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4:11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2-17 03:45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你喜欢。
《史记》故事1
传说在帝尧时期4102,黄河流域经1653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秦始皇憎恶儒生引用诗书来反对秦的法律,于是焚毁诗书,坑杀儒生,对中国文化带来极大的摧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制思想文化而采取的两项重大措施。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建议依据古制,封子弟功臣以为枝辅。丞相李斯为杜绝“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的现象,提出焚书的建议。秦始皇采纳其建议,下令除秦国的史书、博士官收藏的图书和百姓家藏的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凡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等均限期交出焚烧。此外还规定偶语《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诛,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30日不烧,黥为城旦。焚书对古代文化典籍造成极大的破坏。次年,为秦始皇寻觅长生不老仙药的方士侯生、卢生,因难以继续行骗,便以始皇贪于权势,未可为求仙药为由,相约逃亡。秦始皇闻讯大怒,认为儒生多以妖言惑乱黔首,于是下令御史案问诸生,受株连的儒生达460余人,全被活埋于咸阳。焚书坑儒暴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史记》故事2
战国末期,七雄争4102霸。秦国经商鞅变1653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睢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史记》故事3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史记》故事4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出自《平津侯主父列传》。
释义: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追求富贵,只要能钟鸣鼎食(王侯之家的生活),承受鼎煮之刑罚而死也无所谓,我好不容易获得今天的地位,所以宁愿倒行逆施。
主父偃早年虽饱学却穷困,在齐地被众儒生排挤,不容于齐,借钱借不到,去北方燕、赵、中山等地,还是不遇,入关希望卫将军引荐给圣上,没有消息,手中没钱,诸宾客都讨厌他,最后豁出去伏阙上书,竟然获得重用。
大臣纷纷向他行贿,有人劝他说:“你这样太过分了!”
主父偃说道:“我从青年时就出外游学,达四十多年,弄得双亲不把我当儿子看,兄弟朋友不愿收留我,投在将军门下时其他宾客都厌弃我,我困厄的时间太久了。现在我有了权势,为了荣华富贵,法场上吃一刀也是心甘情愿!”
这说法类似于后世的“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出自《张耳陈馀列传》。
释义:当初两人互相倾慕信任,其相交非常诚恳,最终却反目成仇,非置对方于死地不可,这是为何?
张耳和陈馀早年刎颈交,就是可以抹脖子的生死之交。陈馀比张耳小,他对张耳像对自己的父亲一样。
后来项羽分封天下,张耳为王,陈馀为侯,陈馀大大不服,因为张耳、陈馀对于恢复赵地的功劳是同样的。
陈馀用武力赶走张耳,使得张耳逃到刘邦那里。
刘邦与项羽争斗时,刘邦要求陈馀归到自己一方,陈馀提出的条件竟然是要刘邦杀了张耳才会答应。
刘邦杀了一个和张耳长得像的人,把人头送给陈馀。陈馀发现受骗后,就投向了项羽一方。韩信与张耳破赵地,斩杀了陈馀。
《史记》故事5
