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0: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6:19
“愍王” “天德王”的来历
“洪大全(1823-1852), 清末湖南天地会首领。本名焦亮,湖南兴宁(今资兴)人。在湖南用洪大全名义组织天地会。1851年(咸丰元年)与洪秀全联络,随太平军至永安(今蒙山),次年在蒙山突围时被俘。清钦差大臣塞尚阿将他解送北京杀害。”这是第一版(1980年)新《辞海》专设的条目,说明郴州、资兴确实出了这么一个太平天国起义首领。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学术界对太平军有无与“洪秀全”只一字之别的“洪大全”这么个人,曾相当怀疑。20世纪40年代,原西北大学和湖南大学史学系主任,执教过中山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台湾大学的著名教授陶元珍,通过对清代文人沈懋良文牍、湘军头领左宗棠家书的考证,发现了第一手史料,将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后收入他的《云孙随笔》中。
其随笔《天堂路碑中之洪大全——洪大全确有其人之铁证》这样讲:沈懋良写的《江南春梦庵笔记》记载,洪秀全在南京曾镌刻了一座石碑纪念死难诸王,他亲自书写“天堂路通”四个大字作碑额。下面书刻小字,列出了在他之前遇难、死去(包括内争)的22个王的王号及姓名,如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奋王罗大纲、彰王林凤祥等,“愍王洪大全”排第21位,其前一位是英王陈玉成。除了洪大全,还有好多个不经见之人名及王号,足可弥补书籍史料的缺漏;“而最关重要者,为据此碑益可证洪大全确有其人。”
陶元珍又论证,太平天国史专家、清史研究奠基者之一的萧一山撰《天德王洪大全考》,力主洪大全确有其人并特别重要;萧文的重要依据,直接采用清廷军机处档案里洪大全的口供,这口供附在押解他进京的钦差大臣塞尚阿上奏的折子后面;即使有人疑心塞尚阿为了表功进行伪造(其实绝非伪造,萧一山已论证清楚),“天堂路通碑”可是洪秀全所立,这就是洪大全确有其人的铁证。
他进一步论证,萧一山说洪大全的王号为“天德王”,而碑上称作“愍王”,这是洪秀全的追改,以和其他的王一律,因为别的王都是一个字的王号;洪大全“愍王”的“愍”是王号而非谥号,太平天国没有授谥号的制度,碑上诸王都没有谥号就足以印证。不过,只有洪大全的王号用“愍”字,说明洪秀全对洪大全还有“悼惜之意,是号而兼有谥之用也。”他这样说,是因为古代的“愍”字同于怜悯的“悯”。陶元珍查出,《江南春梦庵笔记》作者沈懋良,被太平军俘虏拘留很长时间,所记太平天国之事,比较直接可信。“天堂路通碑”可惜已经没有了,如果不是沈懋良记下它的内容,“吾人无由得知矣”。
陶元珍在左宗棠家书中的发现,也以一篇短小随笔《天德王金像——洪大全地位特要之铁证》予以论证。咸丰十四年(1864)3月20日,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在写给他留湖南家中的儿子左孝威的信中,讲到*太平军的情况。当时他率湘军在江西北部乐安县,与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京卫军大将李尚扬的10万人马激战。结果,经3次大捷,擒拿李尚扬斩首,侍王李世贤“带丧而逃。”接着信上提到李世贤军中“所供之天德王,一金像妖神,长九寸许,并被夺获”。
