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每逢过年必火的山东礼仪拜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2:4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07:38
不得不感慨,总有那么些人吃饱了撑着没事干,所以变着法地要整些事出来刷存在,人家过年以跪拜之礼祭祀祖先,向长辈祝福新年,这也能戳疼他哪根不正常的筋,不得理还不饶人,没完没了地嘲讽甚至谩骂,想想真是好笑,人家祭人家的祖,跪的是自己的膝盖,自愿自觉地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又没把这种行为方式强加给你,关你啥事?!
标榜自己是人的尊严和自由的维护者,不顾一切地把自己和传统割裂开来,肤浅地质疑传统,轻率地否定传统,把对自己传统的抛弃视为对封建思想观念的清除和对自由的追求,不加辨别地把所有的传统视为糟粕,逢古必反,逢古必黑,把对坚守某些传统的人视为固守落后腐朽的封建思想的卫道士,把在一个特殊的节点特殊的情境中的跪拜之礼扣上奴化的帽子,加以讽刺和污蔑,这种丧失了对自己民族传统内在的思想认同和文化上的认同的行为,可怕又可悲!
在古时候,礼作为人和上天沟通的原始宗教祭祀仪式而存在,在不断的人文化中,成为一种包裹古人生活方方面面的规则与秩序,不可否认,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情境里,礼作为一种秩序存在是统治者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思想的愚民化。但在文明之初,古代礼制的建立本身也代表人类社会秩序的建立,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体现,意味着人类从逐渐从蒙昧走向理性、从野蛮走向了文明。漫长的封建阶级社会里,礼的秩序来自于统治者单方面的强加,这种从思想意识形态到生活各个方面的控制,局限了人的自由,桎梏了人的思想,也影响着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这是封建*权利的体现,这种被强加的秩序带有绝对的压迫性,有压迫就会有必然的反抗,当被*迫接受秩序的群体觉醒时,必然会去打破这种*。百年前的轰轰烈烈的反封建反压迫*运动正是因为传统的封建礼教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不适应于历史的发展方向,因此,封建礼制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
但是礼作为一种绵延几千年的传统,沉淀出的精神内涵却是不会也不可能随着封建礼制的消亡而被消亡的,它贯穿整个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轨迹,发展成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道德的来源和行为的依据。如其中的孝道仁爱的思想,因为其高尚的道德实质彰显着人性的光辉,因而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里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被普遍地接受,成为一种伦理标准和个人品质修养的方向。
礼的存在和体现是有一定的情境性的,在不同的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07:39
作为一个山东人说下自己的感受。不代表他人。
我不喜欢过年。
尤其是,大年初一要起早,五点多就起来,我喜欢睡懒觉,这么早起来谁愿意!
当然也有起的晚的,反正我家是五点半左右。
起来洗漱完毕,先在院里放挂鞭,然后就出发拜年了。
男人们都会在饭前拜年,女人在家准备饭菜,饭后女人们也去拜年,具体女人怎么拜年我不清楚,估计是串门聊天家常什么的。
先去爷爷奶奶家。
路上经过叔叔大爷家,五个叔,两个大爷,就挨个叫门,然后一起去爷爷奶奶家。
爷爷奶奶也早早的起来了,大门开着,院子打扫了,正门门口和屋里里的地上铺着草席,就是磕头的地方。
基本就是先喊一声“爷爷”然后磕三个头,再喊一声“奶奶”再磕仨头。
当然屋里摆着族谱祭品,先祖灵位。
爷爷奶奶会准备小礼物给小孩子。
磕完头就相当于集合完毕了,一大家族的人去别人家的爷爷奶奶家去拜年,按辈分高低的顺序去,也有按远近距离的。
爷爷不用去,因为一会儿别人家还要来拜年。
去别人家拜年,很早的时候是磕头,现在简化了,只是喊声爷爷奶奶过年好的形式了。
时间大概早上七点左右,大街上全是人,一帮一帮的,张家,李家,王家等等都是拜年的,会彼此寒暄问好,好像就算是仇家也多少寒暄几句。
除了爷爷奶奶磕头我是真心的,其它的对我来说都是形式。
所以我不太喜欢。
我只说了对长辈的拜年一点事,至于拜天地上坟烧纸啥的我也不太清楚。
很久以前我还以为全中国都一样呢,
只能说年是一样的,形式差异因地而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07:39
你好,说明中华礼仪的传承 说明山东人很重视这个礼仪和文化习俗的传承。应该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谢谢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07:40
继承传统文化,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07:41
山东人拜年的名场面火了,是因为年味越来越远了,过年带来的幸福感越来越淡了,这其实就是物质对文化的冲击。我们在追求挣更多的钱,住更好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子,于是再也没有了对春节的情结。但是春节文化是我们的根,血脉在,根就在,所以山东男人们跪倒磕头的那一刻,我们还会被感动,还会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