《史记·殷本纪》中司马迁写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成汤外出游猎,看见空旷的野外到处都支着捕鸟捉兽的罗网,铺天盖地。设网的人很聪明,把网都做成四面,鸟兽们一旦入网就不可能逃脱。他们边等待飞鸟入网、走兽掉进陷阱边朗朗祝祷说:“愿从天上飞来的鸟,从地下跑来的兽,从四面八方来的猎物,都进入我的罗网!”成汤听了说:“哎呀,这样不是就把天下的所有飞禽走兽都打光了吗!”于是命令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喃喃祝祷说:“鸟兽们,你们想往左边走,就往左边走吧,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进我的罗网吧。”天下的诸侯听到这件事,都说:”真是仁德到极点了,就连禽兽都受到了他的恩惠。成汤在做诸侯长的时候就说过:“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众就可以知道国家治理得好与不好。”于是,带领着部族征讨没有德行,不善待人民的残暴诸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7 00:53
史记故事精选汇编15篇
在浩瀚如烟的中华古典名著中,历史著作无疑是最璀璨的明珠。历史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正因为如此才给我们留下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息,发展的清晰脉络,也留下了一部部浸透着古人的心血和智慧的历史典籍。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史记》。《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史记》包罗广泛,体大思精,被列为“二十四史的开篇之作。我在假期学习之余,通览了《史记》收获不少,读了它仿佛自己置身其中,从夏开始到汉朝,历史事件人物都历历在目。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繁荣的唐朝、残暴的秦始皇、崇武的汉武帝……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皇宫的真奇异宝,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秦始皇焚书坑儒的销烟、汉武帝挥兵抗击匈奴的战争场面;有的看着令人心旷神怡《史记》,有的看着令人神情紧张,有的看着令人无可奈何……
缇萦救父
齐国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应该受刑,朝廷下诏让将其逮捕,把他押解到长安拘禁起来。太仓令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他被捕临行时,心中不满地对女儿们说:“生孩子不生儿子,遇到紧急情况,就没有用处了!”他的小女儿缇萦感到非常伤心,就跟随父亲来到长安,向朝廷上书说:“我的父亲做官,齐国的人们都称赞他廉洁公平,现在因触犯法律而犯罪,应当接受惩罚。我所哀伤的是,受了死刑的人不能再活过来,受了肉刑的人肢体断了不能再接起来,虽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自愿做官府的奴婢,来抵父亲应该接受的刑罚,使他能够改过自新。”上书送到刘恒那里,刘恒怜悯缇萦的孝心,就下诏说:“听说在以前有虞氏的时候,只给罪犯穿上有特定标志的衣服,以此来羞辱他们。这样,就能起到警戒百姓的作用了。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当时*清明到了极点。如今法令中有刺面、割鼻、断足三种肉刑,可是犯法的事仍然不能禁止,过失出在哪儿呢?不就是因为我的道德教化不明吗?我自己倍感惭愧。现在人犯了过错,还没施以教育就加给刑罚,那么有人想改过从善也没有机会了。施用刑罚以致割断犯人的肢体,刻伤犯人的肌肤,终生都不能长好,多么令人痛苦而又不合道德呀,作为百姓的父母,这样做,难道合乎天下父母心吗?”刘恒因为这个小女孩的上书,不仅放了她的父亲,还下令废除了肉刑。
张仪使楚
此后,张仪两次出使楚国,将楚怀王戏耍。他一来到楚国,就用重财厚礼收买靳尚,使其对自己感恩不尽。靳尚受人之物,自然乐意效劳,于是极尽溢美之词地向楚怀王夸奖张仪,于是楚怀王就将张仪赦免了。后来张仪听说苏秦死了,于是再次游说楚怀王说:“秦国四境险要,易守难攻。军队实力强大,法令严明,士兵们都不害怕艰苦危难,敢于为国牺牲。国君贤明威严,将帅智谋勇武,即使没有出动军队,声威也席卷天下。那些合纵的国家与秦国相比,无异于驱赶着羊群进攻猛虎。如今,大王不亲附老虎而去亲附绵羊,真是大错特错了。
“当今,天下的强国非秦楚莫属,两虎相争,必有一伤。那些主张合纵的人,聚集了一群弱小的国家去攻打最强大的国家,不权衡对手的力量而轻易地发动战争,国家穷困而又频繁地打仗,这是国家危亡的先兆啊。那些主张合纵的人,粉饰言辞,空发议论,说好不说坏,等到祸患来临时,就来不及应付了。
“游说天下各国合纵抗秦的人就是苏秦。他被封为武安君,出任燕国的国相,暗中与燕*划攻打齐国。他假装获罪于燕王,逃到齐国,齐王收留了他。两年后,齐王发觉上当,把苏秦五马分尸。靠一个奸诈虚伪的苏秦,想要让诸侯们结为一体,这是不可能成功的。
