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3: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00:09
怎样培养孩子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好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努力,面对不易解决的问题,孩子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多多陪伴孩子,以下是怎样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方法。
1、让孩子多观察。
孩子的思维方式、思维特点,既然离不开感知和亲身的体验,那就应当主动为孩子提供较多、较丰富的认识对象,让其去感觉。如3岁以前的幼儿,分不清楚物体、图画之间有什么区别,这时就特别需要让他们多听各种各样的`音响。触摸各种不同的物体,如土、木、铁、棉、毛、水等,给以各自不同的感觉和温度,给以耐心的讲解,以引导其思维的深化。这个时期感知到的东西越多,他想的事情和感到奇怪而不理解的事情也就越多,思维发展就越快。比如,大人从商店买了一个玩具小汽车,孩子开始接触时可能是很喜欢的,但是,由于他们不了解内部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玩了几天就不想玩了,终于有一天竟然动手把小汽车拆开了。孩子的这一行为,如果从破坏玩具方面来讲,值得批评,但是,从他开动脑筋主动地去了解一下内部结构来讲,应当给予鼓励。因为,他是想在不满足认识的情况下,开动脑筋,想亲身观察一下内部的结构。
2、鼓励孩子勤实践。
3岁以后的幼儿,常常表现出对室外活动兴趣增加,一会儿要到水边捞蝌蚪,一会儿要在路边捉蜻蜒,或几个小朋友到草丛中玩耍,有时也会表现出某些危险的举动。大人常常会担心出现什么意外,因此,总想让孩子老老实实呆在家中,在自己身边坐着,看看画报,翻翻小人书,唱唱歌,或玩玩积木,认为这既安全又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实际上,这*了孩子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孩子感知动作思维的发展。大人应该明确,室外才是孩子智力发展所需要的天地。
3、让孩子多思多想。
3岁以前的孩子,以感知动作思维为主,3岁以后,以具休形象思维为主。以后,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我们应当根据这些特点,在满足其感知动作,为其提供观察内容的同时,要想法使其向思维的深度发展,办法就是要让孩子多思多想。
在3岁前,给孩子讲故事时,应当配合实物、玩具或者图片。并伴随着动作活动,因为这时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依赖于感知动作的,没有这些实物,孩子难以理解和记忆,我们不能讲看不见,摸不着的神话故事。
到了5—6岁,儿童的思维方式已经有了发展,再用实物、玩具,他已经感到乏味了,所以就要逐渐地离开这些东西,用手势和表情及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对智力发展较快的儿童,应当经常的提问,或者讲一节而留下一部分,让孩子思考故事的发展结局。这样既可促进记忆,又可促进思考,对其抽象思维是一个促进。
早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培养:
学习分类法:
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认识大群体与小群体:
首先,应教给孩子一些有关群体的名称,如家具、运动、食品等,使孩子明白,每一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应让孩子了解,大群体包含了许多小群体,小群体组合成了大群体。如动物——鸟——麻雀。
了解顺序的概念:
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最大到最小、从最硬到最软、从甜到淡等,也可以反过来排列。
建立时间概念:
幼儿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当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也许会更规矩些。
理解基本的数字概念:
有些两三岁的孩子就能从1数到10,甚至更多。但与其说是在数数,不如说在背数。应该把数字具体化,如“1个苹果”、“3个人”等。父母在孩子数数时,应多点儿耐心。让孩子一边口里有声,一边用手摸摸物品,逐渐过渡到眼睛“默数”。日常生活中,能够用数字准确表达的概念,父母们尽量讲得准确。同时,还应注意使用“首先”、“其次”、“第三”等序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