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5: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0:41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青少年*成才的保障,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伟大事业。现在党和*把科教兴国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社会也对教育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在这一背景之下,作为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的教师应该采取什么对策,作什么调整呢?经常听到看到教师应该作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的言论、文章,我说教育家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等,离一个普通的教师距离毕竟相对遥远——虽然说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我认为退而求其实,我们要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不如先做好一个“学习型教师”。首先,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虽然经常会作改动,但也存在着很多必然的重复,容易偏向于形式化、公式化和呆板僵化。我们很多教师的工作,创新性不强,大多都是沿着一条固有的路子在走,教育的生命力终极于复制,没有创新的教育不但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也决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现在教育中存在一种非常奇怪但又不难理解的状况:应试教育教学经验越丰富,改革传统教育的意识就越淡薄。由此,教师的思想观念不改变,素质教育就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也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这又是现代社会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伴着新世纪的来临,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适应数字化生存新环境,正在成为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能否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WTO的加入,申奥的成功,使得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真正进入了世界大家庭中,我们必须以新的国际视野来重新审视我们的位置,包括教育。大家都形成共识的一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教育面临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在迎接挑战的各种对策中,最有效又最为紧迫的对策是:与时俱进地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品质、能力、思维和行为方式。这既需要我们学习传统的教育理念,古为今用,又需要学习西方最新的教育思想,洋为中用,更需要去掌握数字化生存下的学生需要什么、社会又需要什么。我认为这要奉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只要对我们的现实的教育教学有用的东西,统统拿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在接受数字化生存这一现实并努力适应这一现实时,学生其实常常走在了我们很多教师的前面,把教师放在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成年人在兴奋和痛苦的矛盾心态中*“换笔”的时候,新一代学生们对键盘和鼠标的驾驭和偏好往往使成年人望尘莫及,因此我们常常不得不求助于我们的学生,这既是教师的成功但难道又不是教师的悲哀。还有一个看似极端的例子:前几年一个学校组织学生去外地旅游,很多教师手持IC卡却站在电话机前一筹莫展,拿着信用卡却不能从ATM机上取款消费。信息技术的高速度的发展,比尔*盖茨的“让每个办公室、每张办公桌上都有电脑”的理想已经成为现实,不学习就会被淘汰,这已经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接受教育不再是一劳永逸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接受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程教育。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0:41
一、学习的心境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