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3:22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31 09:20
1、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1)事前控制。指组织在一项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所进行的管理上的努力。它主要是对活动最终产出的确定和对资源投入的控制,其重点是防止组织所使用的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
(2)事中控制。在某项活动过程中进行的控制,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始终给予指导和监督,以保证活动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3)事后控制。它发生在行动或任务结束之后。这是历史最悠久的控制类型,传统的控制方法几乎都属于此类。
2、预防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1)预防性控制。它是为了避免产生错误和尽量减少今后的纠正活动,防止资金、时间和其它资源的浪费。
(2)纠正性控制。它常常是由于管理者没有预见到问题,当出现偏差时采取措施,使行为或活动返回到事先确定的或所希望的水平。
3、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
(1)反馈控制。指从组织活动进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中发现偏差,通过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偏差。
(2)前馈控制。又称指导将来的控制,即通过对情况的观察、规律的掌握、信息的分析、趋势的预测,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其未发生前即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扩展资料
特点
1、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所有管理人员、组织的各个方面(人员士气与作风、工作程序、产品质量、资金成本、物料消耗、工作或学习业绩……)。
2、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
3、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来执行。
4、管理控制是提高员工管理能力、业务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的重要手段。
5、具有目的性,为了调整实施的偏差,提高计划的完成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控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31 10:38
1、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也称事前控制或预先控制:实际工作开始之前,通过最新信息或经验教训,预测,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可防患于未然,对事不对人。
2、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也称事中控制、现场控制或同步控制。是在系统进行到转换过程中,即企业生产或经营的过程中,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以便管理者在问题出现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常见的控制类型。当系统最后阶段输出产品或服务时,来自系统内部对产生结果的总结和系统外部顾客与市场的反应,都是在计划完成后进行的总结和评定,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但可为未来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安排以及系统持续的运作提供借鉴。
扩展资料
控制的目的及作用:
一、目的
1、*偏差的累积以及防止新偏差出现:偏差随时出现,但都在计划允许的范围,一旦出现不可逆转的偏差,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放大,到最后会可能出现计划的失败。
2、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控制工作,使得组织活动在维持平衡的基础上,螺旋上升,即适应环境变化,取得管理突破。
二、作用
1、是保证目标实现必不可少的活动。
2、通过纠正偏差的行为与其他管理职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控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31 12:13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1、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1)事前控制。指组织在一项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所进行的管理上的努力。它主要是对活动最终产出的确定和对资源投入的控制,其重点是防止组织所使用的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
(2)事中控制。在某项活动过程中进行的控制,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始终给予指导和监督,以保证活动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3)事后控制。它发生在行动或任务结束之后。这是历史最悠久的控制类型,传统的控制方法几乎都属于此类。
2、预防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1)预防性控制。它是为了避免产生错误
和尽量减少今后的纠正活动,防止资金、时间和其它资源的浪费。
(2)纠正性控制。它常常是由于管理者没有预见到问题,当出现偏差时采取措施,使行为或活动返回到事先确定的或所希望的水平。
3、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
(1)反馈控制。指从组织活动进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中发现偏差,通过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偏差。
(2)前馈控制。又称指导将来的控制,即通过对情况的观察、规律的掌握、信息的分析、趋势的预测,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其未发生前即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提问在控制过程中,控制类别划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试以交通安全管理为例,论述交通管理部门应如何加强交通安全控制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
回答预防是防止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最有效手段。预防一是思想上的警惕,另一更重要的是措施上、设备上、技术上、人员配备上的预防。
预防为主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将一切不利于行车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任何情况下行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可能出现的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况,都要认真分析,正确判断,随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31 14:04
