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2: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8:49
无论是在评书小说,还是影视电影中,程咬金都是白手起家的代表。在这些作品中,他呈现出的样子,都是家境贫寒,但心态积极(没心没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过多次跳槽,终于达到了自己人生的巅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的标配,还有六十四斤的八卦宣化斧,和骑着比走着快不了多少的大肚蝈蝈(马)。
但是在史实上,程咬金真是这样吗?
山东好汉
据《旧唐书》记载,程咬金的老家在山东聊城东阿县,在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曹植曾被封为东阿王。到了隋唐,这里归属济州,而程咬金的亲爹程兴,就曾是济州的军区司令(隋朝时的大都督)。也就是说程咬金,本就是官宦之后。有人可能会说,古人一般爹一死,家道就中落了,保不齐,程咬金确实过过一段卖扒为生的苦日子。
但是我们看《旧唐书》中的一段记载“大业末,(程咬金)聚徒数百”。不管他聚集人手是为了保卫家园,还是外出打工,能聚起几百人,这绝不可能是靠嘴说出来的,这必须要有过人的实力。在这里实力特指个人的魅力,和宽裕的资金。从他聚集人手是为了“以备他盗”他盗看,他组织的绝对是一支武装力量。毕竟那个年头的盗匪,绝不会凭借一把小刀四处劫掠。
这说明程咬金,绝不可能是个卖柴扒的吊丝,应该是有钱有势的壕二代,这点从他的而武器上也能看出来。
贵族武器
他的武器是马槊,而不是传说中的斧子;而且他也不是只会三招的太极石石,而是“善用马槊”的“骁勇”青年。有人说一杆兵器,怎么就能看出他家趁钱呢?
第一穷文富武,在古代一般家庭,都不能保证吃饱穿暖,更别说提供练武的物质条件了。想想现在的健美选手(氮泵),和正式运动员(均衡的营养),光吃的一项,一般人就负担不起,更不要说一身的装备等等了(穿拖鞋拿马拉松冠军的,请出门右拐)。所以在古代能练得起器械的,一般家里都不会太差钱。
第二马槊一般人根本用不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马槊本身制造成本很高。经常看网文的朋友,可能对它并不陌生,不知道的也不要紧,骆驼来简单介绍下。马槊的外观很像长*,但是它的*头更长,大约有五六十公分,快赶上一般的短兵器了。为什么这么长呢?因为马槊最厉害的功用是破甲,所以槊锋必须要长,而且它的材质和制作要求也很高。
其次是它的槊杆,它的槊杆不是一根全木,也并非钢铁,而是采用桑拓木。桑拓木有“帝王木”之称,一是它的生长缓慢,成材周期长;其次桑拓木成才率很低,经常是“十拓九空”。而制作马槊却又十分挑剔,只能选择其中适宜的木料,而多余的部分往往只能浪费。据估计,做一杆槊杆所耗费拓木的总量,足以制作十架硬弓。
而且槊杆并非一次成型,它先要把合适的木料,劈砍成条,晾晒干透后,再捆扎成束,再用胶漆油绳等物,层层捆扎,最后以布料裹身。整个生产周期超过三年,而且最终的成品率还不足一半。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弄那么复杂,为什么不能直接一根白蜡杆就完事了呢?
这和马槊的作用息息相关,马槊是专门为骑马冲锋,破开对方甲兵所准备的。一般没有弹性只有刚性的槊杆,在快速冲击的过程中,一是会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冲击力(马槊可以凭借良好的弹性化解),二是槊杆本身也无法承受高强度的冲撞,可能一下就折断了,无法持续输出。
第三点马槊需要一个载体,也就是马。而马并不是一般的人家所能拥有的,而且马槊这种战技非常能以精通。俗话说“年刀月棍一辈子*”,而马槊的精通,除了时间的打磨,还需要使用者有很高的悟性。所以等闲的人是很少敢去学这种兵器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程咬金,不光家里不差钱,应该还有个好脑子。
爵封国公
程咬金在训练了武装力量后,并没有在乱世单独举旗,而是选择了和瓦岗众将抱团取暖。在后来的工作中,他凭借自己机敏的头脑,和一身的本事,曾多次跳槽。最后他加入了大唐集团,并认了李世民当大哥。并在玄武门之变中,坚定地站在了李世民的一边,事成之后,李世民成了李董,而程咬金也水涨船高,从宿国公变为了卢国公,还光荣地登上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宝座。
在他去世后,他的三个嫡子也分别当上了国公,可以说,程咬金的一生,是富贵荣华的一生,他应该从没差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