为鲜活的人物和景象,在美术艺术领域独树一帜,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和关注。
一、农民画的起源及历史背景
Soul奇遇记,相似的灵魂总会汇聚
广告
“农民画”从字面看就是农民作的画,许多学者对其称谓一直争议不断。 但如此称呼,既指向明确,又是约定俗成的。在中国,最早与农民相关的绘画是江苏的岩画,主题是庄稼,这是有记录并经专家认可的中国最早的农民画。现在的齐家文化中, 以农民和农民耕作为题材的作品, 大约是 3500-4000 年前,这大概就是我们现在可能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真正的农民文化。也就是说农民画从农业社会开始就产生了。新中国成立后,以农民、牧民、渔民为创作主体,也包括其他阶层的业余作者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 创作了大量自我欣赏的绘画作品。
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社会的进程、*文化机构组织扶持紧密相关, 是以宣传为主要目的的 “群众艺术”。 一般认为,中国农民画兴起于上世纪 50 年代。 其发展有过三次*:第一次是在 1958 年前后。 为配合“大跃进”,全国农村都兴起了绘画热,“诗画满墙”是当时农村的一大景观。尽管内容虚幻、浮夸,但在客观上有力推动了农民画在全国范围的发展,为新时期农民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时,农民画的乐观主义精神及其在艺术创作中被动、盲从的特征在此期间也体现得十分明显。第二次是在“*”时期。以陕西户县农民画为标志,受*的影响,农民画的时代烙印更为明显,是美术界的“样板戏”工程。 第三次是在 80 年代。 农民画开始向民间艺术的本体回归, 其特有的色彩艳丽、 造型夸张、稚拙质朴的魅力逐步引起了社会的重视。第三次*的规模远超前两次,因为“*”结束,“四人帮”倒台,广大农民艺术家思想解放,有主动表达的需求;同时*也加大了扶持力度。就这样,农民画在文化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不断发展,以致占有重要地位。
二、农民画之美学特征
农民画是美的。 下这样的结论没有错。 但美在哪里,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本人拙见,农民画如同绘画、雕塑等其他一切造型艺术一样,从外形来看,就鉴赏来说,它凭借自身的一种形式讨人喜欢,并让人产生愉悦的感受。其图案造型具有丰富多样、色彩鲜明、笔浓彩重,构图随意奔放、拙中藏巧等特点。这些东西直接而且真实地打动着人,使人产生审美层次的愉快。其次,农民画能与欣赏者产生思想交流和情感共鸣,让人产生感动的情绪;再其次,农民画有着一种融入自然的人生哲理和超脱的人文精神, 寄托着美好向往和理想追求。 通过欣赏农民画, 能够体验画境带来的无穷魅力和情趣。再者,农民画是完全符合社会实践的,符合美的实践的。我们应该从社会、道德角度去看待它,因为只有社会里才有美的“共通感”,大家都感觉到美,它才有美的生命力。
(一)农民画质朴自然,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美
农民画能够直接将自身的美呈现出来, 并能召唤人的审美感觉。 首先表现在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上,包括形象造型、色彩搭配。 图案的造型丰富多样,如人物、花卉、飞禽、走兽、树木、山水……都来源于生活。 农民画家通过写生,把自然形象加工,提炼出图案的造型。 不求形象的*真,构图不受透视原理约束,随意奔放、拙中藏巧。色彩鲜明、笔浓彩重的表现是其显著特点。农民画大多运用红、黄、蓝、白、紫等鲜亮的色彩,使人感受到豁朗的情感和明达的风格。这种纯粹的色彩运用,使农民画色彩醒目而和谐。其色彩搭配,有的运用大色块的红丹与品蓝形成强烈的补色对比, 有的是运用小色块的竹绿、品桃、 紫*加上墨线稿的穿插, 使画面色彩响亮而又简洁明快。极为单纯简练,却显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色彩最能引起人们奇特的想象,它最能拨动情感的琴弦。“图个吉利”是在传统的民间文化观念下表现出的审美观念,以表达求生、趋利、避害等功利意义为主。 所以大红大绿可以说是整个民间美术的色彩特征。这些艺术“表象”是农民画家审美情感的具体化,他们要使心中的想法通过形象的创造来实现。于是,丰富的造型和协调的色彩提供了生动的精神画面,表现劳动人民心灵的真实。这就是农民画形式上的作用,它能使思想、观念、理想具体化、客观化、真实化。 让人可感、可见,获得一种愉快的享受。 农民画是时代的产物, 其艺术的内容可以随时代疏远而减少历史价值,但它的形式却永远保持魅力。
