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4:06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14 06:38
灞曞紑鍏ㄩ儴1+1=2
鏈涢噰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07:26
1+1=2
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07:27
题目是什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07:27
???没有题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07:28
《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科书。
二、教学目标:
1、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通过测量与观察,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并能根据这三个单位间的进率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四、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正确表象。
五、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六、教具准备:
米尺图,尺子,纸条,小黑板。
七、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你能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吗?(学生比划,教师评点)
2、填空。
1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7厘米=( )毫米 50毫米=( )厘米
一根跳绳的长约2( ) 直尺的厚约( )毫米
(二)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学生估算课桌的长和宽,汇报估算结果。
(2)以小组为单位用学生尺测量课桌(双人桌)的长。
(3)汇报测量方法:
①以15厘米为一段连续量:15+15+15+15+15+15+7=97(厘米)
②以18厘米为一段连续量:18+18+18+18+18+7=97(厘米)
③以12厘米为一段连续量:12+12+12+12+12+12+12+12+1=97(厘米)
④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10+10+10+10+10+10+10+10+10+7=97(厘米)
引导学生比较这四种测量方法,小结:以15厘米、18厘米、12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比较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比较多,但计算比较简单。
(4)引导学生认识分米。
针对学生中的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师: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由此引出分米。(板书课题)
2、探索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师:你们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
通过测量、交流及引导,学生找出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时提问: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你能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距离吗?(出示1分米的纸条与1米长的直尺)这1米长的直尺可以分成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3、单位间的换算。
师:我们已经推导出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你能根据推导出来的进率独自填空吗?
2米=( )分米 30厘米=( )分米
1米-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4、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①学生比划1分米的长度,相互之间进行验证。
②举出生活中长、宽或厚是1分米的物品。
③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
(三)课堂练习
1、量一量:课桌的宽是( )分米( )厘米;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 )分米。
2、小组合作用作业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
3、独立完成练习一的习题,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关于本节课学习的长度单位----分米,你有哪些认识?有什么要提醒我们同学注意的?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5+15+15+15+15+15+7=97(厘米)
18+18+18+18+18+7=97(厘米)
12+12+12+12+12+12+12+12+1=97(厘米)
10+10+10+10+10+10+10+10+10+7=97(厘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教学分米?分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产生的实际意义?如何让学生确实认识到分米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我终于明白了:分米作为介于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可以完善学生的长度观念。为了让学生确实体会到分米产生的需要,我通过让学生自主测量课桌的长,并让他们进行计算,再通过四种方法的比较,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10厘米、10厘米为一段的测量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要简便得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计算、体验感受到分米产生的意义,深刻地认识了分米这一长度单位。动态生成式的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发挥良好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学生进行单位的换算问题不太,但对于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仍会混淆。如:长颈鹿的高约55( ),学生想象不出具体高度,分不清要填米还是分米。而对于练习一的第6题:将2米长的木料截成同样长的四段,要算2÷4,学生不会计算,这就需要把2米换算成20分米再计算,但有一部分学生不会从这一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可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需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