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1:4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23:47
在证券投资基金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下经验教训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值得借鉴:一、制度法律基础问题。为保障投资基金作用的发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减少投机、欺诈行为,在发展投资基金的过程中,一定要完善法律制度基础。毫无疑问,有法可依,违法必究,通过法制来规范投资者和基金管理公司行为是投资基金健康运作不可缺少的条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开放式基金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运行和发展也必须以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为依据。二、独立董事的地位和作用。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于竞争激烈,为了争取客户,经营风格偏向于投机。投机泡沫终于在30年代金融风暴中破灭,许多经营不善的投资公司纷纷倒闭,投资人损失惨重。美国*为了市场健全和保障投资*益,促使美国国会在1940年通过了《投资公司法》。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核心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注重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美国基金快速发展极为重要的原因。对基金独立董事的作用应有全面理解。基金作为特殊的金融实体,与一般公众公司的治理有明显不同,基金独立董事应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公司治理关系(corporate governance),即处理与股东的关系,这与一般运营公司没有什么不同。二是管理治理关系(regulatory governance),即处理与证券监管部门的关系。在一般公众公司治理中,发生代理人之争,证券监管部门只是作为仲裁人,而在基金治理结构中的管理治理关系中,独立董事类似于证券监管部门在基金中的延伸,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三是契约治理关系(contractual governance),即处理与投资顾问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独立董事类似于代表股东对一个一定期限的合同进行管理。所以,基金独立董事应对基金本身负责,而不是对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独立董事不仅要执行公司法所赋予董事的一般责任,还要承担保护基金持有*益的特殊监督责任,即当基金运作与投资者利益相悖时,独立董事必须完全站在投资者一方;独立董事在维护基金持有人利益的同时,还被要求对基金运行的合规性履行监管责任。如果仅仅把独立董事定位为其中的一个关系或两个关系,都是不全面的,甚至在具体的操作设计中产生混乱。基金中独立董事的数量应占大多数比例。三、养老制度的*性推动作用以及证券市场的良好表现。全球共同基金特别是美国共同基金近二十年来快速发展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达国家的养老制度的*性推动作用以及证券市场的良好表现。对于我国基金业的发展,也要重视养老制度的*性推动作用以及证券市场的良好表现。 三、吸引广泛的家庭投资者的参与是美国共同基金快速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共同基金的风险收益特性,决定了其必须尽可能动员更为广泛的个人投资者介入。在投资主体中,美国的家庭是最为主要的投资者,其持有大约90%以上的共同基金资产。今天,美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大约5500万持有者在参与共同基金的投资。共同基金能够给予投资者的优势是明显的:可以通过投资共同基金实现资产的多元化,将金融资产交给专业化的队伍进行管理,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获得及时的投资信息和投资建议,并且得到及时的帐户信息报告等。另外,投资者在通过投资共同基金获得这些服务时的成本,通常低于投资者通过直接参与投资时获得相应服务时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同时,通过共同基金投资于退休帐户、并且获得*对于退休帐户投资的优惠,也直接推动了共同基金规模的增长。事实上,从2000年的情况看,约有48%的家庭持有的共同基金资产是投向退休帐户的。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随着不少投资者资产规模的扩张,一些投资者希望通过海外投资来分散投资、获得全球性的投资收益,由于直接投资的成本高昂,于是通过共同基金进行投资就成为相当重要的选择方式,据统计,近十年来,美国的投资者通过共同基金投向国际证券市场的资金每年达到220亿美元左右,这以规模占据所有证券基金净资金流入规模的六分之一左右。四、不断降低购买共同基金的成本是整个基金市场运行效率提高的表现,也是促进基金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在近十年,几乎所有的美国的基金公司的购买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以证券基金为例,1990年每年购买证券基金100美元平均需要支付约1.81美元,1998年则降低到1.35美元,下降了25%。同期债券基金的购买成本下降了36%,货币市场基金的购买成本则下降了21%。一般而言,投资者对于基金的需求上升,实际上形成了提高基金交易费用的压力。但是,美国基金市场上因为不断有新的基金公司的进入、以及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不断引入新的分销渠道来降低成本,都在很大程度上抵销了购买费用上升的压力。同时,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扩大,使得基金管理可以充分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基金公司可以以更高的效率进行专业研究和咨询等服务。基于更大规模的基金资产,分摊到每一份基金资产的成本自然降低了。购买成本的降低同时也成为推动基金市场扩张的动力之一。五、共同基金的特定产品能够满足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进行现金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的需要。