农民画也是农民一种抒情的手段,是美的情感的外化。画面呈现的形式美直接表达精神内涵,有意蕴、有情趣。 其表现题材大多是农民和农民耕作、幸福家园、春忙丰收等。 艺术造型均吸收了各种民间艺术的养分。 画中所描绘的人、动物、景观等造型,与传统剪纸、面花、刺绣以及布制品里表现的极相似。构思质朴,重视装饰效果,保留着浓郁而鲜活的山野之风,简洁明快,带着泥土的芬芳,且具有造型美。 每一幅画面情景交融,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等,充分体现了农民画流露出的自然美,让欣赏者不知不觉感受到了画中美好的生活,身心都是愉悦的。农民画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特有的民俗风情,是农民画持久的表现主题。 与其他艺术相比,农民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朴素的情感、天真浪漫的思想、大俗成雅的色彩、近乎儿童画的稚拙,并紧扣现实生活,与时俱进,“原汁原味”。体现了与生俱来的趣味。李泽厚说:“趣味是仅凭完全非功利的快感或不快感来判断对象的能力或表象它的方法,这种愉快的对象就是美。”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引导大众的审美趣味,而不是迎合。农民画能与欣赏者产生思想交流和情感共鸣, 让人产生感动的情绪。通过欣赏农民画作品,体验着与当时那个年代的人心灵的沟通和抚慰。 黑格尔说:“艺术应该通过什么来感动人呢?一般地说,感动就是在情感上的共鸣……但是在艺术里感动的应该只是本身真实的情致。” “真实的情致”意思就是以真实的社会历史内容反映人生、人的理性光辉。
(二)农民画粗犷豪放,夸张地表露事物本质的美
农民画除了质朴自然这个特征外,再就是粗犷豪放,这个特征在农民画中比较普遍。 农民画作者在运用这个特征作画时,最原始的动机就是要表现事物本质的美,而表现事物本质的美最好的方法就是夸张, 而夸张最直接的表现技巧就是粗犷豪放。作者并不追求对事物全部的细腻描写,而是探求事物本质的东西作夸张地表述,以求画龙点睛、一目了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一些自然现象的审美对象,如海啸、闪电、惊雷等等,用有限的经验无法把握其形式,只有借助于内在的理性思考对其形象进行把握,唤起一种精神的、目标的展望。 农民画也是如此。 农民画创作是农民对自身价值追求、对社会现象理性思考的结果。 作者在理性的作用下,把自己的感悟与想象融洽,经过吸收,改造同化,将心中的意向向外生成, 然后有了创作冲动, 便构想出要表达自己意愿的图案。然而农民画作者没有经过专业艺术学院训练和熏陶,并不熟悉和掌握绘画艺术技巧,因此在构图、点线面组合、色彩运用等方面达不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于是只好自辟蹊径,走“粗犷豪放”道路,自树一帜。粗犷豪放的农民画,最典型的莫过于门神画。门神画种类很多,有表现五谷封登的,风调雨顺的,大吉大利的,驱邪避秽的,等等。不管哪个种类的画,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粗犷豪放,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由衷的意愿。比如驱邪避秽的门画,有一种画就是单色调地画着关羽手持长柄大刀的样子, 这个画最突出的是什么呢? 不是他身上的盔甲, 不是他细微的面部表情,也不是他的魁梧身材,而是一柄大刀和他那双圆瞪瞪的虎眼。整个画面最先看到的是大刀和眼睛,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这个。而大刀和眼睛的画法就是简单几笔,显得十分豪放和夸张。 这个画的本意是驱邪避秽,由关羽把门,任何妖魔鬼怪都会避而远之。 但通过这个画的外在表现,把关羽嫉恶如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画法对表露事物本质的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农民画中,诸如此类很多,不胜枚举。
(三)农民画向上向善,追求理想和真善美
农民画艺术同其他各种人类活动一样都具有社会联系性。 只有在社会里才有美感的共通感。 中国古代思想中认为,真、善、美是合一的。到了现代,我们认为真、善、美的本原在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实践产生了真理、道德和美。所以,农民画艺术的创造是完全符合社会实践的,符合美的实践的。农民画反映人与生活的关系。 作为最本质的艺术形式之一应该回到其最本质的功能—— — 人性自身情感的表达和对美好的追求。 这种心理的表现同样是社会性的。每一幅作品中揭示了生活的本质。 农民画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它是作品善和美的前提条件,不排斥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
农民画是用善良的心描绘出来的。 真情创作是艺术创作的本源与动力,要让人感动,就要先感动自己,首先要切身的感受。这种感受来源于生活、人生,或心灵的感悟。正是这种对人生的体验, 农民艺术创造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感觉为载体的想象和情感的活动。情感的交流和传达,是艺术的最深刻的本质。 中国农民画以美显善,它陶冶人们的性情并导向善良。农民画直接呈现的是一种美好的夙愿和情感, 于是潜移默化地寓教于乐。 在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悲哀、痛苦。 无论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它一贯的喜庆、红火,一种鼓舞的力量催人奋进,果真是人精神深处的一剂良药,具有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