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4:0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42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首先,教育对个体的功能有正向和负向之分。
正向功能有促进个体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促进个体个性化)和促进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负向功能有是学习者身心健康受损、给受教育者负担、是受教育者形成职业局限性等等
其次,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它包括两方面,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最后,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42
教育对个体的功能有正向和负向之分
正向功能有促进个体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促进个体个性化)和促进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负向功能有是学习者身心健康受损、给受教育者负担、是受教育者形成职业局限性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43
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它包括两方面,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2.遗传的意义
(1)遗传素质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不可能。如色盲是由遗传而来的,后天不能补救;所以色盲不能成为画家,也不能从事需要辨别颜色的工作。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人与人之间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由于遗传素质上的差异有的使人易于发展成一个善于思辨的科学家,有的易于使人发展成一个有才能的音乐家,有的易于使人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运动员。由于遗传素质的差异,不同的民族、种族、性别之间产生的区别通常不是靠简单的后天努力可以补救的,这要通过遗传的缓慢进化才能实现。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所谓生理成熟指的是个体受遗传素质的生理机能和构造的变化在一般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人的身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遗传素质生理成熟水平的制约。
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在同年龄阶段不仅有共同的表现,同时彼此之间又可能有一定的区别。这些区别即因个人之间生理成熟程度不同而导致的超前发展或延后表现,许多超常儿童表现出一般儿童所不具有的早熟或少年早慧,而另一些儿童又可能有许多行为表现得与其年龄不十分相称。这些都是生理成熟的不同程度的具体表现。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遗传素质有差异,但就一般人而言并不是相差很大;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能否变成现实取决于后天的环境人。不能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反对“遗传决定论”。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能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他以一对满46周的同卵双生子为被试,其中之一先作每天10分钟的爬梯训练,共6周。 然后测量两个孩子爬同一楼梯所需要时间,结果是,受训儿26秒,未受训儿45秒完成爬楼梯的任务。然后这对双生子满52周时,再对他们进行为期两周的相同的爬梯训练。测量结果是,他们只用了10秒钟就完成了爬梯任务。格塞尔据此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这虽然夸大了成熟的作用,但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环境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若按环境的性质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文化以及与个体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
若按环境的范围分,环境可分为大环境(指个体所处的总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小环境(与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环境对人的作用:
1环境使遗传提供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发现、水平、速度和个体差异。
(四)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是由承担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是学校活动中主体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 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强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加速作用将更明显、更富有成效。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3.学校教育, 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于该领域内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当然,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特殊功能的发挥,不是没有条件的,他要求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并且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影响。
(五)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指个体积极主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心理倾向和实际行动。如果说环境、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外部因素,那么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内部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从直接意义上讲,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要求,懒于思考,心不在焉,缺乏学习的动力,教师所讲的东西是不会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中所付出的精力。所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