尽管居民是共同基金市场的主体,企业的介入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因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越来越注重现金管理和流动性管理,而基金的发展则为企业提供了多方面的选择,这对于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事实上,近十年来,美国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投资货币市场基金来进行现金管理(cash management)。由非金融的企业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近十年来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使得非金融的企业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规模从1990年的16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00年的2000亿美元左右。通过共同基金进行现金管理,使企业可以获得由共同基金集中进行专业管理的规模收益。 六、共同基金的发展顺应了美国退休市场的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因而获得了稳定持续的发展动力。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日趋明显等,退休市场和社会保障市场上累积的大量资金也在寻求稳定的投资渠道,完善的共同基金体系相应地满足了这一需求。从美国的情况看,美国的退休基金计划和其他社会保障计划近年来吸收了相当规模的资金,其中又有相当比重投资于共同基金。据统计,在共同基金资产的构成中,每三美元的共同基金,就有大约一美元是由退休基金等持有的。在近十年,美国的退休市场的资产从40亿美元上升到130亿美元,同期共同基金在退休市场上的份额则从5%迅速上升到19%。 七、分销渠道的多样化和不同金融机构基于比较优势的合作,推动共同基金以更低的成本扩散到更为广泛的投资者群体中。基金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如何将基金公司开发的基金产品方便地分销到投资者手中。这必然要求基金分销渠道的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基金公司必然需要积极寻求与其他金融机构基于比较优势的合作。 从美国的情况看,为了满足投资者对于基金的需求,美国基金公司积极拓展更多的分销渠道,这样,基金公司直接分销的基金所占的比重迅速下降,同期经过第三方分销的基金则由1990年的77%上升到2000年的82%左右。八、适应不同风险偏好的基金品种的开发和推广是共同基金市场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为了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需求,美国基金市场不断推出各种新的基金产品,基金的数目从1990年的2900只,迅速增长到2000年的8000只左右。同时,为了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基金公司也开发出更多新的基金产品,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许多基金公司纷纷推出不同形式的投资外国股票的共同基金;美国国内基金的多样化则主要表现为不同投资风格、投资规模和不同产业部门的基金的设立;伴随着美国网络经济的起伏,投资于网络的基金也经历了让投资者悲喜交集的投资历程。 九、保持开放的、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是促进基金市场结构优化和平稳发展的推动力。尽管美国的基金市场近十年来增长迅速,不同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整个基金行业的资产集中度并没有显著的变化。1990年,美国最大的五家基金公司持有的基金资产占到整个行业的37%,到2000年,这一比例为35%,前25大基金公司持有的资产比率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变动。 近五年来,美国的基金公司之间就发生了至少100多起兼并和收购的交易,但是这并没有推动美国基金市场的资产集中度的变化。美国基金市场上不断有新的基金公司的进入也促使基金市场的结构和资产的集中度保持稳定。十、与其他金融制度相比,投资基金制度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切实保护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并以基金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直接目的、健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投资风险分散、公开披露信息等,这些特点成为投资基金制度的生命力所在。 十二、投资基金获得良好的制度绩效的关键,除上述法律制度基础外,还取决于健全的金融市场环境。缺乏这个基本条件,投资基金制度效应将大打折扣。因此,要发展投资基金,必须更加注重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创新和发展。当然,持续、稳定发展的国民经济、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也是投资基金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 我国近年基金发展的大起大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十三、投资基金制度变迁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仅投资基金走过的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投资基金制度不断创新的历史,而且未来投资基金制度仍然需要不断地创新,以适应新的条件和环境,满足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十四、投资基金的制度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在大众投资者投资意识逐步提高、投资能力日益增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投资制度。从投资基金发展的历史中,可以看出,在基金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单个的居民户至今仍然是投资主力。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个人投资者的理性投资意识对投资基金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角度上,培育个人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理念,增强其风险意识,应该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工作重点。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1:05
