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团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0: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8:5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渐增长,特别是对各种艺术表演类的需求与日俱增。于是,在专业剧团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民间文艺团体逐渐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民间文艺团体的生存与发展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A 活跃基层,让传统文化重放异彩
在赣县近期举办的农民艺术节里,数十支民间文艺演出队伍使出“看家本领”,把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送给了前来观看的数万农民及城市居民。
每逢节庆,该县梅林新区文艺队、湖江龙灯队、白鹭木偶戏团等大大小小的近百支队伍活跃在城市乡间,让群众在节假日里尽享“文化大餐”。
“只要打一个电话,他们就送戏来了。”说到那些民间文艺演出的队伍,赣县茅店镇茅店村农民谢仁进说道:“花钱不多,一般一二百,有的几十块,甚至随便你给,给多给少他们也不计较;但他们演的节目我们老少都喜欢。”茅店村仅3000多人,从2006年至今,该村文化演出活动却多达近百场,每个村民年均观看演出达4场多。
目前,赣县有各类群众自办的民间文艺团队180多个,常年开展活动的有80多个,队员近千人,每年演出近3000场,且均有自己常演的固定节目。这些文艺团队,绝大多数是业余的,专业性质的不到10家。每个团体都拥有各个年龄段的业余演员,演出形式多样,有综合艺术的、有以戏剧为主的、有以声乐为主的、有以曲艺为主的,大部分以民间艺术为主。各个艺术团队活动自由灵活,例如赣县梅林新区艺术团,排练时间都是大家商量一致后定的,除了开展各类公益演出外,还会应邀参加庆典、广告宣传等有偿演出。大部分团队是农忙时分散务农,农闲时组团演出。这些文艺团队常游走于乡村和社区之间,是农村基层群众自娱自乐,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
这些民间文艺团体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对民间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传承也功不可没。他们表演的节目虽有现代歌舞,但仍以传统节目为主。赣县高跷队对有兴趣学习的群众进行免费训练,仅在该县城区内会踩高跷的群众就有近百人之多;客家戏采茶戏剧团能表演传统采茶剧目320多个,让采茶戏传唱不衰;白鹭木偶戏团近年来整理了10多个传统的木偶剧目;全县大大小小70多个龙灯类表演队使鲤鱼灯、摆字灯、云灯等数百个表演样式继承下来;堪称江南一绝的“田村花灯”、“高跷舞龙”等民间传统节目学习掌握者也日益增多;拥有数百年历史的“东河戏”仍传唱不衰……
此外,这些民间文艺团体的演职人员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通过创作新剧目等,尽其所能推进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
B 先天不足,发展路上多坎坷
然而,民间文艺团体大部分“发育不良”,既无法在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更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高歌猛进。
首先是民间文化团体“先天不足”。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与规章,组织松散,难以经常性地组织文艺活动;成员基本是凭兴趣加入的当地群众,没有较为专业的文艺骨干,缺乏“台柱子”;表演的节目基本上以模仿为主,表演差强人意,缺乏时代特色,更缺乏创新;表演条件及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投入,影响演出质量与效果。这些都是民间文艺团体的“通病”。
张绕德是该县一个民间文艺团体的召集人。他说,制定演出团体规章制度很难,定了也执行不了,因为演出没有经济效益可言,靠演出吃饭的专业人才不会进入我们这些业余团体。
刘翠兰是该县客家采茶团体的负责人,虽然她招聘的演员都是靠表演养家糊口的,但谈到优秀剧本匮乏的问题,她无奈地说,一个剧本动辄要成千甚至上万元,我们是付不起的。
东河戏团的演员吴圣祺说,年轻人都喜欢现代的娱乐,对传统的戏曲兴趣不大,现在学习东河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此外,民间文化团体发展当中也存在诸多“后天缺陷”:*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基本上被公办剧团“通吃”,民间文艺团体难得分到一杯羹;其次是*对民间文化团体发展,缺乏具体引导、扶持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是任其自生自灭。
C “丑小鸭”能否变成“白天鹅”
农村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都是原生态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是现代文化的基。农村民间文化团体,对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和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早在2005年,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等4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就制定一系列优惠*,扶持、规范、引导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
为此,民间文艺团体除在自身加强管理、增加投入、提升质量的同时,要想使民间文艺团体获得更大的发展,更多地还是要靠各级*有关部门落实国家有关*,加大扶持力度。
首先,*要鼓励社会资本以个体、合伙等形式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扶持农民和民间艺人自筹资金组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取消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注册资本限额的特殊规定和个体演员证,允许成立个人独资、合伙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
其次,要全面放开演出市场,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文艺演出市场体系,给民间文艺团体充分的发展空间,形成公办为主导,民营为主体的文化演出局面,使民间文化团体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
再次是要加强引导与培训,抓好监管,引导民间文化文艺团体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对于适合在基层特别是农村演出的优秀剧本,可由*出资购买版权,免费提供给包括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内的基层文艺团体改编和演出。同时,鼓励著作权人许可这些表演团体无偿使用其创作的优秀剧节目在农村演出。尤其是可结合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对乡村民间剧团给予适当投入,用于人员培训及场地建设等。
*搭建好民间文艺团体与公办文艺社团及专业创作队伍合作交流的桥梁,采取让民间文化团体演员到公办剧团学习等形式,提高民间剧团的演出水平,也可以让创作人员免费为民间剧团量身打造演出剧(节)目等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企事业单位与民间文化团体共建或企业赞助等形式,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多方资助;通过开展传统剧目比赛或汇演等活动,给民间文艺团体创造更多的表演与交流机会,促进他们的发展。
我们相信,随着文化部门对民间文艺团体的日益重视,花开之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