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0: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12:42
清朝的科举制度,既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清朝科举制度积极的一面,有这么几点。 第一、满洲人,蒙古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四书五经,这样一来,就提升了满洲文化和蒙古文化。 第二,满洲、蒙古、汉军、汉员都一起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有利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第三,大量的汉族知识分子,特别是一些贫寒之士,他们通过科举考试,找到了一些途径可以参政,给他们多了一条出路; 第四,满洲人参加科举考试,他自己会满文,他要熟读四书五经,他就有条件把四书五经翻成满文。因为满文是拼音文字,按照他们的理解来翻成满文,后来西方耶稣会士,又根据满文的四书五经把它翻译成西方的文字,流传到西方,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第五,就有利于清初的社会稳定,因为清初汉人的一个反抗力量是很强的,通过科举考试很多人觉得可以和清朝政权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 第六,清朝科举考试制度,一部分被西方吸收,有利于他们的文官制度,就是对西方也产生了影响, 第七。科举考试的很多可取的地方一直延续下来,所以对科举制度不能全盘否定。 但是,科举制度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它消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科举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不考科学技术知识,还有科举考试的方式是八股文,于是,科举考试最大的弊病,就是扼杀了人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 明清特别是清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应当说科举制度没有与时俱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