“秦国要想进攻楚国,三个月就能灭亡楚国,而诸侯的援军,半年以上才能到达。秦楚之间应该结为盟友,永不相争,这才是大王应该选择的正确的策略。
楚王听得心动,不顾上次被张仪欺骗的教训,又采纳了张仪的建议。
名臣治家
汉惠帝时期,吕后执政,她打算大肆分封吕氏族人为王,但是害怕遭到大臣们地反对。陆贾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反对这件事,又怕生出祸端,于是就借口生病需要休养,辞官回家了。他认为好峙地区的土地肥沃,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地方,就把家安在了那里。他有五个儿子,分家时,他变卖了当年自己出使南越的时候越王给的赏赐,得到了一千斤黄金,然后,他把攻打分给儿子们,让他们各自从事生产。
而陆贾自己则经常乘坐着四匹马拉的豪华车子(在当时四匹马拉的车子已是很珍贵的了,要知道汉朝初期,皇帝出巡都不一定能挑出同一颜色的马拉车,丞相一般都是乘牛车的),佩带着价值黄金百斤的宝剑,身后跟着十几个能歌善舞、精通弹琴击瑟的人作为随从,到处游逛。他曾经对儿子们说:“我与你们定个养老约定:我如果到了你们的家里,你们要供给我的人马,尽量满足我的要求,我每十天更换一家。我死在谁家里,谁就取得我的宝剑、车马与随从人员。一年之中,我还要到其他的地方去游历、做客,所以,一年之内在你们每家也只是待上两三次。如果我们经常见面,就会失去了新鲜感。我这样做,你们也用不着担心我在你们家里待的时间长了,会让你们厌烦,给我这个老人家脸色看。”
朱建的故事
平原君朱建,楚国人。他早先曾经做过汉朝诸侯淮南王黥布的丞相,因为触犯了刑法而被罢官,后来又回到黥布手下任职。黥布打算造反的时候,曾经询问朱建的意见,面对曾经一夜之间坑杀秦朝降卒二十万、杀人不眨眼的黥布,朱建知道如果自己不与其同流合污,就有被杀的危险,何去何从,生命攸关。但是朱建面对黥布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置生命于不顾,不惧其淫威,不但没有为黥布出谋划策,反而竭力谏止。黥布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最终反叛。汉朝消灭黥布集团的反叛以后,听说朱建曾经劝阻黥布造反,而且他本人也没有参加造反集团,所以,没有追究他的`罪过。而他高尚的品格也给汉高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他提拔到了朝廷里任职。
朱建为人善辩,有口才。他苛刻清廉、刚毅正直、从不阿谀奉承的形象,受到了世人的尊崇。黥布造反被平定以后,朱建一家迁徙到了京城长安。当时,辟阳侯审食其经常做些不法的事,却因为与孤独的吕后私通,有吕后这样的人物做后盾,审食其更加为所欲为。他十分想结交朱建,但是朱建因为他声名狼藉不肯接见他。
不久,朱建的母亲去世。陆贾向来与朱建关系很好,便前往吊唁,见其门庭冷落,丧事竟一点都没有备办。原来是因为家中贫困,没有办法为母亲出葬,朱建正在到处借钱筹备丧服、用具。陆贾心想好友遭此大故,理应出力相助,但是自己一人力量微薄,没有能力一力承当。忽然想起审食其之前曾托他为其介绍朱建,由是心生一计,告诉朱建,叫他放心地出葬老人,不用为钱财担心,然后急忙往访审食其。
等见到审食其,陆贾突然向他贺喜说:“平原君的母亲去世了。”辟阳侯十分纳闷,问道:“平原君母亲去世,这不是丧事吗?先生为什么向我祝贺?”陆贾说:“前些时候,您想要结交他,但是遭到了他的拒绝,这是因为那时他的母亲还在世,需小心侍奉,不敢随便接受您的恩惠,害怕将来遇有什么事,报答您就有可能没法孝顺母亲,孝顺母亲就可能对不起您的恩情。现在,他的母亲去世,已经没有什么牵挂了,您如果这时候送给他丰厚的丧礼帮他一把,那么,他肯定会感激您,也会与您结交、为您出力了。”于是,辟阳侯带着一百斤黄金,前往朱建家里送丧。
投降匈奴
汉十二年,黥布反叛,刘邦率军东进。陈豨则时常带兵屯驻在代地*扰汉军,刘邦十分恼怒,派出樊哙来攻打他。陈豨被打败,手下的部将也投降了汉军,他们把卢绾与陈豨私下里勾结的事情交代了出来。于是,刘邦派遣使臣到燕国传达诏令,想要召见卢绾了解情况,卢绾心里有鬼,就以生病为借口加以推辞。接着,刘邦派遣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去迎接卢绾,并且趁机验问卢绾的左右的人,查明事情的*。因此,卢绾更加地害怕,他索性闭门不出,他对宠幸的臣子说:“现在,各位异姓诸侯王之中,只剩下我和长沙王吴芮。去年春天,陛下消灭了淮阴侯韩信,夏天,又诛杀了彭越,这都是吕后的计谋。如今,陛下身患重病,吕后执掌了大权。她是个妇道人家,怕大家不服她,自己站不住脚,总是想借故诛杀异姓王和大功臣,树立自己的威信。我打死也不能去朝廷,去了就回不来了!”接下来的时间里,卢绾还是宣称自己有病,而没有应召前往京城。