左宗棠家书中的“天德王”即洪大全。陶元珍考证,当时“天堂路通碑”尚未建成,因为陈玉成还没战死,洪大全的王号应尚未追改。从萧一山先生的《天德王洪大全考》一文,已知洪大全的地位特别;从左宗棠家书又知道,洪大全已死几年,而太平军仍然携有洪大全金像同行,尤其侍王李世贤对洪大全如此尊敬,这就是洪大全生前地位特别重要的铁证。因为太平天国禁拜偶像,所谓洪大全金像属于铜质镏金,系纪念像。这尊金像,恐怕时间一长已被熔化了。从那时直到目前的情况来看,被陶元珍言中,洪大全的金像人间蒸发。
洪大全即焦亮
郴州资兴人洪大全即焦亮,为什么在太平天国、太平军中的地位特别重要呢?焦亮,兴宁(今资兴)蓼江市高冲焦家村人,与胞兄焦鸿自幼饱读诗书,双双秀才,娶郴县永丰乡(今苏仙区桥口镇)许香桂、许月桂姐妹为妻,一时传为美谈。但焦氏兄弟屡试乡试(明清的省城考试,中者为举人)不中,加上清廷日益*、民怨飞扬,因而不满于时政。两兄弟多方了解天下大势,熟读兵书,研究民心和地理,立志推翻满清。
焦亮、焦鸿及许香桂、许月桂,自立山堂,在湖南、郴州组织天地会,积蓄起一批力量。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焦亮、焦鸿闻讯后,马上进入广西。焦亮向洪秀全上书,分析当时中国的*、军事、民心向背及用兵良策,指出清廷架构欲倾,只要占领一省,便可连锁反应、全国传檄可定。并建议太平军即刻进军湖南,自请率天地会配合。洪秀全非常钦佩焦亮的文韬武略,将他留在身边作为顾问参预政事,焦鸿返回湖南同许家姐妹一起策应。
焦亮虽然对清王朝不满,但却是真正的读书人、孔孟子弟。对洪秀全弄一个“拜上帝会”,将编造的“天父、天兄”一套强行灌输给太平军和人民,他认为不合礼教与伦理规范;湘南人正直、坦率、直爽、质朴的性格,使他上书洪秀全“天王不能以才武制群下,而专用妖言,……开辟以来,未闻以妖术成功者,宜急改之。”洪秀全阅后,很不高兴。焦亮不看他脸色如何,又对他反孔、改历进行劝谏“臣观天王所为,大类秦政,”并逐一对比“秦政自谓功德高三皇五帝,而天王鄙羲农而非尧舜;……秦政掘孔墓,而天王鞭挞遗像;秦政烧书,而天王以经史置污秽中;”他明确表示“观天王所为,臣所不取也。”洪秀全十分恼火,由礼遇有加到冷淡应付。焦亮毫不留情,说天下大事未定即建国称王不妥,重复封建帝王那一套更不对,“今天王据手掌之地,察虚名而受灾祸,非良策也。天王又高拱宫中,立三十六宫为自乐,而委政于庸儿(指东王杨秀清),罪甚于闯(李自成)、献(张献忠),事将如何?”
最后一责一问,已从性质上否定了这类农民起义,并折射出焦亮*新思维的思想光华。洪秀全搞太平天国起义,不过是为自己取清朝皇帝而代之,闹*的真实心思一旦被揭穿,便恼羞成怒。焦亮遂决定与这班“庸儿”分道扬镳。他设法私出永安城,却被发现,关进太平天国的内设监狱。被他指斥过的杨秀清、萧朝贵想除掉他,洪秀全则认为此人有将帅之才,影响较大,留着再说。
咸丰二年(1852)2月16日(阳历4月5日)夜,太平军从永安城突围时带走焦亮。两天后,太平军后队战败,连累焦亮被清军俘虏。钦差大臣塞尚阿如获至宝,本来他受到朝中*指责他贻误军机,这下抓到一个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大可邀功了。于是他弄了个加强版的太平天国“首逆要犯”“天德军师洪大全”,说此人系洪秀全的“兄弟”,与洪秀全“同称万岁”云云,奏报上去。然后公开传牌陆路,暗中押走水道,避开天地会耳目,迅速通过湘南、长沙,日夜兼程,赴京请赏。当年6月13日,焦亮在北京菜市口遇害。
此后,洪秀全攻下南京。为了笼络军心民心,也怀念焦亮的赤诚,感到有负于他,于是在镌刻“天堂路通碑”时,特意追封焦亮为“愍王”,将“愍王洪大全”列入。