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2:27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19 06:29
文化惠民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城乡的文化体育事业,促进城镇文化发展和繁荣,进一步满足广大老百姓的“获得感”。
1最近有些地方为了搞政绩,打着保护文化遗产的名义大兴一些封建迷信活动,不仅不会正向反而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2所以导向上要清楚,目的要明确,就是要加强老百姓健康向上、和谐幸福的文化体育活动。
3具体那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就提出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4一是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地方要出资组织一些戏曲、电影、图书以及展览等下乡,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地看得到,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5二是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广场,既让当地百姓感受地方文化的熏陶,也能获得休闲娱乐或者锻炼身体的场所。
6三是广泛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并适时举办征文演讲比赛,不断提高百姓读书兴趣和爱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11:59
十多年来,绵阳市始终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注重让市民主动参与创建,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整个创建过程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支持和认同,实现了由被动性到自觉性再到自发性创建的转变。即便在“5.12”特大地震后,广大市民仍然表现出非常高的创建热情。这种自觉性和主动性,正是绵阳多年来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动力所在。其主要做法是:
一、以深化认识为先导,不断创新*机制。
多年来,绵阳市始终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重要载体,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理念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
一是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牢固树立抓文明城市创建就是抓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综合性工程的理念,坚持为民创建、全民创建、自主创建,坚持以人为本、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使文明创建过程成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过程,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争当文明市民,共同争创文明城市”的普遍共识。
二是不断创新网络体系。坚持创建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由**任组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并详尽规定了相应职责。各县市区、街道、社区和市级部门、单位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创建组织网络,为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是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第一,是建立会议制度。把文明城市创建列入*常委会、市*常务会的议事日程,专题研究文明创建工作,并确立了市文明委每年1次、市创建领导小组每年2次全体会议等制度。
第二,是制定和落实规划。每五年制定全市精神文明创建规划,每年制定创建计划,各个单项、阶段性创建都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
第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制。由**、*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市创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织实施、督查,市级18个大口(区)、58个责任部门分别负责相关指标任务落实。
四是不断创新监督机制。制定了创建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将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市目标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专项。
市创建领导小组每两个月组织一次检查评比,由市领导带队,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市级主要新闻媒体配合,对问题较多的单位进行曝光。市*、市政协每年听取创建工作专题汇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视察。市文明办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征求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并公布监督电话、接受各方监督。市创建办组建了督查队,发现问题及时向单位发出整改通知,并全程督促整改。
二、以规范文明言行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一是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努力培育文明风尚。
制定了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文明创建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单位。抓住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互联网管理等重点领域,解决市民文明习惯和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举办“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万人签名和文明劝导以及绵阳市“十种文明行为,十种生活陋习”平面媒体及网络媒体问卷调查等,有力弘扬了知荣明耻的社会风气。
二是以宣传教育为手段,努力规范市民言行。
每年印发《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工作方案》,新闻媒体开设《文明监督岗》、《讲道德、做好人》等栏目,专版刊登《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调查问卷内容,使市民规范言行有标准、自我教育有标杆。在城区和道路出入口等地悬挂大型宣传标牌,在全市张贴10万多份创建常识宣传画,街道和社区还利用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印发资料等形式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市民的一言一行。
三是以基础建设为重点,大力培育文明细胞。
围绕创建文明城市总目标设定分项创建目标,制定卫生、环保、园林、科普、旅游、平安、双拥等方面的阶段性创建目标,分年度逐步实施。把创建文明城区、文明社区作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实行市级领导和部门定点帮扶社区建设制度,广泛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组织全市22个窗口服务行业制定了文明行业创建规划,连续三届采取群众推荐、媒体公示的形式评选市级最佳文明单位、文明公务员、最佳文明市民、文明市民活动,推动了单位和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以“三个提升”为目标,切实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以优美的城市环境影响和培育文明市民,是绵阳多年创建得到的一条重要经验。2005年以来,绵阳市围绕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和四川省副中心,大力提升城市现代化程度、文化品位和环境质量水平,全面加快文明城市建设步伐。
一是高起点规划。聘请国内外著名规划大师参与,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调整了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了“一心两区”、“三点两线”的城市骨架。“5.12”地震后,按照*的重建规划,进一步调整了城市规划布局,更加注重了防震性和城市整体规划水平的提升。
二是高规格建设。围绕城市区域调整和功能分区,按“山、水、林、文、城”五位一体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市场运作、有序推进的原则,全面启动了城南三江汇合口及滨水区域25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和仙海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结合灾后恢复重建,把创建工作融入城市危房处置和水、电、气及城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恢复建设之中,市民生产生活秩序很快恢复正常,进一步拓展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空间。
三是高水平管理。按照“洁、绿、亮、美、畅”和舒适、美观、便利的要求,确立了新一轮城市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数字化目标。重点加强对城市脏、乱、差的整治和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居区域、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与秩序治理,依法解决违章搭建、乱摆摊点、乱停乱放等问题,绵阳城市管理更加规范、秩序更加良好、市容更加洁净。
2006年,城市管理工作荣获“全国十佳标兵”称号。四是高品位提升。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软实力”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深入发掘李白、嫘祖、文昌等历史文化资源和“两弹一星”等现代科技资源,2006年以来先后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太空娱乐风洞、全国第三座数字球幕影院等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成功创建全国首家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充分展示了科技之城、智慧之城的风采。以亚洲邮展、国际龙舟赛、国际体育舞蹈大赛、世界拳击锦标赛、李白国际文化旅游节等大型赛事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文明创建氛围。
四、以富民惠民为重点,大力构建和谐绵阳。
按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最终要惠及群众的要求,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试点和论证,实施了一系列富民惠民的工作举措,使老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一是健全惠*行体系。创造性整合各级惠民帮扶资源,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惠民帮扶中心,大力帮扶“老”、“小”、“困”等重点群体。目前,市惠民帮扶中心已有15个*部门和群团组织在开展帮扶工作,进入中心的惠民事项达到113项,仅2008年直接用于帮扶的资金就达1100余万元,成为了“困难群众之家”。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组(社区)也分别建立了惠民服务中心、支中心、站(点),形成了全覆盖的惠民帮扶网络。
二是完善惠民帮扶制度。开发了覆盖全市35.6万名困难群众的“实名制电子网络系统”,统一印发了《绵阳市困难群众惠民帮扶证》,提升了惠民帮扶工作的数字化、人性化管理水平。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惠民工作的决定》、《绵阳市困难群众惠民帮扶证管理使用办法》和《绵阳市应急救助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帮扶工作的*支撑体系。
三是提升惠民帮扶实效。着眼于把惠民工作好事办好、实事做实,仅2006-2008年,市县两级就累计投入4.18亿元,帮助4.9万户、15万贫困人口年均收入超过1000元。目前,全市上下已经形成了惠民、助民、便民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