后来,看到朝廷的压力越来越大,卢绾的左右亲信害怕受到连累,纷纷出逃,结果卢绾说过的话多少泄漏了出来。这些话传到了辟阳侯等朝廷使者的耳朵里,他们回京以后,将情况详细地报告给了刘邦。刘邦听后,十分恼怒。不久,汉朝得到一名匈奴的降者,那个人将燕王与匈奴之间的gou当,全部报告给了朝廷。这时,刘邦完全肯定了卢绾的反叛事实,便派遣樊哙去攻打燕国。卢绾自认为不是汉军的对手,便带着他的全部家属、宫人以及几千名骑兵,驻扎在了长城脚下,等待刘邦病愈,好亲自前往京城请罪,估计刘邦会顾及与自己的情谊赦免自己。但是不久,刘邦的死讯传来,卢绾悲哀、叹息,率领着这些人逃往了匈奴。匈奴单于厚待他,封他为东胡卢王。但是,卢绾的部众时常遭到当地游牧部族的欺凌、掠夺,他们的归心强烈。一年多以后,卢绾在匈奴地区去世。
吕后当政的时候,卢绾的妻子和儿女率领部众逃出匈奴地区,重新归降了汉朝。那时,吕后正好生病,不能接见他们,便安排他们住在燕王在京的官邸里。不久,吕后打算亲自设宴接待他们,但是却不幸病逝了。后来,卢绾的妻子也病死在京城。汉景帝中元六年,卢绾的孙子卢他之,以匈奴东胡王的身份归降汉朝,被朝廷封为亚谷侯。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在这个故事里,被歌颂最多的历来是荆轲。当然,他是故事的主角。但在我看来,更值得尊敬的是故事中很少被后人提起的两位:田光和樊於期。 秦国人快打过来了,燕太子丹让田光帮着出主意,田光就向他推荐了荆轲。临别,太子丹小里小气地对田光说:“我跟你说的可都是国家大事呀,可千万不能泄露出去呀。”结果田光回去对荆轲说: “太子这是不相信我啊,我一把岁数的人了,做事不能让人信不过。 你告诉他,就说田光已死,不会泄露什么了!”———遂自刎。樊於期本是秦国的,不知道怎么得罪了秦王,九族被诛,只身逃到了燕国,秦王还不罢休,悬赏千金要他的头;荆轲欲刺秦,苦于无法取信于秦王,便径直找到樊於期,说:“我要是能把你的头献给秦王,他一定肯见我,我左手揪住他的袖子,右手给他一刀,你觉得怎么样?” 樊於期说:“这正是我天天咬牙切齿想干的啊,多谢你教我这一招!”——遂自刎。
今天,我读完了《史记故事》这本书,书中很多的英雄豪杰,让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慨!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许多英雄豪杰:炎帝、黄帝、唐尧、大禹、虞舜在这些人的背后,又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神龙氏尝百草大家都听说过吧:炎帝发现一些植物可以医病,他为了让百姓们过上不受病痛的折磨,用自己的身体作实验,一一去尝那些植物,最后不幸吃下了一种名叫断肠草的植物,身亡了!他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大禹治水、嫘祖制衣等等,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风衣足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史记故事》中有许多爱国的伟人,每个人的爱国方式都不同。有的是当兵保卫国家,有的则是发明新产品来解决国家的问题,还有的在各种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等等。我们虽然不能像屈原那样,也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但是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每一个人都可以为国家尽一点力。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不乱扔垃圾、爱护公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好好学习这些看起来像是小事,但是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国家就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些爱国行为虽然渺小,但是久了必定聚沙成塔,我们的国家也会因此永远兴盛。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文明的国家。古今中外,有许多的人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的生活变的风衣足食。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那乐于助人的精神,学习那英姿飒爽的神态,学习那尊老爱幼、以德服人的高尚品质。但是,我们不能学那些昏君为了自己快乐,而做了一些伤天害理、鱼肉百姓的事。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还亮的智慧,是我们一辈子都忘不掉的信念。让我们自由地徜徉在书的海洋里吧!
