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0: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56
新生儿的特点与保健
新生儿的特点与保健,生后至未满1周岁为婴儿期。婴儿的体重、身长增长最快,是第一个生长高峰期。新生儿时期是一个非常需要关注和监护的时期,以下新生儿的特点与保健。
婴儿期心理发育特点
1、动作发展。自上而下、由近而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正向到反向。2个月可抬头、4个月翻身、6个月能独坐、8个月台自己爬、10个月扶物行走、1岁可独走。
2、语言发展(1岁内是语言的准备期)。2个月时能逗笑、发出嗓音及类似元音。4个月发出笑声,6个月能听擅自己的名字,8个月能理解一些语言的意思,10个月懂得“不”的意思,1岁能自发地说l一2个单词。
3、情绪发展。2个月出现社会性微笑,3—4个月出现愤怒、谅奇、悲伤,5—7个月出现恐惧现象及认生,8个月左右婴儿会出现与亲近的人保持密切联系的.一种倾向,称依恋,依恋对日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l岁时可有惊喜、高兴、快乐、厌恶等多种情绪。
4、认知。1岁左右婴儿注意时间不超过15秒,运动性记亿2周左右出现,情绪记忆半岁左右,形象性记亿(6一12个月)。l岁再认潜伏期只有几天。
婴儿期保健要点
1、合理喂养与均衡营养。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个月龄以内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从4—6个月开始添加补充食品,直到婴儿12个月。补充食品添加的原则为: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应在婴儿健康时添加,食物味道应清淡些,用小匙喂食,以训练吞咽和咀嚼能力。
2、疾病防治。营养缺乏和感染性疾病都是婴儿期多发病。婴儿期应定期健康检查,监测体格生长;加强体格锻炼;按计划免疫程序完成疫苗接种;加强婴儿护理,包括保持居室通风、空气新鲜,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避免去人多嗜杂的环境;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婴儿期心理保健要点
指导父母及养育人员按婴儿各年龄阶段的发育里程碑,结合婴儿实际能力进行早期教育。给婴儿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促使婴儿感知觉的发展;鼓励和指导婴儿的运动,给予适合的玩具,促使运动的发展;*多和婴儿讲话,激起婴儿说话的积极性和语言交际的需要;培养婴儿良好的情感、形成安全的情感依恋,让婴儿的舒适安全感增大到最大限度,焦虑体验减少到最低限度。
新生儿特点都有哪些呢
1、外观特点;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皮肤表面有一层薄白色胎脂。足月儿胎毛不多,仅在户部或额面、骶尾部可见;胎毛多,未脱落表示未成熟。由于新生儿的皮肤细嫩,毛细血管丰富,保护功能不强,稍不注意容易损伤,细菌感染后容易发生脓疱疮、疖肿和其它病症。
新生儿头颅较大,头长占身长1/4,颅缝可能未闭或颅骨边缘重叠(为产道内受挤压所致)口腔粘膜光滑薄嫩;牙龈及上腭可见白点为上皮珠,粘液腺阻塞,对吸吮无妨,不可挑破。
2、体温。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体温不易稳定。因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过多,故须对新生儿注意保暖,防止低体温,以免引起硬肿症。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自身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在炎热季节,或室温过高,摄入水分不足情况下容易出现发热。突然高热,称为“脱水热”。
3、体重。新生儿由于排胎粪,皮肤也开始排泄水分,一般吃奶又较少,在出生后4-5天内,会出现重量性的体重下降,约下降出生时体重的3-9%,随后体重逐渐回升,大约在第10 天左右又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喂养不当或奶量不足,疾病存在都可影响体重的增长。
4、新生儿黄疸。生后2-3天的新生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有的全身皮肤显著发黄,有的则较轻微,大都于生后8-10天消退,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是因为:
(1)在胎儿时期,氧气比较缺乏,因此血液中有更多的红细胞来补偿生个红细胞含氧的不足。出生以后,新生儿已能自己吸氧,不再需要过量的红细胞,于是过量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了过量的胆红素。
(2)肝功能尚未成熟,不能把全部过量的血胆红质变为肝胆红质,以致堆积在血液中,把皮肤和粘膜染成*。黄疸的出生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黄疸较重,皮肤*迟迟不退,应就医诊疗。
5、新生儿消化道。新生儿的胃最初只能容不足30毫升的流食,两周内可逐渐增到50毫升左右,新生儿胃容量小,胃的位置呈水平位,故常见新生儿哺乳后溢乳或吐奶。出生后12 小时开始排出粪便,呈深绿色或黑色粘稠糊状,称为“胎粪”,它是胎儿在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角化上皮和肠道分泌液、胆汁等混合物,以后随着哺乳,转为过渡性粪便,逐渐转*,胎粪约于3-4日内排尽。若出生后24小时尚不见胎粪排出,应检查婴儿*、腹部,有无*闭锁或其他异常。
新生儿正常特征有哪些
1、呼吸系统。新生儿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较浅,频率较快,40次/分左右。
2、循环系统。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通常为90-160次/分,平均120-140次/分。血压平均为70/50mmhg(9.3/6.7kPa)。
3、消化系统。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管壁薄,通透性高。胃呈水平位,贲门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幽门相对较紧张,易发生溢乳。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出胎粪,约2-3天过渡到正常粪便。
4、血液系统。新生儿出生时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约占70%。由于胎儿血红蛋白对氧有较强亲和力,所以新生儿缺氧时往往紫绀不明显。白细胞总数较高,出生后第3天开始下降。
5、泌尿系统。一般生后24小时内排尿,若生后超过48小时仍无尿,需要寻找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差,易出现水肿或脱水症状。排磷功能较差,易导致低钙血症。肾对酸、碱平衡调节能力不足,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6、神经系统。脑相对较大,大脑皮层兴奋性低。脊髓相对较长,其末端约在3、4腰椎下缘,故腰穿进针应在第4、5腰椎间隙。出生时己具有暂时性原始反射;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新生儿巴氏征、克氏征可呈阳性。
7、免疫系统。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IgG,但数月后逐渐消失。IgA和IgM则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人的初乳中含较高IgA,可增强新生儿的机体抵抗力。8、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丰富,易散热。寒冷时因寒战反射未建立,主要依靠棕色脂肪代谢来产热,产热量相对不足。新生儿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室温过高时,引起体内水分过多丢失,出现发热称“脱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