中国基金业发展历史 中国的投资基金起步于1991年,并以1997年10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为标志,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一、1997年10月前投资基金的发展状况 1991年10月,在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时,“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深圳南山风险投资基金”分别由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和深圳南山风险区*批准成立,成为第一批投资基金。此后仅于1992年就有37家投资基金经各级人民银行或其他机构批准发行,其中“淄博乡镇企业基金”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于1993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是第一只上市交易的投资基金。1993年初,建业、金龙、宝鼎三只教育基金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在上海发行,共募集资金3亿元,并于当年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截至1997年10月,全国共有投资基金72只,募集资金66亿元。其特点表现为: 1、组织形式单一。72只基金全部为封闭式,并且除了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天骥基金和蓝天基金为公司型基金外,其他基金均为契约型。 2、规模小。单只基金规模最大的是天骥基金,为5.8亿元,最小的为武汉基金第一期,仅为1000万元。平均规模8000万元,总规模仅66亿元。 3、投资范围宽泛,资产质量不高。绝大多数投资基金的资产由证券、房地产和融资构成,其中房地产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流动性较低。1997年末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其投资范围大体为:货币资金14.2%,股票投资31%,债券投资3.5%,房地产等实业投资28.2%,其他投资占23.1%。 4、基金发起人范围广泛。投资基金的发起人包括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政和企业等,其中由信托投资公司发起的占51%,证券公司发起的占20%。 5、收益水平相差悬殊。1997年,收益水平最高的天骥基金,其收益率达到67%,而最低的龙江基金收益率只有2.4%。 中国投资基金业的起步阶段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包括: 第一是基金的设立、管理、托管等环节均缺乏明确有效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例如,大部分基金的设立由中国人民银行地方分行或者由地方*审批,其依据是《深圳市投资信托基金管理暂行规定》等地方性法规,没有统一的标准,甚至在名称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在基金获批设立后,审批机关也没有落实监管义务,基金资产运营、投资方向等方面均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 第二是一些投资基金的运作管理不规范,投资者权益缺乏足够的保障。例如,部分基金的管理人、托管人、发起人三位一体,基金只是作为基金管理人的一个资金来源,而基金资产与基金管理人资产混合使用,账务处理混乱。又如,基金托管人并没有起到监督作用,基金管理人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监控。 第三是资产流动性较低,账面资产价值高于实际资产价值。投资基金的大量资产投资于房地产、项目、法人股等流动性较低的资产,同时存在资产价值高估的问题。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部分地区房地产泡沫逐渐消除时,沉淀在房地产的资产仍然按照成本计价而没有按照市价进行调整,使个别基金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实际资产价值。 二、1997年10月之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在1997年1O月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规范发展阶段。该暂行办法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募集与交易,基金托管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持有人的权利和义务,投资运作与管理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范。1998年3月,金泰、开元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标志着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开始成为中国基金业的主导方向。2001年华安创新投资基金作为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成为中国基金业发展的又一个阶段性标志。与此同时,对原有投资基金清理、改制和扩募的工作也在不断进行之中,其中部分已达到规范化的要求,重新挂牌为新的证券投资基金。 截至2002年11月底,共有17家正式成立的规范化运作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54只契约型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和17只开放式基金,其中封闭式基金发行规模达到817亿元,市值约773亿元,历年合计分红超过200亿元,开放式基金管理规模564亿元,并出现多种投资风格类型。与此同时,《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准则、《证券投资基金上市规则》、《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也为证券投资基金的规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到2007年6月底,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达到了58家,证券投资基金的数量已有330只,投资者人数接近2000万,资产规模达到了1.8万亿,在资产规模上已*近保险业。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已从量变走向质变,其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2:40
从基金发展的历史来看,开放式基金大体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
●产生阶段。自1868年第一家公众投资基金外国和殖民地信托(the Foreign and Colonial Government Trust)在英国成立到1924年美国波士顿成立世界上第一只公司型开放式基金--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为止