胯下之辱
韩信一天在路上走着,遇见一个小混混,他拿起一个匕首,对韩信说:“你韩信不是厉害吗?有种你拿匕首杀我,如果你不想,那么马上从我两条腿之间爬过去。”韩信忍耐了这个耻辱,从那个人的胯下爬了过去。之后,韩信找到刘邦,把张良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最后当上了大将军;而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大将军,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羽,统一天下。
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只要是中国人就必须知道这本书————《史记》。这是我们的骄傲!
这本书的作者是是汉朝的司马迁。历经两千多年的时光,在他笔下的人物的一谈一笑,都闪闪发光……遗憾的是今天我看的不是真正《史记》而是《史记故事》。
这本书让我解了更多以前的故事,认识了许多英雄好汉,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使我们民主繁荣起来。不到300页的文章先后写了59篇文章,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卧薪尝胆”、“破釜沉舟”。
其中" 卧薪尝胆"讲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当了俘虏,当然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艰苦磨砺,终于使越国强大起来,最终推翻了吴国,为自己出了一口恶气。他这种精神令我敬佩。“破釜沉舟”说的是项羽率领几千楚军,救赵国。项羽下定决心要和秦国决一死战,就摔烂锅子、砸沉船只,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打赢,他果然胜利了!
这两个故事正好组成一条成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万秦官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霪乿的灵公
陈灵公是个荒淫无耻、行为放纵的小人,他曾经和陈国大夫孔宁、仪行父与夏姬通奸,他们还公然穿着夏姬的衣服在朝中嬉笑,根本不把众人的非议放在眼里。大夫泄冶实在看不惯这种行为,就向灵公劝谏说:“大王,您不要再和夏姬来往了。向您这样和大臣霪乿无度,让人民如何去效法啊?”陈灵公把这话告诉孔宁、仪行父两个人,他们听了非常愤怒,想要杀死泄冶以解心头之恨,陈灵公也没有阻止。两人就寻机将泄治杀死了。
夏姬有个儿子名叫夏徵舒。有一次,陈灵公和孔宁、仪行父在夏姬家饮酒取乐,酒酣耳热的时候,陈灵公对两个人开玩笑说:“夏徵舒这个孩子跟你们长得很像啊,哈哈。”二人反唇相讥说:“我们觉得他长得也挺像您的。”夏徵舒听说后羞辱难当,十分生气。等灵公喝完酒出来的时候,夏徵舒就藏在马棚门口用箭射死了灵公。孔宁、仪行父吓得逃到楚国,灵公太子午也逃到了晋国。夏徵舒就自立为陈侯。
德才兼备
秦军撤退以后,平原君打算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推辞,始终没有接受。无奈之下,平原君只得摆设酒宴来款待他。酒酣兴起的时候,平原君亲自走到鲁仲连的面前,用千金作为谢礼,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一个被天下人看重的士人,最重要的是他能够为别人排忧解难,而没有任何的索取。索取回报,那是商人才做的事情,我鲁仲连是决不会做这种事的。”鲁仲连始终没有接受黄金,不久就离开了赵国,终生没有再与平原君见面。
二十多年以后,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横扫齐国,半年内就攻下齐国七十余城,除莒和即墨两城外,齐国广大地区惨遭沦陷。但是,在田单的率领下,齐*民奋起反击,开始收复失地。一位燕国将军攻取了齐国的聊城,聊城有个人跑到燕国去散播这位将军的坏话。这位将军害怕被燕王问罪、处死,便坚守聊城,不敢回国。田单率军反击到达聊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围攻它,士卒死伤过半,但是却始终没有攻下来。齐军的形势再次变得危急,国家命运让人十分担忧。
于是,鲁仲连出山,打算再次为国效力,帮助齐军拿下聊城。他告诉田单停止进攻,然后将自己的一封亲笔信系在箭上,射进城内,传给了燕将。鲁仲连抓住了这位将军的心理,他被围困一年多了,已经是身心疲惫、筋疲力尽了,拼死的抵抗只会招致齐国百姓的憎恨,玩命的坚守也等不到燕国的援军和燕王的褒奖,他不清楚这场战争有什么意义,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什么地方,他越发地迷惑、彷徨了。信的内容抓准了这一点,加重了这位将军的忧思与痛苦。看过信以后,将军放声大哭了三天,依旧是犹豫不决,顾虑重重。最后,他长声叹息着说:“与其被别人杀死,还不如自尽。”说完,他便拔剑自杀了。他死后,聊城大乱,田单趁机攻破城防,血洗聊城。
田单回朝的时候,向齐王报告了鲁仲连的事迹,于是,齐王准备给他封地和官爵。鲁仲连闻讯,连忙逃到海滨地区隐居起来。他说:“与其为了荣华富贵而听从于别人的摆布,那我宁愿选择贫寒的生活。看淡世俗的荣辱,按照自己的想法过随心所欲的日子,那是多么的快乐和自由。”鲁仲连不仅仅是聪慧过人、才智非凡的语言大师,不仅仅是善于排患解难、解人缔结的及时雨和热心肠,而且更是一个急公好义、有着强烈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救民于水火的平民爱国者。我们现在是否就缺乏这样的人呢?
