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5:3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6:14
1、“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成功。
神舟九号飞船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
2、“蛟龙”号第五次下潜创7062米新纪录
2012年6月24日上午9时许,“蛟龙”号成功在7020米深海底坐底,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方案设计和关键核心技术,像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以及总装联调和海上试验都是由我国独立完成。“蛟龙”号重大突破,体现了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
3、发布嫦娥二号7米分辨率月球影像图
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2012年2月6日在北京发布“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
制作完成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分幅影像图产品共746幅,总数据量约800GB。这是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科研成果。
4、国产CPU搭建的千万亿次计算机成功应用
2012年9月11日,“神威蓝光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通过科技部专家组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CPU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
5、全球首个"戊肝"疫苗研制成功
2012年1月11日厦门大学、养生堂万泰公司联合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已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这是全世界戊肝预防与控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6、大亚湾实验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
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来自全世界6个国家和地区38个科研单位组成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在2012年3月8日宣布,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并测得其振荡振幅,精度世界最高。
该结果加深了人类对中微子基本特性的认识,得到国际高能物理学界的高度评价,并被《科学》杂志评选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7、全球首次实现量子通信100公里*传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彭承志、陈宇翱等人,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等组成联合团队,我国科学家潘建伟等人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2012年8月9日重点介绍了该成果。
8、亚洲最大全方位可转动射电望远镜在上海正式落成
2012年10月28日亚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转动射电望远镜在上海天文台正式落成。这台射电望远镜的综合性能排在亚洲第一、世界排第四,能够观测100多亿光年以外的天体。据了解,这个射电望远镜将参与我国探月工程及各项深空探测任务 。
9、首次揭示“乙肝病毒感染”关键过程
2012年11月13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文辉博士率领的科研团队在当天出版的《eLife》杂志上发表题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的功能性受体”的研究成果。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乙肝病毒受体,该成果揭示了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过程,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新药开发途径。
10、首次高效人工合成青蒿素
2012年7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该校研发出一种常规的化学合成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
该成果解决了困扰世界科学界和产业界30多年的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重大难题,使青蒿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变成现实,生产成本有望大幅降低,这意味着每年可将近百万人从死亡线上救出。
11、“辽宁舰”入列 歼-15飞机完成航母起降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发展航空母舰,是党*、*、**着眼*和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第一艘航空母舰顺利交接入列,对于提高我*事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
12、中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随着它在太空棋盘上的最后落定,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建成。此次发射是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任务,是区域系统建设的收官之战。
扩展资料: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决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批准并报请国家**签署,授予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批准,授予“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等41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授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等74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嫦娥二号工程”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授予“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22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特色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等187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美国化学家理查德·杰尔等5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及全体获奖者学习,自觉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7:32
1、神州九号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3分安全返回。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发射,这也是载人航天飞船首次在夏季发射。
2、蛟龙号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2012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3、“子午工程”
子午工程是利用东经120度子午线附近,北起漠河、经北京、武汉,南至海南并延伸到南极中山站,以及东起上海、经武汉、成都、西至拉萨的沿北纬30度纬度线附近现有的15个监测台站,建成一个以链为主、链网结合的,运用地磁(电)、无线电、光学和探空火箭等多种手段的监测网络。
这一大型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系统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地震局以及信息产业部等七个部委都参与了这一项目。2011年5月7日7时整,“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发射成功。2012年10月23日,子午工程通过国家验收,为载人航天等提供空间环境保障 。
4、北斗导航系统
2012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带领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斗导航系统科研团队在其发展史又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完成了4箭6星发射,开始提供区域服务,形成区域覆盖能力。
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的北斗系统已完成建设,北斗系统在继续保留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有源定位、双向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基础上,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总体性能与美国GPS性能相当。
5、辽宁舰改装和实验试航团队
“辽宁号”航母是中国人民*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2012年9月25日,经历接近十年的改装,这艘年龄已有三十岁的航母焕发了年轻的光彩。
满水排量增加了6000多吨,舰载机起飞重量增大了10%,船体舱室改为全封闭设计大大改善了居住性和三防能力。同时,多套电子战系统天线及导航系统也上舰服役。2012年11月25日,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歼-15在“辽宁号”甲板上顺利完成起降训练,舰机适配性能良好。
“辽宁号”改装和实验试航团队这个几乎“*”的团队,默默无闻地实现了我国航母零的突破,提高了中*队的现代化水平,为我国国防事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舟九号飞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午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19:07
1、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乘组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随着神舟九号的发射升空,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我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开始了自己的光荣使命。
在太空停留的13天中,飞行乘组采取“新老搭配、男女联合”的模式:景海鹏担任指令长,刘旺主要任务是“交会对接操作岗”,刘洋主要负责空间医学实验。
6月18日下午14时许,在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程序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实现了众人盼望的“胜利之吻”。实时画面中,景海鹏、刘旺和刘洋的笑脸,永远印刻在了祖国人民的心中。
蛟龙号深潜海试团队
2012年7月16日上午,“蛟龙”号乘坐母船——“向阳红09”船顺利返抵青岛,标志着为期44天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任务*完成。我国用10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同类型载人潜水器近60年的发展历程。
试验期间,“蛟龙”号共下潜6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
2、辽宁舰改装和实验试航团队
“辽宁号”航母是中国人民*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2012年9月25日,经历接近十年的改装,这艘年龄已有三十岁的航母焕发了年轻的光彩。
满水排量增加了6000多吨,舰载机起飞重量增大了10%,船体舱室改为全封闭设计大大改善了居住性和三防能力。同时,多套电子战系统天线及导航系统也上舰服役。2012年11月25日,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歼-15在“辽宁号”甲板上顺利完成起降训练,舰机适配性能良好。
“辽宁号”改装和实验试航团队这个几乎“*”的团队,默默无闻地实现了我国航母零的突破,提高了中*队的现代化水平,为我国国防事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3、北斗导航系统科研团队
2012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带领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斗导航系统科研团队在其发展史又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完成了4箭6星发射,开始提供区域服务,形成区域覆盖能力。
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的北斗系统已完成建设,北斗系统在继续保留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有源定位、双向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基础上,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总体性能与美国GPS性能相当。
随着北斗终端的投入使用,GPS的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国产的北斗系统正在逐渐被国内用户认可。在未来几年里,我国还将发射40颗左右的北斗卫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北斗导航系统科研团队仍身兼重担。
扩展资料
我国科技领域近年来的成就
1、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是目前全球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光选址就用了13年,从计划到落成总共花了22年。它采用了中国科学家独创设计和我国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造了一个约30个足球场大小的高灵敏度巨型射电望远镜。
与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美国阿雷西博(Arecibo)305米口径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
2、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
2017年9月中国与奥地利科学家借助「墨子号」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首次实现距离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与经典通信不同,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在遥远两地的用户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
3、北斗系统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对标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北斗系统全面建成后意味着我国拥有了独立自主的军事和民用的卫星基础设施,不会再受制于美国GPS系统的干扰和欺骗。
4、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超级计算机属于战略高技术领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之前我国在国际舞台中一直受制于人,美国更是在2015年宣布对我国禁售高性能处理器,但是现在我国已经后来居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2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揭晓 神九乘组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20:58
两弹一星、人工牛胰岛素、青蒿素、中子弹、核潜艇、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传输、激光等很多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23:06
蛟龙入海,神舟飞天,北斗星座,高铁联网,4G实验运行,核电快堆,大口径望远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