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3:0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20:08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个汉语成语。
拼音是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现考证,东隅为郑州,桑榆为开封。东隅亦指早晨,桑榆亦指黄昏。
成语解释
【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解释】:① 东隅:东边的角落,房屋,借指东方日出处,指早晨,喻初始。②桑榆:指桑树和榆树,为与东对应,借指西边的树林,喻黄昏。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赏,以答大勋。'"
唐·李贤注 :《淮南子》曰"至于衡阳,是谓隅中。"又《前书》谷子云曰"太白出西方六十日,法当参天;今已过期,尚在桑榆闲。"桑榆谓晚也。
注:东隅,太阳初升之所,指东方,也指事情开始之时;桑榆,黄昏太阳落下之所,也指事情最终结果。回溪在秦、晋、豫交界处,为陕西东大门,而渑池在河南,位于回溪以东,显然,不是指"在西边失败了,最后在东边胜利了",故而,刘秀诏书冯异之言,应指"开始失败了,最终还是胜利了"。
成语典故
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接着,刘秀就把锋芒指向赤眉起义军。公元26年春天,长安断粮,樊崇领导的几十万赤眉军不得不向西转攻城邑,但遭到占据天水郡的隗嚣的阻击,只得又回到长安来。这时,长安已被刘秀部将邓禹占据。
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又重新占领长安。这年冬天,赤眉军的粮食供应仍然极端困难,不得已于12月引兵东进。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陕西华阴东南)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河南渑池东)、宜阳(河南宜阳西)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
冯异率领西路军,在华阴、湖县一线,同赤眉军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这时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的部队会合。邓禹妄想取胜,派部将邓弘抢先进攻赤眉军,又被赤眉军打得落花流水。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河南宜阳西北)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步行走回溪阪,逃回营寨。
用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成语示例
示例1
(清·王浚卿《冷眼观·第二十回》):"谁知那个旗婆,犹自贼心未死,竟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胆敢又到孝感县境一个大字号店里去,仍照这么一做,这回他却是恶贯满盈,自寻败露了。"
示例2
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示例3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造句
1、他虽然赛场失利,但在大赛中积累了临阵经验,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2、租界的文化语境,对于左翼文学现象来说,是一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历史安排。
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欧阳克也没想到,原本是奔着九阳真经去的,没想到在失去九阳真经的时候,却能得到斗转星移和参合指的藏匿消息。
4、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来,只要坚强地活下去,在红尘喧嚣中,她就能如花绽放,一路锦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20:08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是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成语详细介绍如下:
1、基本释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义是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东隅指日出处借指早晨。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处,借指傍晚。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分句。
2、成语出处: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赏,以答大勋。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出自于此。
3、寓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讲的是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对于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大有裨益。这句古语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的都是不要因为失去一些东西而灰心泄气,而应当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是不断运动变化,做买卖也不能保证只盈利不亏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20:09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是一句成语,原出自《论语·述而》。它的意思是,如果在东边失去了一样东西,那么在西边就会得到另一样东西。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20:10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释义是: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