知恩图报
张仪的得到任用后,苏秦派来的门客也要告辞离去,张仪说:“在下是依靠先生的鼎力相助,才得到今天显贵的地位。我正要报答您的恩德呢,先生为什么要走呢?”门客说:“其实我并不了解先生,真正了解您的是苏秦先生。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联盟,认为天下除了先生,就没有谁能够掌握秦国的大权的了,所以激怒先生,并派我暗中向您供应钱财,这些都是苏先生的策略。如今先生已被重用,我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请让我回去复命吧!”张仪说:“唉呀,这些计谋本来都是我以前研习过的,苏先生用在我身上,我却没有觉察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张仪出任秦相以后,写信警告楚国丞相说:“当初我陪着你喝酒,并没偷你的玉璧,你却诬赖鞭打我。现在你要好好地守护住你的国家,我要偷你的城池了!”
我有许多课外书,其中《史记》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要问为什么?那是因为数的作者给了我心灵的震撼。
《史记》的作者是汉代史官司马迁。当年,他被打入大牢,义愤填膺想自杀。可是他觉得自己就这样死的话,轻于鸿毛。于是他振作精神,用自己的血泪铸就了《史记》这本著作。
我读完了他的故事,不由陷入了沉思: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非常的优越,吃得好,穿得好,样样都能得到满足。可是却承受不住任何打击。报纸上、电视上、广播里报道孩子自闭、自杀的消息屡见不鲜。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如果一点点压力夜承受不了,那么将来的重任如何担当?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虽然还不能跟司马迁相提并论,不过我却在努力锻炼自己的意志。我长的比较胖,每次上体育课,我总是累得气喘吁吁,每次体育测试,我也是勉强过关。为了增强体质,提高自己的体育成绩,我定下了锻炼身体的计划,同时我也下定了锻炼自己意志的决心。每天早上,我坚持6点起床跑步,跑45分钟。做一件事情也许很容易,但是坚持做一件事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夏天还好,可是冬天就比较困难了。每当我思想懈怠时,我就用司马迁来鼓励自己。现在我已经坚持了一年多,身体结实了,自己觉得做事夜有毅力了。
我想,只有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渐锻炼自己,才能做一个顽强的人!让我勇敢面对现实,努力拼搏吧!
在去年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史记故事》。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史记》的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我觉得司马迁非常了不起,他告诉我们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比如“卧薪尝胆”、“鸿门宴”“晏子使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商鞅南门立木”、“仁义的败将”……这些故事不仅精彩有趣,而且还为我打开了了解历史的一扇大门。
在这些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卧薪尝胆”,越勾践王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英勇无比的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大战秦军。
通过这本书我还结识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如:除了聪明的晏子、文武双全的伍子胥、善用兵计的孙武、还有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
我最佩服的是齐国国君,不计前嫌的公子小白,史称齐桓公。他不记射中带钩之仇,以亲自出城迎接管仲,任命他为齐相,主持国政。在管仲的帮助下克服困难,使齐国越来越强大。
我最喜欢的是天下第一良臣孙书敖,他非常英勇。一次他在山里看见了两头蛇,当时传说只要看见两头蛇的人就会死,他想:反正我要死了就让我一个人死吧,不能再让别人见了这条蛇死去,我要宰了这条蛇!便举剑将两头蛇斩为两段,还将蛇埋在了山上。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坐座山叫蛇入山。
《史记故事》里还有许多这样精彩的故事,这本书真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还没看过的同学,快去看看吧,相信你读过之后,一定会和我一样有许多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