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羹”这个词出现于什么时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5:2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7:18
“闭门羹”一词的来历
“闭门羹”意为拒客,但闭门何以与羹联系起来呢?原来,闭门羹一语始见于我国唐代,宣城有一女子史夙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很多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希望与她成为朋友,但是不少人却因为很难见到她,而不能如愿。
为什么很难见到她呢?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她首先要求客人献上一首诗,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然后才有可能谈到交朋友。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地告辞了。
以羹待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所以人们便把这羹,称为史夙的“闭门羹”。
所谓羹,最初时系指肉类,后来以蔬菜为羹,再后对凡熬煮成有浓汁的食品皆以羹称之,如雪耳羹、水蛇羹、燕窝羹等。以羹待客,比直言相拒,要婉转,客气一些。可惜现代拒客,则只有“闭门”而没有羹了。朋友们,闭门羹看似诱人,但其中的滋味只有吃过的人才有亲身感受哦,不要随意让你的朋友吃这伤心的“闭门羹”哦!
心香赋诗一首:
闭门羹醇色诱人,
勿见客时主人品。
待到迎客身巧变,
拒客门外事难成。
劝君息事能宁人,
海纳百川方可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7:18
供参考,众所周知,“闭门羹”意为拒绝客人,“闭门”何以与“羹”联系起来呢?这还得从唐朝一位美女接客的历史故事说起。
原来,“闭门羹”一语始见于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所引《常新录》的一段话:“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相传在唐代,宣城女子“史凤”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很多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希望与她成为朋友,但是不少人却很难见到她。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规矩:她首先要求客人献上一首诗,她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地告辞了。以羹待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所以人们便把这羹,称为 “闭门羹”。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人们便把“闭门羹”作为拒绝的代名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7:19
吃闭门羹,常用成语,形容串门时主人不在家,被拒绝进门或受其他冷遇。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11章:“哈哈,学生还愁着吃闭门羹哩!”
“闭门羹”一语最早见于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所引《常新录》的一段话:“史凤,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原来,唐代宣州城出了一位叫史凤的名妓,她不仅人长的标志风流,拥有沉鱼落雁之貌,而且能歌善舞,有一副迷人的金嗓子,舞姿更是令人倾倒,赋诗、抚琴、泼墨、作画,无不精通。
因此她是名声*动,轰动一时,方圆百里的贵胄子弟、风流才子,都以一睹史凤芳容为快。引得那些浪荡公子和好色之徒不惜千里迢迢,纷纷登门拜访,重金求见,把妓院经常围得水泄不通。
然而,史凤却恃才自高,对他们手中的金银不屑一顾。她重才不重金,把前来求见的人,以品貌才学分成三六九等。对上等的客人来,她下楼接待;若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之辈上门,则统统拒之门外。久而久之,一些屡被慢待的公子哥儿对她怀恨在心,四处造谣中伤史凤。聪明的史风就想出了个办法,对被拒绝的人皆赏一碗羹汤,这样一来倒也堵住了他们乱说的嘴皮。后来,上门求见的人只要一看见摆上羹汤,就知道史凤不愿接待,心领神会而知趣地离开告退。心中虽感不满,但也无话可说。
那么,史凤摆的“闭门羹”到底都用什么料做的呢?据说,史凤的“闭门羹”是用豆腐和鸭肠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这些不值得一提的原料来做这道菜,就是为了表达主人对客人的轻视。不过,让史凤自己没想到的是,还真有些不知趣的人吃了史凤的“闭门羹”后,觉得味道不错而引得一些人专门来尝“闭门羹”。如今,“闭门羹”还成为了安徽沿江一带的传统名菜!
“闭门羹”也就由此事而得名并流传至今,后来“闭门羹”也就成了拒绝客人的代名词。以羹待客,比直言相拒,要婉转,客气一些。可惜的是:现代拒客,则只有“闭门”而没有“羹”了。也有用来指拜访他人时,主人不在,自喻吃了“闭门羹”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7:19
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闭门羹”是什么样的“羹”呢?闭门羹语出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相传在唐代,宣城女子史夙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很多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希望与她成为朋友,但是不少人却很难见到她。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规矩:她首先要求客人献上一首诗,她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地告辞了。以羹待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所以人们便把这羹,称为 “闭门羹”。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人们便把“闭门羹”作为拒绝的代名词。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
羹在古代是指羊肉制成的糊状食品。后来慢慢的素食也作羹。凡是将粮食、果品和蔬菜煮成有浓汁的食品,都可以称为羹,如我们吃过的粟米羹、莲子羹等,到如今人们连普通的浓汁食品也称为羹了。以羹待客,比直言相拒,要婉转,客气一些。可惜后来拒客,则只有“闭门”而没有“羹”了。
湖北蕲春县有个叫陈细怪的,太平天国*军占领鄂东以后,陈细怪考中约士(举人),轰动了乡里。连那些平常最看不起他的富豪们,也赶来奉迎吹捧。这天,有人告诉他:富豪陈凌霄要来拜访。陈细怪决心不见,提笔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门本不高,要进且将头低下;屋原甚黑,想看该把眼睁开。”墨迹还未干,陈凌霄就来了。他看了对联,知道是冲着自己贴的,便灰溜溜地走了。这就是“闭门”而无“羹”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7:20
“闭门羹”一语最早见于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所引《常新录》的一段话:“史凤,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原来,唐代宣州城出了一位叫史凤的名妓,她不仅人长的标致风流,拥有沉鱼落雁之貌,而且能歌善舞,有一副迷人的金嗓子,舞姿更是令人倾倒,赋诗、抚琴、泼墨、作画,无不精通。因此她是名声*动,轰动一时,方圆百里的贵胄子弟、风流才子,都以一睹史凤芳容为快。引得那些浪荡公子和好色之徒不惜千里迢迢,纷纷登门拜访,重金求见,把妓院经常围得水泄不通。
然而,史凤却恃才自高,对他们手中的金银不屑一顾。她重才不重金,把前来求见的人,以品貌才学分成三六九等。对上等的客人来,她下楼接待;若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之辈上门,则统统拒之门外。久而久之,一些屡被慢待的公子哥儿对她怀恨在心,四处造遥中伤史凤。聪明的史风就想出了个办法,对被拒绝的人皆赏一碗羹汤,这样一来倒也堵住了他们乱说的嘴皮。后来,上门求见的人只要一看见摆上羹汤,就知道史凤不愿接待,心领神会而知趣地离开告退。心中虽感不满,但也无话可说。
那么,史凤摆的“闭门羹”到底都用什么料做的呢?所谓羹,最初时系指肉类,后来以蔬菜为羹,再后来对凡熬煮成有浓汁的食品皆以羹称之,如雪耳羹、水蛇羹、燕窝羹等。据说,史凤的“闭门羹”是用豆腐和鸭肠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这些不值得一提的原料来做这道菜,就是为了表达主人对客人的轻视。不过,让史凤自己没想到的是,还真有些不知趣的人吃了史凤的“闭门羹”后,觉得味道不错而引得一些人专门来尝“闭门羹”。如今,“闭门羹”还成为了安徽沿江一带的传统名菜,有机会还真可以去当地尝尝哦!
“闭门羹”也就由此事而得名并流传至今,后来“闭门羹”也就成了拒绝客人的代名词。以羹待客,比直言相拒,要婉转,客气一些。可惜的是:现代拒客,则只有“闭门”而没有“羹”了。也有用来指拜访他人时,主人不在,自喻吃了“闭门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