●初级发展阶段。从1924年至1940年美国《投资公司法》的颁布;
●稳步成长阶段。1940年到20世纪80年代;
●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球基金得到迅速的发展。
中国基金发展史
中国基金业真正起步于20世纪的90年代,在一系列宏观经济*纷纷出台的前提下,中国基金业千呼万唤,终于走到了前台。
1991年8月,珠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发起成立珠信基金,规模达6930万元人民币,这是我国设立最早的国内基金。同年10月,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山风险投资基金分别经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和深圳市南山区*批准设立,规模分别达1000万人民币和8000万人民币。但投资基金这一概念从观念和实践引入我国则应追溯带1987年,当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开中国基金投资业务之先河,与国外一些机构合作推出了面向海外投资人的国家基金,它标志着中国投资基金业务开始出现。1989拈月,第一只中国概念基金即香港新鸿信托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新鸿基中华基金成立,之后,一批海外基金纷纷设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投资基金业的起步和发展。
2.迅猛发展阶段
1992年,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异常迅猛,当年有各级人行批准的37家投资基金出台,规模共计22亿美元。同年6月,我国第一家公司型封闭式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同年10月8日,国内首家被正式批准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深圳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到1993年,各地大大小小的基金约有70家左右,面值达40亿元人民币。已经设立的基金纷纷进入二级市场开始流通。这一时期是我国基金发展的初期阶段。1993年6月,9家中方金融机构及美国波士顿太平洋技术投资基金在上海建立上海太平洋技术投资基金,这是第一个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的中国基金,规模为2000万美元。10月建业、金龙和宝鼎三家面向教育界的基金批准设立。1993年8月,淄博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以此为标志,我国基金进入了公开上市交易的阶段。90年代初期,我国投资基金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资金规模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的出台到中外合资基金的出现,再到基金的上市交易,我国的投资基金走了一段迅速发展的道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调整与规范阶段
由于我国的基金从一开始就发展势头迅猛,其设立和运作的随意性较强,存在发展与管理脱节的状况,调整与规范我国基金业成为金融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
1993年5月19日,人民银行总行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省级分行立即制止不规范发行投资基金和信托受益债券的做法。通知下达后,各级人民银行认真执行,未再批设任何基金,把经历放在已经设立的基金的规范化和已批基金的发行工作上。
同时,基金交易市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94年3月7日,沈阳证券交易中心和上交所联网试运行;3月14日,南方证交中心同时和沪、深证交所联网。1996年11月29日,建业、金龙和宝鼎基金在上交所上市。全国各地一些证交中心和深沪证交所的联网使一些原来局限在当地的基金通过深沪证券交易所网络进入全国性市场。不难看出,全国性的交易市场开始形成,伴随其市场表现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认识和熟悉,开拓了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道路。
在新基金出现以前,全国各地共设立基金75只,基金类凭证47个总募集规模73亿。在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25个,占两交易所上市品种的3%。基金市值达100亿元。25家基金中规模逾2亿元的7只,1-2亿的7只,1亿以下的11只此外,还有38个基金在全国各地证交中心挂牌,其中天津9个,南方10个,武汉12个,大连7个。
1994年7月底,*同*有关部门就推出股市新*,提出发展我国的共同投资基金,培育机构投资人,试办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吸引国外基金投资国内A股市场,基金业基金与海外证券基金业联络、商洽,设计和申报了一批中外合资基金的方案。截止到1996年,我国申请待批的各类基金已经达数百家,但由于法律的滞后,基金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止的状态。
1998年3月23,开元、金泰两只证券投资基金公开发行上市,这使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1998年我国共成立了第一批5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基金金泰、基金兴华、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阳。
4.稳步发展阶段
到2001,我国已由基金管理公司14家,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34只。2001年9月,经管理层批准,由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华安创新,我国基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02年,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出现了超常规式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2年底,开放式基金已猛增到17只。2003年10月28日由全国*常委会通过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与实施,是中国基金业和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基金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