按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类型,猜测你问的是以控制的时效划分应为:前馈控制、实时控制、反馈控制。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31 16:12
管理学(又称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偏重于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如用运筹学、统计学等来定量定性分析。管理的定义为管理者和他人及透过他人有效率且有效能地完成活动的程序。经济学是解释问题,而管理学则是解决问题。
管理学可分为档案学、图书馆学、农村区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等类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31 18:37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按照不同的标志,可把控制分成多种类型。例如,按照业务范围可把控制分为生产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资金控制等;按照控制对象的全面性,又可分为局部控制和全面控制;按照控制作用环节的不同,将控制分为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控制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功能与适应性。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控制类型: 1、开环控制 所谓开环控制,是指受控客体不对控制主体产生反作用的控制过程,也即不存在反馈回路的控制。在这种控制中,控制系统的输出仅由输入来确定。在实际中则表现为控制主体在发出控制指令后,不再参照受控客体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自己的指令。其控制原理是:在对系统情况和外界干扰有了大致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初始条件,使系统能不受外界干扰的影响准确无误地转移到目标状态。2、闭环控制 闭环控制是指存在反馈闭合回路的控制。在闭环控制中,受控客体能作用于控制主体,并使其再输出增强或者减弱,以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其控制原理是:当受控客体受干扰的影响,其实现状态与期望状态出现偏差时,控制主体将根据这种偏差发出新的指令,以纠正偏差,抵消干扰的作用。在闭环控制中,由于控制主体能根据反馈信息发现和纠正受控客体运行的偏差,所以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管理中所实行的控制大多是闭环控制,所用的控制原理主要是反馈原理。 3、定值控制 这是一种使预期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常量反馈控制。在定值控制中,由于预期量是个常量,因此其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抗拒外来的干扰。当外部干扰影响系统运行时,输出量将偏离预期值,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被控变量恢复到预期的常量。在实际中,国家对于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控制,一般都是定值控制。 4、程序控制 这是一种预期量是一个预先知道的时间控制程序的反馈控制。在这类控制中,顶期量是一个由决策者预先规定的随时间而变化的控制程序。这种控制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干扰的作用,但作为一种控制方式来说,只考虑被控变量按预定规律变化的问题。如果预期量变化了一个值,因被控变量从而变化,反馈后有偏差输出,从而使控制系统驱使被控对象作相应变化,如此直至两者按一定准确都作相应变化为止。在实际中,某些长期计划的完成多属程序控制,例如投资对GDP增长的控制。 5、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也称超前控制、预先控制。是指观察作用于系统的可以测量的输入量和主要扰动量,分析它们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关系,在这些可测量的输入量和扰动量产生不利影响之前,通过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来消除它们的不利影响,“防患于未然”。前馈控制,可以克服事后控制的时滞,具有事先预防的作用,因此在管理中有广泛的用途。 6、反馈控制 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是管理控制职能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反馈的机理。所谓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信息返送到输入端,与输入信息进行比较,并利用二者的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如果输出信息的作用是抵消输入信息,称为负反馈;若作用是增强输入信息,则称为正反馈。反馈控制具有使系统稳定、跟踪目标、抗干扰三个方面的性质。反馈控制,不仅是管理系统,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7、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也称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采用自动化装置使各生产或其他活动环节能以一定的准确度自动调节的控制。这种控制多用于生产中的自动操作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自动控制。 8、优化控制 这是指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求一个控制系统,使给定的被控系统性能指标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的控制。一般说,进行优化控制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给出系统的性能指标;二是要给出约束条件;三是要寻找优化控制的机制和方法。由于在实际中情况是复杂多变的,进行优化控制不可能达到十全十美,因此优化控制只能是相对的或满意的控制,而难以做到最优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智能控制已开始广泛应用。这种控制将人类的智能,例如把适应、学习、探索等能力引入控制系统,使其具有识别、决策等功能,从而使自动控制和优化控制达到了更高级的阶段。 9、自组织控制 自组织控制是指工作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不确定性变化时,组织能及时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以达到预期的理想目的的一种控制。自组织控制是适应性控制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但能适应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改变原定策略及某些参数,而且还能改变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实行自组织控制要不断测量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积累经验,深入研究,以求在低成本的情况下,使组织结构与环境变化相适应,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